第八百五十六章 初攻韋城(2 / 2)

寒門梟士 高月 1336 字 10个月前

.......

韋城遠遠算不上是一座大城,只能算一座很小的軍城,但它卻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堅城,如果說賞移口和踏割寨是都城興慶府的南入口,那么韋城就是興慶府的咽喉,過了韋城後便進入河朔平原,非常適合騎兵作戰,西夏也是深知地形上的不利,才耗盡國力養了一支八萬人的鐵鷂子騎兵。

韋城位於六盤山的余脈之上,修建在半山腰,背靠一條延綿數百里巍峨山嶺,背後的大山就像被刀劈開一樣,出現一條長達十余里的峽谷,韋城就位於峽谷口上,直接扼斷了北上的通道。

這種築城方式充分體現了西夏人的做事風格,把握住關鍵之處,所以賞移口、踏割寨和韋城的防御方式都如同一轍。

韋城的半山腰也不算太高,距離地面也只有十幾丈,但從下向上仰望,那種天空之城的氣勢便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城頭上的士兵居高臨下,只見密密麻麻的刀光劍戟在陽光下閃亮,想攻下這座城池,不付出慘重代價是絕不可能。

數里外,李延慶在數十名將領的簇擁下騎馬遠遠眺望這座城池,以他豐富的攻城守城經驗,這座城他有把握在一天內攻下,但攻下這座並不是他的目標,戰爭在李延慶眼里只是一種手段,是一種bī迫西夏政治妥協的手段,只有把西夏真正打痛了,它才會收回黑爪子。

「劉將軍看出一點名堂了嗎?」

李延慶笑著問旁邊的劉子羽,劉子羽文武雙全,和李延慶有點相似,武藝高qiáng,騎射超群,偏偏文才也厲害,延安府發解試考第三名,只可惜進士沒有能考上,否則東京人都會稱呼他李延慶為劉子羽第二了。

劉子羽凝視著城池,半晌沉聲道:「這座城池最多只能容納五千人,如果西夏援軍到來,他們會駐扎在哪里?」

「劉將軍看得很仔細,那劉將軍的意見呢?」

「啟稟都統,以韋城的險要其實也不需要那么多守軍,西夏還派援軍過來,只能說他們意不在韋城。」

李延慶從斥候那里得到消息,一支兩萬人的西夏援軍已從夏州那邊殺來,就停駐在東面五十里外的羅城,正如劉子羽的分析,這么小的城池容不下兩萬人,那么這支軍隊的目的就很明顯了,要么是想直接和自己決戰,要么就是想奪回踏割寨,斷自己的後路。

「都統,我們下一步該怎么辦?」劉錡在身後低聲問道。

李延慶微微一笑,「先在韋城對面扎下大營,等待時機!」

主帥的軍令下達,三萬大軍開始迅速搭建大營,隨軍而來的五百輛大車內運載著兩千頂大帳,大帳在距離韋城約五里的一片空曠之地搭建起來,三千騎兵和兩千步兵趕往西面三十里外的一片森林砍伐樹木,不多時,騎兵們將一根根兩丈高、碗口粗的木頭拖了回來,這是用來圍建營柵。

黃昏時分,宋軍的大營已經搭建完成,兩千頂大帳整齊地排列在大營內,四周十幾萬根木頭編成了營柵,又在大營四周搭建了八座眺望塔,放出去數百名巡哨斥候、

韋州的主將叫做察卡,是個身材黑胖的中年將領,為人十分yīn險狡詐,當年也曾和李延慶打過交道,這些年他屢屢升官,已從一個中低級將領升為韋州軍監司監軍、靜塞軍都指揮使,統領賞移口、踏割寨和韋城的八千軍隊。

此時察卡就站在城頭,眯眼眺望著數里外的宋軍大營,這次宋軍以偷襲的方式連奪賞移口和踏割寨,打了察卡一個措手不及,他自身兵力也不多,不敢貿然前去救援踏割寨,只有後來踏割寨逃來的士兵告知,偷襲的宋軍不足千人時,察卡才懊悔萬分,但為時已晚,踏割寨已經被宋軍攻占。

察卡知道自己犯下大錯,搞不好官職不保,他派人找到自己的後台濮王李仁和,花了兩萬兩銀子,才使天子的雷霆之怒平息下來,給他留下一句話,守住韋城,他有功無過,如守不住韋城,讓他提頭來見。

但天子的手諭最後還有一句承諾,如果能奪回踏割寨和賞移口,他將會再升一級。

這個承諾讓察卡著實有點心動了。

說實話,察卡對守住韋城並不擔心,韋城堅固險要,西夏立國以來只失守過一次,那是十幾年前宋將劉法偷襲得手,如果是光明正大攻城,宋軍也未必能攻下韋城。

現在察卡考慮的不是守住韋城的問題,而是如何奪回踏割寨,切斷宋軍的退路?

察卡眯眼看了宋軍大營良久,便回頭令道:「速送信給高會文,他可以出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