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2.第562章 走訪民情(1 / 2)

1627崛起南海 零點浪漫 2118 字 2020-06-06

拿同樣的報酬,干的活兒熟門熟路而且要比當力工輕松得多,這些衙役自然是樂得輕松。至於說替海漢監視知州大人日常言論,甚至是起居行為,這件事在他們看來並沒有多少道德包袱。這些衙役的存在感一向都是依附於強者,如果沒有庇護,那他們與普通的百姓就根本沒有兩樣——就如同他們此前在工地上做力工那樣。

如今在儋州誰才是掌握了大勢的人,普通百姓或許並沒有他們這種曾經在公門供職的人看得清楚。大明在儋州的整個統治機構已經被海盜軍清洗過一遍,海漢人來了之後根本沒有試圖恢復原本的模式,而是直接引入了海漢人式的統治體系——以管理委員會為首的新機構。而協助管委會行使統治權的也不再是他們這些三班衙役,換成了海漢警察和民團。毫不誇張的說,現在大明在本地的影響力跟海漢相比已經差了不止一個數量級。就算朝廷派了五品大員來儋州,對於改變這里的局勢也於事無補,新來的嚴大人就算再能干,也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對抗有錢有勢的海漢。

「跟著海漢人有飯吃」,這句話不但已經成為了本地民眾的共識,他們這些公門中人也是有同樣的體會。雖說海漢人的規矩又嚴又多,但給的報酬和相應的保障的確要優於大明的水平。

最關鍵的是,海漢人現在所做的事情,都是大明官府無力完成,或者根本沒有去構想過的事,而海漢人正在井井有條地把這些構想一點一點地實現,從社會中下層民眾的角度來看,海漢的施政管理能力顯然比大明的地方官府要強出不少。而海漢跟大明相比,誰更靠得住,本地民眾已經從去年的那次匪災中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

時隔數月,朝廷沒有一兩銀子的賑濟發下來,也沒有派一兵一卒來恢復儋州這里的社會秩序,最後只等來了一文一武兩名光桿司令,這是來重建儋州還是來應景的?就算不會有人公開談論這種事,但民眾心中自然會對這樣的時局有看法。再相比海漢人一直在儋州所做的事情,孰優孰劣,民眾只要沒瞎就能分辨得出。

嚴明君吃過早飯之後,換上官服又來到前院,看衙役們正將桌案、牌匾等原本儋州州衙大堂所使用的東西抬進來。海漢給准備的這套院子原本是東廠所用,倒也有一個小小的公堂,但要將州衙大堂這些東西全塞進去,地方就顯得有點局促了。

嚴明君見狀也只能自嘲道:「這樣也好,不然地方大了,你們幾人站在公堂上也顯得空盪盪的。」

雖然辦公場所布置好了,但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眼下並沒有任何的公務需要嚴明君處理。目前儋州轄區內的軍政事務都是由儋州臨時管委會進行管理和協調,嚴明君想手頭有事情做,那就只能等管委會把需要處理的公務轉送到他這邊來。當然了,以他昨天在接風酒席上所表現出來的態度而言,管委會在短時間內是肯定不會主動遂他這個願的。

嚴明君本身也不是個閑的住的人,否則就不會上下折騰求來這千里之外的候補官職了。在臨時衙門里坐了沒多久,嚴明君便索性回到後院換了便裝,然後讓衙役們散去休息,唯獨叫住了頭目何琦。

「何琦,你對本地民情可熟悉?」嚴明君打算出去微服私訪一下,不過干這事還是得有熟門熟路的人帶著才行,而在他看來,身邊暫時也就只有何琦稍微有那么一點可信度了。

何琦應道:「回大人,小人便是儋州人氏,若大人想出去探訪民情,小人願做個隨從。」

「如此甚好。」嚴明君點點頭道:「你且去換身行頭,隨本官出去走走。」

何琦也換了一身便裝,然後兩人便出了這臨時衙門。對於新任官員所提出的各種要求應該如何應對,海漢有關部門都在事前對何琦進行了簡單的培訓。類似微服私訪的這種行為,海漢給何琦的命令就是隨他去,只要安排好人員貼身監視就行。當然了,既然嚴明君點將點到自己頭上來,那這份加班費何琦並不打算讓給別人來掙。

儋州作為瓊州島上的文化中心,城中還是相當熱鬧的。去年那場戰亂在城市所造成的破壞其實相當有限,主要都集中在城北的官衙區。而何琦帶著嚴明君去的,卻是城南的商貿區和文化區,這邊非但沒有留下什么戰亂的痕跡,反倒是因為海漢商貿在戰後的強勢介入,讓這里的市面變得比戰前更為熱鬧繁榮了。

嚴明君隨意進了路邊的幾間商鋪,很容易就注意到這些商鋪所出售的物品至少有一半都是海漢所產,而且這些物品明顯要比大明所產的同類商品便宜許多,價格比嚴明君當初在羅定州看到的同類海漢商品也低出一截。當然這個道理很簡單,畢竟從三亞把貨物運到儋州的費用,跟運到廣東內陸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了。

然而這些在廣東內陸都極有價格競爭力的商品,在這里的售價更低,就可想而知其市場占有率有多高了。嚴明君轉了幾家店鋪之後發現,像米、鹽、煤這些生活必需品,似乎都已經被海漢貨給壟斷了。他可不是只知道圖便宜的愚民,畢竟是有過地方執政經歷的官員,他對於這樣的壟斷式經營還是有一定的敏感度。

拋開經濟方面的復雜原理不說,如果瓊州島在物資供應方面逐步脫離了對大陸的依賴性,那朝廷還能如何控制這片海外飛地?靠軍事手段很顯然已經不可能了,瓊北都已經是如此境地,瓊南那邊是海漢人的老巢就更不消說了。靠民心也不太實際,這島上本來就有數萬跟大明若即若離的黎人苗人,如今從儋州的情況來看,民心似乎也在逐漸偏離大明這邊,而海漢人倒是通過各種各樣的「花招」拉攏了不少擁躉。剩下的手段就只能單純的行政命令,然而嚴明君自己的遭遇已經說明了這種手段在本地已經失效了,他現在可是被徹徹底底地架空,而且連一點反抗的手段都沒有。

出了店鋪,嚴明君對何琦問道:「本官聽說這儋州也有官家鹽場,為何市面上所見的鹽卻全是標注海漢所產?」

何琦應道:「回嚴大人,本地的鹽場,兩年前就已經停產了,之後本地的商販便只出售海漢所產的精鹽。」

「本地鹽場是因為價格不如這海漢鹽才經營不下去的?」嚴明君也算是聰明人,結合剛才所看到的情況,便推理出了正確的答案。

何琦道:「大人明鑒,這海漢鹽比本地鹽便宜近三成,且精細得多,本地鹽商自然是選便宜的進貨。時間一長,本地鹽場的鹽戶們沒了收入,自然就不肯繼續做事了。海漢人又出了價,把這些鹽戶都雇走,送去他們自己的鹽場做工了。」

嚴明君道:「鹽課提舉司遠在廣州,想必也是管不了海漢人在瓊州島上販運私鹽。不過海漢人把鹽價定那么低,那他們如何能養活那么多鹽戶?」

何琦心道海漢人何止在瓊州島販運私鹽,就算是海峽對面的雷州、廉州、高州,大部分地方的民眾也都是在吃海漢鹽了。再說海漢人運鹽隊伍都是武裝押運,本島的海運甚至是打著大明水師的旗號在公開走私,那鹽課提舉司就算來了又能把他們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