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都督(2 / 2)

貞觀俗人 木子藍色 1975 字 2020-06-05

越王李泰,拜揚州大都督。

蜀王李恪,拜益州大都督。

燕王李佑,拜幽州大都督。

皇六弟趙王元景,改封荊王,授荊州大都督。

皇七弟魯王元昌,改封涼王,封涼州大都督。

皇九弟周王李元方,改封吳王,拜交州大都督。

皇十一弟韓王元嘉,改封晉王,拜並州大都督。

三子四弟,出任七大都督。

從這里可看出,皇帝對於大都督這個職位還是很看重的,並沒有輕授臣子。他授了三個兒子,和四個弟弟。

而老六老七後面卻沒老八,這是因為老八酆王李元亨的母親是尹德妃,當年李世民跟建成斗的厲害的時候,尹德妃可是堅決支持建成了的,沒少害李世民。

原來的三級都督府,現在改成兩級了。

七大都督全是皇弟皇子,但荊王元景也不過十歲,他那幾個弟弟也都是十歲九歲的,全是秦琅崇賢館的學生呢,李世民的三個兒子呢,則都是八歲七歲的,要不是因為其它皇子才三兩歲,其實李世民也沒必要把大都督的位置讓給弟弟們。

可封歸封,他們年紀還小,無法上任。

因此七個大都督府,實際上都是要派長史去主持的。

李績這個並州都督,改為並州大都督府長史。宇文士及這個涼州大都督也改為涼州大都督府長史·······

秦琅在那里喝著茶,他沒加鹽加胡椒粉,而是加了牛奶和糖,倒也別有番滋味的。

細品之下,倒也聽出來皇帝今天廷議上突然讓老杜提出這都督府改革的用意了,其實歸根到底還是人事調整。

原來四十三都督府,現在調整為二十四都督府。

先是大都督府規定只由親王擔任,於是幾個大都督都降職或換職,擔任長史的都是皇帝信的過的人了。

再一個,並撤剩下十七個都督府,皇帝也直接來了個全面大調整,或是對調,或是直接派出自己的潛邸舊部去任職。

這么一通操作下來。

大唐邊境防御體系重新確立,府兵邊軍體系也明確了,另一方面,統兵的將領也都換成了自己人。那些武德朝的元老,或是當年半路歸降的雜系將領,李世民大多數調回了朝中,塞到十二衛府里去喝茶去了,不給他們實際統兵之權。

不得不佩服皇帝,手段還是很高的。

大都督們是二品,都督是原來中都督的品級,正三品。

每個都督府,下面都起碼管著兩個以上的邊州,並兼任本州刺史。

每個都督,都握著起碼一兩萬的邊軍。

本來秦琅在那里喝茶喝的正香,結果就聽到皇帝突然提起,說要派忠心可靠又勇猛能干的大臣去邊境兼任都督。

這么重要的差事,居然還讓大臣兼職?

皇帝這是啥意思?

大都督你嫌級別太高權勢太重,讓親王遙領這說的過去,可正三品的都督,也不過是上州刺史級別啊,有必要也要讓朝中大臣掛職兼任嗎?

然後秦琅就聽到李世民在那里點他的名。

「改雍州府為京兆府,雍州牧改為京兆牧,以皇太子承乾領京兆牧,以開府儀同三司、太子太師長孫無忌任京兆尹,以光祿大夫、太子少師秦琅為京兆少尹。」

「秦琅兼領勝州都督、刺史!」

秦琅愣了一下。

一下子就又多了兩個兼職?

京兆少尹和勝州都督?

這是不是有點太兒戲了?

京兆少尹就不說了,兼職就兼職吧,畢竟都在長安。可是這勝州卻是在關內道最東北啊,在梁師都控制的銀州北面,也在頡利可汗控制的漠南汗庭的南面。

東面隔一條黃河是河東朔州,西面是毛烏素沙漠戈壁,北面也是黃河,隔河是河套的前套地區。

當然,在秦漢時代,其實從白於山以此到陰山以南的,整個地區,都是河套。

但如今的勝州處境可是很尷尬的,東面是苑君璋控制的代北之地,南面是梁師都控制的銀夏之地,正北是頡利可汗的汗庭,西北是郁射設占據的後套豐州地區。

北東兩面都是黃河為界,西面又是茫茫沙漠戈壁。

正因如此,之前突厥幾次南下,勝州都是直接失守。

只是因為這地方太窮,所以突厥人每次借路經過,南下敲詐完大唐後,便也不留戀,直接撤走送還唐朝。

但這地方實在太殘破了。

雖說也是個戰略要點,但因為周邊的形勢,導致這其實是一塊廢地。

要人口沒人口,要經濟沒經濟的,誰也不敢過去,去了沒多久肯定就成突厥人的奴隸了。

派到那地方去當官,那真是倒了八輩子霉,上次突厥路過再次破城後,現在勝州已經好久沒有派官員去了。

連百姓都沒,派官員也沒啥意義。

可現在皇帝把勝州也設為都督府,還讓秦琅兼任勝州都督,秦琅感覺很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