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7章 職業培訓(1 / 2)

1627崛起南海 零點浪漫 2108 字 2020-06-06

瓊西書院開設的職業培訓課目中,與航海相關的專業因為開設時間早,積累的教學經驗比較豐富,算得上是書院的優勢項目。張金寶首先帶領寧崎一行參觀的便是造船專業,當然這里的師資力量相比三亞的勝利港造船廠只是入門水准,所謂的專業技能也主要就是木匠手藝和基本的船體構造知識。類似海漢自行建造的帆船,因為船體結構和建造方式上與傳統的中式帆船存在一定差異,工匠也都是在進入海漢治下的造船廠之後,才能接觸到這些有保密要求的先進技術,這些東西在培訓船匠的書院里是肯定學不到的。

不過因為瓊西書院是最早跟海運部簽署人才輸送協議的教育機構之一,海運部對瓊西書院還是有一定的扶持措施,比如每年都會派出專業工匠到這邊來上指導課,讓這些學員在培訓階段能為之後進入造船廠工作做好更為充分的准備。這在技術層面上也保證了瓊西書院教出來的學員都能在最短時間內適應海漢造船廠的要求,從而讓書院在招生時也得以具備了更大的優勢。

張新向寧崎介紹道:「瓊西書院的教學成果不錯,所以從去年開始,海運部已經把這里列為了航海專業教學示范點,畢業生不但分配到海南島本地的船行和造船廠,還有一些也分派去了海外殖民點效力。」

張金寶在旁邊搭腔道:「本專業上一批畢業的學員,便有一半人被派去了安南金蘭港。」

寧崎當然也知道安南金蘭港那邊有一間已經投產的船廠,其職能主要是為今後駐扎在金蘭港的南海艦隊服務。據說海運部為其規劃的造船能力是與三亞、高雄、舟山等幾個地方的大造船廠齊平的,對於專業船匠的需求自然也為數不少。類似這種海外殖民地的船廠想要得到足夠的專業人員,光靠海南島上的造船廠來培訓是遠遠跟不上發展的速度,像瓊西書院這樣的教育機構所開辦的培訓班,的確是為海漢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技術人才培訓規模不夠的難題。

不過寧崎對造船技術的了解只停留在理論上,實際操作水平連普通的木匠都比不了,所以對於師生們展示的木材加工教學也只能是走馬觀花地看一看,頂多再說幾句鼓勵的話,倒沒法像先前在白鹿書院那樣有問有答了。當然了,張金寶也不會不識趣地拿這些匠人的手藝活去考校首長的水平,壓根就沒在參觀過程中安排類似的交流環節。

接下來寧崎又參觀了書院的冶煉專業,這個專業可不是單純地培訓鐵匠,而是傳授基礎的冶煉技術,讓學員掌握從礦石到生鐵的基本冶煉過程。冶煉專業的對口接收單位便是田獨和昌化兩地的冶煉廠,今後的去處可能還得加上台北的金瓜石金礦,以及在南洋邦加島、勿里洞島一線的錫礦,用人單位對冶煉專業人員的需求量還是相當可觀的。

大明南方的鋼鐵冶煉行業本就發達,所以師資力量方面倒是十分充足,從大陸來到海南島的移民中多有從事冶煉行業的人士,其中大部分都進入了海漢治下的冶煉廠工作,也有少量流落在外的,便有人受聘加入了瓊西書院這樣的教育機構,當起了傳教授業的老師。這里講課的兩名教師,以前均是佛山煉鐵作坊里的炒鐵師,年紀大了身體條件下降,也沒法再在第一線勞作了,在書院里帶帶徒弟倒是輕松自在,還能混一份不薄的收入。

所謂炒鐵,其實就是將生鐵加工成熟鐵的過程,而熟鐵就勉強算是含碳極低的鋼了。不過熟鐵要加工成真正的鋼材,還得通過加熱滲碳、反復鍛打才行。但古人並沒有把熟鐵和低碳鋼真正區分開來,都將其統稱為熟鐵。

這些民間炒鐵師所掌握的生產技術都是通過師徒、父子這樣的關系代代相傳,但其中原理卻根本沒幾個人能弄得明白,所能傳授給學員的主要也就是操作流程,至於很多需要量化的技術指標,學員們只能等到畢業進廠之後,才能在生產現場逐步接觸和學習。而且海漢冶煉行業所使用的生產器具、工藝流程、操作方法等等,都與傳統冶煉方法有著一定的差異,這些學員在就業之後也仍然需要接受進一步的培訓才能真正上崗操作。

看完冶煉專業的授課情況,寧崎一行人又參觀了醫護專業。醫護人員在海漢想要構建的社會形態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行業,而現今海漢治下地區的醫護人員比例大約只有萬分之二到三,遠遠低於執委會想要達到的千分之一以上。當然形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便是過去海南島上的城鎮規模有限,山區的黎苗兩族在地區總人口中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而專業的醫護人員只在漢人聚居區才有,自然數量不會太多。

雖然海漢扎下腳跟之後便開辦了衛生學校培養專業人員,但醫護專業培訓周期長,而且門檻也比較高,沒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很難學醫。此外海漢自身的醫護人員構成也是個先天麻煩,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護士倒是有幾個,但真正的執業醫師也就約翰遜和摩根兩個老外。這兩人除了語言文化上的障礙之外,又都是西醫出身,他們所掌握的醫療方法與中醫理論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在用葯和治療方面也很難實施。所以後來醫療部門也陸續網羅了一批大明出身的醫師、葯師,開班授課帶學生,最近兩年開始陸陸續續畢業上崗了。

但隨著海漢海外殖民地的迅速鋪開,醫護人員的需求仍然遠遠得不到滿足,類似安不納島這樣孤懸海外的殖民地,常年駐守當地的醫生不過三四人而已,根本談不上再去細分什么內科外科產科兒科,所能提供的醫療服務也遠遠不能達不到當地需求。面對這樣的用人缺口,主管科教文衛的寧崎所能想到的應急之策,的確也只有發動民間力量這個辦法了。

瓊西書院這種立足於短期培訓,只灌輸基礎知識的培訓班雖然並不能教出來合格的醫生,但至少能培養出一些按方抓葯的赤腳醫生。他們所學的全都是民間驗方、內外傷處理、接生急救之類的技能,就算治不好病,一般情況下倒也不會弄出人命。從這里學成之後,只要再去三亞的中央衛生學院接受三個月的進修,基本實就可以湊合著上崗了,而護士的培訓期相對還要更短一些。

張金寶很是驕傲地向寧崎等人介紹道:「瓊西書院去年醫護專業共畢業三十五人,其中醫師十人,護士二十人,葯師五人,全部都拿到了三亞中央衛校頒發的從業證書,也是儋州本地開設醫護專業的書院中唯一一家全員合格。」

寧崎對此倒是有些印象,因為去年的衛生系統年底總結會他也是列席人員之一,當時約翰遜在總結新人培訓方面的成績時,曾專門提到過瓊西書院的畢業生質量不錯。能夠在約翰遜口中聽到稱贊,這本身就是一件低概率的事,所以寧崎對瓊西書院也留了心。這時候聽到張金寶自賣自誇,寧崎便隨口問道:「這醫護專業的教師,書院是從哪里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