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第140章 抵達清化(1 / 2)

1627崛起南海 零點浪漫 1582 字 2020-06-06

或許是順風順水的緣故,拓殖船隊出發之後保持了較高的航速,在當天中午便經過了崖州以南的外海地區,傍晚時分順利抵達了鶯歌咀。船隊指揮王湯姆通過電台與「商運01」上的海運部人員商量過之後,決定仍然要連夜趕路,繼續向西航行,不過航速得放慢至少一半。如果夜間行船時船隊發生了離散,那也是個極為麻煩的事情,降低航速也是為了便於各條船能在黑夜中保持航向一致。

至於如何能在夜間航行時辨識正確的航向,有「飛速號」上的一幫老船員在,這個問題倒是難不住穿越眾,其他船只只要跟住「飛速號」就行了。為了能讓船隊中的船只在夜間易於辨識領航船,「飛速號」的桅桿頂部特地加裝了一個碩大的環形led燈具,這個照明燈用太陽能電池板供電,入夜之後打開,在天氣晴好的狀況下,兩海里距離內都清晰可見。而其他的各條中式帆船的桅桿和船尾上也掛上了成串的燈籠,以便讓周邊其他船只保持合理的航行間距,避免在夜間航行中碰撞到一起。各艘船上都有拿著對講機的穿越眾,一直通過無線通信聯絡來保持船隊的夜間行進隊形不至於太過松散。

這個時代的中國船只出海,船長和船員們主要是依靠記錄了各種航線的「針簿」和較為原始的羅盤等工具來辨識航路。「針簿」相當於是文字版的航海指南,除了記載有各處港口之間的航線、航向和航行時間之外,更有各處港口的海水漲退潮時間,航線上需要注意避讓的暗礁險灘等等水文資料。

不過這種「針簿」中所記錄的航線往往都只限於制作者熟知的幾處地方,而且不同的「針簿」制作者對於同一條航線的描述可能有較大的差異,並沒有一個相對比較客觀的標准。這也是受限於當時的航海技術和社會環境,靠海吃飯的人往往都是薪火相傳,子承父業,沒人會把自己吃飯的家伙拿出來與別人分享。這樣即便有人發現了海外的新興航線,也不會很快在民間傳播開,無形之中也降低了民間探索未知海域的熱情。

穿越眾的優勢就在於掌握了更為詳盡的海圖和各種水文資料,並且有著後世制作的各種先進航海儀器,能夠准確計算出船只的航線路線,不需要再用「針簿」中記錄的「觀星望斗法」來辨識夜間的航行方向。

當晚船隊保持著三節左右的平均航速,繼續向西偏北方向行進。降低了航速之後,船員們分為兩班進行輪流休息,不過他們睡覺的地方也只能在甲板上,以備不時之需。有了前面閃閃發亮的領航船,各艘船上的船長們倒是因此而輕松了許多,他們無需耗費精力在黑夜中辨識航向,只需指揮船只跟住前面的領航船就行了。

第二天早上,領航船用六分儀測算了經緯度,得出的結論是昨天這一晚的行進距離大概只是鶯歌咀至清化之間的四分之一而已。船隊在天明後還不得不臨時停了一次,從各條船上轉移了數名嚴重暈船者到「飛速號」上。相較於同時代的海船,雙體結構的「飛速號」在海上的航行中的確要平穩得多,這樣做也是為了讓這些倒霉的人能在接下來的時間里能夠稍稍輕松一點。

接下來的一天中船隊全速前進,但在天黑之前也只跑出了不到一百海里的距離,考慮到這里離越南東岸還有大概四十到五十海里的距離,船隊決定繼續再熬一夜,這樣就能在第二天上午抵達越南東岸進行休整了。

船員們不得不強打起精神,繼續連夜前進。「飛速號」倒是很輕松,一個人負責駕駛方向,兩個人負責升降帆,只需三人便能十分便利地駕馭這艘三十米長的帆船。北美幫六個人正好分作兩組,輪班負責駕駛。不過不當班的人也並不意味著就能閑下來,他們需要在船艙中繼續制作航海圖,以便計算航程。

石迪文打了個大大的哈欠,丟下手里的鉛筆道:「這一趟可比上次過來幸苦多了,在我記憶中已經很久沒有連續駕船超過四十八小時了。」

「主要是還是因為船慢。」王湯姆對於自己這艘船不得不放慢了航速等待其他的船只也感到頗為無奈:「其他的船連我們的一半的速度都達不到,不難想象他們今後沒有了領航船會是什么樣的情況,我們想僅僅是清化到鶯歌咀的這段航程,他們得要多花上一天的時間才能完成。」

「如果能把這些船的航速提高一點就好了,哪怕就到十節左右都好,這樣一天一夜就能跑完這段距離,船員們也不會搞得這么疲勞。」羅傑也加入到他們的討論中來。

「造船廠現在正在造的那艘船,據說設計航速會在十節以上。」王湯姆說道:「如果這條航線用十節以上的船只來跑運輸,那么整個航程至少可以縮短一天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