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2章 擋住去路(2 / 2)

1627崛起南海 零點浪漫 2063 字 2020-06-06

果然海漢這邊將幾百具屍體清運出去之後不久,九連城便第一次打開了朝向江岸的城門,十幾輛大板車魚貫而出,跟車的全是一些赤手空拳的百姓,來到堆放屍體的地方之後便將這些士兵屍體抬到板車上,然後運回城去。

陸戰隊這邊只是全程對這個收屍的過程進行監視,並沒有打擾對方的行動。孫丙確認了對方的人手不可能再對碼頭陣地發動攻擊,便轉而將注意力放到了修補昨天被破壞的外圍防御工事上。

清軍昨晚付出了數百條人命的代價,嘗試突破碼頭陣地外圍的防御工事。在今天清理完清軍屍體之後,孫丙發現昨天布置在外圍的拒馬鐵網已經有大約三分之一的部分在戰事中被毀壞,必須要進行更換修補才行。

好在海漢軍早就將這類常用的防御工事實現了模塊化的部署,拒馬和纏繞其間的蛇腹式鐵網都可以快速組裝和固定,施工時間也不需要太長。為了確保碼頭陣地的防御能夠萬無一失,孫丙在昨晚的戰斗結束之後,便已經向王湯姆申請部署更多的防御工事。

當下士兵們正在陣地外圍安裝的,便是一種可以用來對抗騎兵部隊的加大號拒馬。這種拒馬由三根條形角鋼組成,將其尖銳的一頭朝上,交叉扣搭在一起,另一頭有活動的地爪釘,用錘將其固定在地面上,這樣一來,這高約一米四左右的拒馬便很難輕易移動了,拒馬之間再拉上鐵絲網,如此里外兩層錯開位置布置,不管騎兵還是步兵都難以沖破這樣的障礙物。而要撤離的時候,只需收起鐵網,用專用的撬棍將地爪釘起出,拆開角鋼,便能迅速拆走這些工事。

這種拒馬已經在遼東戰場上經過實戰的檢驗,效果還是比較理想的,即便是重騎兵發動的沖鋒,也很難損毀這些結構堅固的拒馬。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十分沉重導致運輸不便,但考慮到這些大型拒馬的功能主要是用來預防騎兵突擊,份量輕了就沒那么可靠了,指揮官們都會選擇無視這種小缺點。

當然這種結構簡單的玩意兒其實也很容易成為敵軍效仿的對象,但像海漢這樣不惜成本使用角鋼來作為材料,包括大明在內的其他國家就很難照搬了。所以海漢軍遇到的同行和對手一般都是使用竹木結構的拒馬,在強度和耐用程度上差了不少。

這個時代的明軍其實對拒馬的使用也頗有心得,多處邊軍都曾使用一種名叫偏廂車的戰車,到萬歷年間所出的改進版已經相當好用,每兩輛車中間設拒馬槍一架,上面固定有長槍十二支,車架上下用棉絮圍起來以防箭矢飛石,每輛車上裝載兩門弗朗基炮,六支快槍。不過這玩意兒太過沉重,每輛車重達六百斤以上,加上武器彈葯和各種備件輕松破千,並不適合長途跋涉的陸上行軍,對通行條件也有較高的要求,而且只能當做防御手段,很難運用到進攻的戰斗當中。

而海漢軍只在近海作戰,極少深入內陸,沉重的裝備交給船舶運輸就沒太大的壓力了,只要能完成快速部署,結構牢固耐用,能達到戰術目的,對海漢軍而言便是好工具了。至於遇到使用拒馬來防衛陣地的對手,海漢當然不可能用寶貴的士兵或者戰馬去沖擊,而是直接以炮擊開路,任是多牢靠的拒馬,一炮轟過去也全都碎了。

正是因為在軍備方面占盡優勢,像孫丙這樣的海漢軍官才能在對壘數倍乃至數十倍於己的敵軍時毫不慌亂,因為他們很清楚敵軍很難用人命來填平雙方戰斗力之間的差距,即便是悍不畏死的清軍,在面對遠超他們能力的殺戮手段面前也只能選擇認慫,選擇閉門不戰。敵軍的這種避戰態度,也就給海漢軍帶來了更多的信心,讓他們能夠確信己方在戰場上的主動權和由此帶來的戰略優勢。

孫丙沒辦法猜測到清軍會在什么時候再次發動攻勢,但他知道即便清軍加大攻擊力度,也很難攻克這個小小的碼頭陣地。按照他個人的估算,清軍如果出動的兵力在五千以下,基本上都難以真正威脅到這個陣地,但如果出動更多的部隊,相對狹窄的攻擊面又難以讓其充分將兵力鋪開,擠在一起的軍隊只會成為江面戰船的炮擊靶子罷了。

如果能夠有部隊進行輪換駐守,孫丙甚至覺得這里完全可以像當初海漢軍打旅順一樣,成為打入清國控制區的又一處釘子陣地,不過他也知道自己的上司似乎另有想法,因為這次北上的時候,陸上戰斗力最強的特戰獨立團根本就沒一同出征,而是繼續駐留在江華島那邊,顯然現階段還並沒有在鴨綠江畔長期駐扎的打算。

不過只要當下有仗打,孫丙也不想去琢磨太多與戰場無關的事情,王湯姆下令要他加固陣地,他便會竭盡所能將這處地方變成敵軍難以攻克的堡壘。

海漢所作出的這種姿態無疑會讓九連城里的清軍逐漸變得焦慮,他們的目標本該是鴨綠江另一側已經洗干凈脖子的朝鮮國,而不是這群突然出現在眼皮子底下的不速之客。昨晚的嘗試會讓清軍意識到想要將他們輕易放棄的這處碼頭再奪回去,所需付出的代價恐怕會讓他們難以承受。

至於接下來是繼續對峙還是另行設法攻打碼頭,亦或是繞路南下攻打朝鮮,不管哪一個選擇都會讓清軍指揮官大感頭疼,因為海漢這個強大的對手擋在了他們的去路上,即便是繞過這個地方另行渡江點,也無法徹底擺脫海漢的軍事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