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第233章 拓殖鐵爐港(2 / 2)

1627崛起南海 零點浪漫 2631 字 2020-06-06

羅升東趕緊低頭應道:「陶總言出必行,在下深感敬佩。那此事請容在下回轉崖州之後再做打算!」

「不急,慢慢來,反正最快也得到明年才見分曉。」陶東來面露微笑道:「只要你好好跟我們合作,日後的好處可不止是知州、千總而已。」

船隊花了半天時間繞過了亞龍灣,緩緩地駛入了鐵爐港進港的峽口。羅升東作為水師把總,好歹也算是個專業人士,不禁評論道:「在下也曾多次巡視此地,但見到此地水道狹窄彎曲,便沒有再往里面走,想不到貴方竟會看上這里。」

陶東來道:「等這里建成投產之後,食鹽的產量就將超過你以前去看過的鹽場公社,這里出產的食鹽中大部分會賣到福廣兩省,甚至更遠的地方。我們也會成為南海地區最大的鹽商,而你羅把總,也將會成為整個瓊州島數得上號的大鹽商。」

羅升東心道老子為海漢賣力又賣命,可不就是為了這一天?臉上卻是露出異常恭敬的表情道:「這都多虧了陶總和海漢各位長官的提攜!」

這延伸進入內陸港灣的水道雖然不算太長,但因為地形原因,水道蜿蜒曲折,船只根本提不起速度,因此花了足足有一個小時,船隊才總算到了深入內陸港灣中,這便是真正意義上的鐵爐港了。

鐵爐港東面是進出港灣的水道,南面緊鄰東西走向的亞龍嶺,西面是通向田獨工業區的狹長山谷,不過此時還處於原始森林狀態,想要打通這條十余里長的通道還需要花費不少時日才行。而港灣北面便是新鹽場的重點開發區,面積達到勝利港鹽場公社三倍大小的灘塗區。

前期的考察隊在近岸處已經搭建好了兩座棧橋,供這次到來的大部隊停靠。而吃水較淺的「飛速號」則是慢慢駛到了岸邊才拋錨停船,幾名船員抬出長長的跳板,從船尾的舷梯處搭到岸上。

以作業內容來說,這次的鐵爐港拓殖基本是重復了當初勝利港、黑土港的登陸模式,只不過有了前兩次的經驗之後,現在的整個登陸過程顯得更加地有條不紊,章法十足。

所有的船只包括水寨的戰船在內,在出發之前都一一進行了編號,每條船上裝運的物資有哪些,該以怎樣的次序在哪個棧橋停靠下貨,卸下的各種貨物又該運至何處進行堆放,全都在事前做好了詳細的規劃安排。因此整個登陸場顯得忙而有序,並無紛亂之感。

羅升東還是第一次親眼目睹海漢人組織的這種拓殖行動,這種井然有序的場面讓他感到大為佩服,看了一會兒不禁就回頭喝斥站在身後的幾個親信道:「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都學著點!要是能有如此有序的裝卸安排,我們出來環島一趟的時間至少能縮短一兩天!」

羅升東訓完之後見幾個親信都耷拉著腦袋不敢應聲,忍不住罵道:「都傻站著干嘛,干看能學會嗎?還不都滾去幫忙!」

建設部規劃的居住區主要在港灣以西,臨近田獨——鐵爐港這道山谷的出口南北兩邊。初期的建設規劃是五百人的居住規模,不過陶東來回來之後,執委會決定要將北越移民放到這里集中安置,於是原有的建設計劃已經做了修改,第一期的居住規模由五百人直接上調到了五百戶,可供約兩千左右的居民在此定居。

當然了,在目前磚石水泥等建材還比較緊張的狀況下,這里的居住區將仍是由竹木結構的船型屋為主題,只有少量的倉庫和機要室會采用更為牢固的磚石結構。

而生產區則被直接安排在了港灣周邊的沿海灘塗,這些地方隨著每天的潮起潮落,海水水位的自然上漲便可以省去大量的提灌作業,生產效率將會超過現有的勝利港鹽場公社。

大量的圓木和板材從船上卸下,然後由牛車載到已經劃分好的區域。因為房屋結構尺寸的高度統一,這些建材在勝利港時便已經按照建設部的要求進行了預制處理,所有的建材分門別類地堆放好,在使用時只需按照已經編制好的結構進行簡單的搭建就可以了,這效率也將遠勝過以前開發勝利港和黑土港的時候。

為了這次的拓殖工程,執委會不得不暫停了一部分現有工程,從勝利港運來了近四百名勞工。他們將用近半月的時間在這里建起可供兩千人居住、生活的南北兩大片村落。而這里的生產區建設則將采用邊建設邊生產的方式來進行,預計可能要持續很長的一段時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勝利港的鹽場公社都還有相當大的一塊區域尚未完成改擴建工程,鐵爐港這邊的生產區大概也只能靠這里的社員自力更生進行建設了。

在抵達登陸地點一個小時之後,首批停靠的船只已經卸完了貨物,開始轉頭回航。這次運來鐵爐港的建設物資數量較多,僅靠現有的這些船只一趟還拉不完,至少得跑上兩趟才行。光是修建船型屋所需的標准承重梁柱,就是數千根之多,這次所用的船又多是小噸位,很多尺寸較長的柱頭根本沒法塞進船艙,只能堆放在甲板上,因此運載量極為有限。

由於整個登陸卸貨的流程安排得極為緊密,勞工們只能分批吃午飯。不過執委會一向對苦差事都有優待政策,這次也不例外,參與行動的勞工都能吃到肉食。

穿越眾當中最拼命的無疑是建設部的人了。如果說來時是海運部唱主角,那么到了這里之後,主角就變成這些人了。劉山夏拿著鐵皮話筒在岸邊指揮了一上午,中午吃飯的時候嗓子都已經啞了,不過刨完兩碗干飯之後,把碗一頓抹抹嘴便又上工地去了。

羅升東把自己的屬下和親信也全都差上工地之後,便一直在冷眼旁觀。雖然他已經不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大規模勞動情形,但仍是覺得十分震撼。這倒不是勞動人民的力量足以開天辟地之類的感觸,而是覺得這些海漢人明明個個都有一身本事,可以養尊處優當大老爺,但在這樣的場合,幾乎每個人都挽著袖子上場了,很多人干的活兒也並不比那些勞工們輕松多少。他實在很不明白,這些海漢人究竟腦子里是怎么想的,為什么還要自己動手去做這些粗笨的事情。

趁著陶東來從工地上下來喝水的機會,羅升東向他問出了這個困擾心頭已久的問題。陶東來聽完之後哈哈大笑道:「我們之所以做這些事情,並不是因為我們有多勤快,也不是我們骨頭賤閑不住,純粹是為了加快我們的發展速度罷了。我們現在做得越多,能坐下來享清福的日子就會越早到來。」

羅升東一臉的迷惑,還是不太明白這兩者之間有什么聯系。

陶東來見狀便又說道:「舉個例子,眼下這鹽場的建設,我們預計完全建成之後,日產量可以達到至少兩萬斤以上,哪怕就是照我們現在給你的鹽價來算,早一天達成這個目標,我們就多上千兩銀子的收益,早十天就有上萬兩,而這多出的時間,我們又可以把它用在別的地方,賺更多的錢。你說要是換作是你,會不會有足夠的干勁?」

羅升東一拍手道:「陶總你一說錢,我馬上就明白了。要說賺錢之道,貴方的確個個都是行家里手。結識貴方之前,一年能撈到一百兩銀子,在下都會覺得是種奢望,如今每月都有上千兩的進賬,簡直就如同活在夢境中一般。」

陶東來笑道:「千兩很多嗎?你好好跟著我們干,多過幾年別說千兩,月入萬兩也是能行的。」

羅升東陶醉道:「若是真有那一天,在下便辭了這武職,安心做個富家翁。」

「辭職干嘛?好好干下去,我們還想著慢慢把你捧成將軍呢!」陶東來笑著說道:「你可不要把自己的人生終點就訂在了把總這個高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