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3章 雙管齊下(1 / 2)

1627崛起南海 零點浪漫 2088 字 2020-06-06

按照王湯姆原本的構想,應該繼續在鴨綠江畔拖住清軍,以便為後方修築軍事基地和遼東半島的襲擾作戰爭取更多的時間,但如果不放清軍入朝,海漢也很難名正言順地從朝鮮爭取到更多的有利條件,而且以有限的兵力在鴨綠江畔與清軍主力展開決戰也並非一個明智的選擇。所以在與錢天敦仔細商議之後,他們決定設下這個局,先偽裝出與朝鮮鬧翻的狀況,然後順勢將部隊從鴨綠江畔撤出,待清軍的一部分部隊渡江入侵朝鮮之後,再殺個回馬槍截斷鴨綠江的航運,以此來擾亂清軍的作戰計劃。

當然了,這個計劃無法在事前與朝鮮高層溝通,因為對方肯定不會同意這種引狼入室的作戰方案,所以當軍方偶然在邊境截下了義州官場內鬼送往清國的密信之後,便立刻控制了相關人員,並偽造了假的密信通過原渠道送去清軍,誤導對方的判斷,而這整個過程都沒有通知漢城方面,完全是海漢自行在操作。

這兩天的炮戰結束之後,王湯姆認為時機已經成熟,這個時候主動撤走,會讓清軍以為海漢與朝鮮鬧翻之後不願再為其拼死拼活,不會顯得太生硬而引發清軍的懷疑。

為了表示對盟友的尊重,明早會有消息送交朝鮮方面,因為清軍在九連城的攻勢太過凶猛,海漢軍不得不暫時撤出這一地區。如果朝鮮傳遞消息的速度夠快,那么這個壞消息應該會比義州失陷的消息更早一些抵達漢城。而到時候錢天敦便會與金尚憲等朝鮮高官再進行會談,向他們索取更多的條件——比如向海漢軍提供更多的人力和軍費。

到那個時候清軍已經進入朝鮮境內,局勢的緊迫就容不得朝鮮人再在談判桌上慢慢吞吞地講條件了。即便海漢這邊開出的條件會比較苛刻,朝鮮人屆時也沒什么討價還價的空間了,只能選擇給海漢加碼換軍事援助。

雖然對於上司作出這種安排的意圖未必能完全理解,但陸戰隊還是極好地完成了撤退任務,在午夜時分便已經全部撤離到運兵船上,然後緩緩駛向下游。而原本在上游執行警戒任務的福建水師,則在撤退過程中充當了殿後的角色,直到海漢海軍的艦船全部離開這一江段,福建水師的艦隊才緩緩駛過這處被海漢占領了近一個月的地方。

許裕拙心里還是有些惋惜,他所率的艦隊在鴨綠江上來來回回兜了這么多天,但其實一直都沒投入到真正的戰斗之中,最主要的任務僅僅只是在上游江段替海漢軍做哨兵,偶爾還得負責完成後勤運輸的差事,一步都沒踏進過九連城外的戰場。

當初在江華島被王湯姆點兵的時候,許裕拙還頗感驕傲,認為這充分證明了福建水師才是海漢人最為倚重和信任的盟友。但如今葡萄牙人和安南人都已經參與到了襲擾遼東海岸線的作戰當中,而自己的部隊卻只能在鴨綠江里扮演一個沒什么戲份的配角,如今更是一炮未放就要撤離鴨綠江,這種落差感還是會讓他有些不太舒服。

王湯姆當然也向他解釋過為什么在占據主動的前提下,要主動從鴨綠江中撤退,但這種解釋也只是僅限於當下朝鮮半島的局勢,至於更深層的原因,比如海漢要從地區亂局中為自己謀求的利益,王湯姆就不會細說了。而許裕拙也不是第一天跟海漢人打交道了,很清楚自己所得到的解釋也並非事情的全部真相,但以他所掌握的信息,的確很難推斷出海漢在戰略部署上出現反復的真正目的所在。

這次福建水師出兵朝鮮半島,當然不是專程來看熱鬧的,得益於來自海漢軍的熏陶,福建水師對於部隊實戰能力的重視程度極高,而隨海漢軍出征各地,既能從海漢軍身上學到更多的實用戰術,同時也是一種極好的實戰練兵手段。

許裕拙朝著遠處九連城的方向狠狠地啐了一口唾沫,心道下次如果再有類似的作戰機會,無論如何也得向王湯姆主動請戰了,否則花銷大量軍費物資,跑這么遠來僅僅只是給海漢軍打雜就實在太虧了。

雖然清軍提前得到了來自朝鮮境內的「密報」,但他們也著實沒有想到海漢軍竟然真的會如此之快就主動撤軍了。當清晨時分負責監視海漢陣地的游騎發現岸邊停靠的海漢戰船都已經不見蹤影,而海漢陣地上並沒有像往常一樣出現炊煙,便知道這邊應該是發生了某些狀況,趕緊把消息回報到九連城。

前天才剛剛抵達九連城督戰的皇太極在聽說這個消息之後也大為詫異,他其實對早先由間諜發回來的消息並不是太相信,畢竟已經跟海漢打了兩三年交道,他深知這個對手在戰場上詭計多端,幾乎無所不用其極,所謂撤軍極有可能只是一個幌子,說不得還有什么別的陰謀。

但在進行了兩天不算特別激烈的炮戰之後,海漢人果真就撤離了這處已經占領快一個月的陣地,這種果斷決絕的表現動搖了皇太極本來的想法。

正如外界所料想的那樣,皇太極改元稱帝之後,便選定了朝鮮這個軟柿子用來祭旗,作為開國第一戰的對象。按照他的打算,清軍將集中優勢兵力,一舉攻入朝鮮,以最快的速度推進到漢城,逼迫朝鮮人俯首稱臣,並斷絕與大明和海漢的一切外交往來。

以清軍和朝鮮軍隊的實力對比來看,要達成這樣的作戰目標並不是沒有可能。皇太極很樂觀地認為,如果一切順利,那么戰事將會在三個月之內就能完結,解決了朝鮮這個後顧之憂,今後清軍的主攻方向可以集中到西南邊,專心對付大明——以及海漢這個釘在遼東半島上的大麻煩。

但可惜的是他的這種構想並未能順利實現,還在調遣部隊集結兵力的階段,便被海漢人找上門來,直接堵在了清軍預定的渡江點上。皇太極在接到前線的報告之後都有點懷疑,到底是軍中有人不小心走漏了風聲,還是海漢人長了個狗鼻子能嗅著味道一路尋過來,不然怎么遲不到早不到,自己要對朝鮮動手了,這海漢人就突然跳出來扮演絆腳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