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5章 田獨工業區(1 / 2)

1627崛起南海 零點浪漫 2096 字 2020-06-06

費策賢從白克思的話中隱隱感受到了一些東西,但一時間又不得要領,只是下意識地覺得白克思稱兩國各自想達成的目標不一樣,這句話對大明應該非常重要。大明治國理政的目標是什么?國富民強,天下太平,萬國來朝?在費策賢的認知中,大致便是如此,大明之外一律為低等番邦,這已經成為了明人的共識,但海漢的出現似乎昭示著這個世上真有比大明更為強大的國家,只是還有太多消息閉塞見識有限的普通人根本就沒法意識到這一點。

那海漢呢?如果白克思所指的目標不僅於此,那海漢國的治國目標究竟又是什么?這個以商立國,以武擴張,將廣闊海洋視作自家庭院的國家,以及這群身份來歷不明的神秘統治者,他們會為自己制定一個什么樣的發展目標,倒是讓費策賢突然生出了好奇心。要是海漢國與大明的長遠目標真的沒有根本性的沖突,那擁有這么一個願意在必要時出手替大明解決外敵的鄰國,似乎也不是什么壞事。

至於原材料、人口、資本的流出,以及海漢商品、貿易方式和眾多新觀念的涌入,這在費策賢看來倒並不是什么大事,只要海漢不與大明為敵,那這些細枝末節的東西也沒有必要計算得太清楚。兩國之間不要爆發戰事,這是費策賢目前列為首位的個人目標,也是朝廷上大部分高官的意願,對於國家關系來說,這才是真正的大事。而費策賢來到海漢的任務之一,就是要確認海漢的確沒有與大明開戰的想法,不然有海漢這么一個武力強大的近鄰,朝廷永遠都沒辦法安心將兵力集中到中原和北疆去解決眼下的棘手問題。

關於海漢人所倡導推崇的「工業」,其實在費策賢抵達三亞之後的每時每刻都能接觸到工業產品,但讓他真正開始意識到工業的力量所在,的確還是目前所乘坐的這種看似粗笨實則快捷的新式交通工具。既然「工業」這種東西是海漢所獨有的產業,所以才能在這里制造出那么多只有海漢才有的獨特事物,而根本就沒有「工業」存在的大明想要仿制其中一些工業產品就難免會舉步維艱了。

聽白克思的語氣,海漢的強大與「工業」是有著極大的干系,可是大明卻始終難以效仿。費策賢忍不住問道:「白大人,這工業一行,為何只有海漢才有?照理說如此厲害的產業,大明商人早該爭相效仿,將其引入大明才對。」

白克思應道:「其實貴國已經有了工業的雛形,我們稱之為手工業,雖然可以算是小規模的工業了,但手工業仍然屬於手工勞動,比如冶煉、紡織、印刷,以及各類脫離了農業生產的匠人,貴國稱之為作坊的各種生產場所,其實都可以算在這個行業里了。只是貴國的工業剛剛起步,各方面的條件和客觀環境都沒辦法比照我國的標准來建立工業體系,就算有商人要將這套體系引入大明,目前也很難靠獨立運作存活下來。」

費策賢從白克思的話里注意到了兩個重點,一是大明已經有了工業的雛形,二是如果想要將工業體系引入大明,那就得與海漢合作,而不是單純的效仿照搬。

費策賢剛想順著繼續聊下去,白克思卻已經主動轉移了話題:「費大人,你來三亞也已經有些日子了,能不能說下你對我們這里的觀感?」

費策賢想了想道:「若要說最強的感受,那自然是繁華了。說實話京城市集也未必比得過這勝利港的鬧市區,而且三亞幾乎無所不能買賣,不愧是南海第一港城。只要有足夠的錢,此地便是人間天堂了。」

「好一個有錢便是人間天堂!」白克思點點頭道:「繼續說。」

費策賢接著說道:「若說本地的富足程度,本官以為堪比江浙大城,且文教興盛,倒是較江浙大城少了一股子銅臭味道。這大約也與官府倡導向學有關,聽說貴國選拔人才不用科舉制度,另有一套職業培訓體系,或許這也是貴國官員大多輕理學、重實干的原因。」

「那費大人覺得,我國這文教和選拔人才的制度,跟大明比是好是壞?」白克思追問道。

費策賢當然不想說些不知趣的話得罪對方,但也不想為了拍馬屁而貶低大明,斟酌了一番之後才應道:「我大明科舉沿襲前朝,二百多年來為朝廷選拔人才無數,治理天下頗有成效,自然是一等一的好制度。貴國這個制度,本官初來乍到還不甚熟悉,不過倒是很適合貴國國情,也足見貴國朝廷治國有方,本官也很是佩服。」

費策賢這番話就純粹是在打太極了,白克思雖然是個技術官僚,但好歹也在執委會待了這么多年,自然一下子就聽出來對方的言不由衷了。不過他也不想跟費策賢爭論到底哪種制度更好,事實上費策賢有一點說得很正確,海漢使用職業教育體系來選拔人才培訓官員,的確是與國家的現狀有很大的關系,畢竟海漢國起步階段人口基數小,有文化的讀書人也相對較少,海漢要想從平民中選拔培訓合格的文武官員,走科舉的路子顯然是來不及了,也只能先使用非常規的教育培訓手段來獲得合適的人員。

這種走捷徑的法子的確能夠解決一時之需,但從長遠來看,要培養出稱職的官僚,還是需要按部就班地對這些以技術入仕的人員進行後續的文化和行政培訓。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海漢立國時間尚短,權力上層暫時還沒有形成太明顯的門閥,留給平民百姓的上升渠道還很多,即便是只接受了短期職業培訓的學員,也與傳統的讀書人一樣有機會去競爭各個衙門里的職位。所以在海漢推廣職業培訓制度期間,民眾的反響十分熱烈,大大降低了海漢在民間普及文化掃盲的難度。

兩人一路閑聊,張千智則是很自覺地坐到了相隔老遠的地方。他的任務雖然是監視費策賢的言行,但目標在與自家高官探討問題的時候,他再湊到近處去聽就未免有些不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