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2章 格局(2 / 2)

1627崛起南海 零點浪漫 2097 字 2020-06-06

李溰知道這些海漢高官出手一向闊綽,不會在意這點小錢,當下也不多推辭了,趕緊謝過了游益漢的好意。

這間南海書坊的內部空間著實不小,李溰目測這要比自己在景福宮里所住的寢宮還大出許多,除去中間位置擺放重點推廣書籍的展示台之外,還有四面靠牆擺放的高大書架,最上面一層起碼有一丈高了,密密麻麻全是書,須得踩上店里准備的樓梯才能夠得到上面。

朝鮮一向是以儒學作為治國之策,李溰從小在宮中長大,所讀的書也是以中國傳入的四書五經為主,算是一個文化人。不過他不需要考慮通過科舉考試來獲得入仕機會,所以讀書對他而言倒不至於像普通讀書人那么辛苦。而且作為李溰個人而言,相較於本國世宗大王李裪發明的諺文,他還是更喜歡閱讀看起來更高貴正統的漢字。但朝鮮國內除了儒學著作和一些詩歌集,就極少能看到別的漢字書籍了,更勿論像南海書坊這樣的存在。

其實李溰隱約覺得自己在舟山的時候就曾看到過南海書坊,但當時似乎是在馬車上,所以未能下車一探究竟。還好這次在香港的運氣不錯,下車隨便逛逛便走到了這里。看到這店鋪里滿滿當當的各類書籍,李溰第一次在這趟旅途中生出了「想在這里多待幾天」的念頭。

不過他旋即就發現自己這個念頭有點好笑,既然這南海書坊是連鎖機構,三亞也有店鋪,而且很可能是規模更大藏書更多的總店,那自己又何必要在香港的店面逗留太久,等到三亞再逛個痛快便是。

但李溰的這個想法卻是有所偏差,南海書坊的確是海漢官方運營的機構不錯,其總店和印刷中心卻並不在三亞,而是在海南島上傳統的文化中心儋州,三亞的鋪面也只是分店之一罷了。當然了,三亞除了南海書坊,其實還有另一個藏書量更大的市立圖書館,足以滿足李溰的求知欲了。

道理雖然是想通了,但李溰盯著這滿屋子的書還是邁不動腿。游益漢看他神情,便知這位怕是要在這里逗留一陣了,當下便將店里掌櫃叫過來,叮囑他好生伺候這位貴客,然後告知李溰自己要去處理一下公事,待午餐時間再見。李溰也正好樂得清靜,可以安心在這里看書了。

掌櫃並不知道李溰的真實身份,但既然是游益漢陪同而來,又專門打了招呼,那自然不敢有絲毫怠慢,當下先將李溰請到後堂雅座,上了熱茶糕點,然後詢問李溰可有什么想看的書,即刻便命人去取來。

李溰想也不想便應道:「適才進來便看到那本《崛起南海》,有勞取來一觀。」

掌櫃當下便讓人取來,但果然這里並不齊全,只有前五冊。掌櫃見李溰立刻開始翻看起來,便很自覺地說道:「在下就在外面候著,這位大人若是有什么吩咐,喚一聲便是。」

李溰打開第一冊,所見到的不是文字的描述,而是一幅按某種比例縮小的地圖。他在此之前已經在海漢軍中不止一次見過更為大幅的海圖,所以能看出來的這幅地圖上包括了從遼東至南海的廣袤地區,甚至能從大明彎曲的海岸線形狀大致判斷出這次南下途中自己所造訪過的幾處地方。

在這趟旅程出發之前,海漢的諸多海外殖民地對他來說不過只是一堆地名,大比例地圖上一個個不起眼的小點而已。但真正到這些地方走過一遭之後,再來回看這張甚至連大明和海漢都沒有特地標注出來的地圖,他卻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李溰的閱讀就定格在了這張地圖上,久久沒有翻動到下一頁。因為他突然意識到,海漢是如何通過這一個一個的海外殖民地和貿易港,將大明的海岸線納入到自己的控制之下。

從占領海南島開始,逐步向北方推進,海漢的擴張手段並不算隱蔽,就李溰所知的戰事起碼就有四五次,然而海漢還是硬生生地從大明手里奪得了這些出海口和關鍵航道的控制權,並且成功壓制住了大明全面開戰的可能性。

李溰知道海漢在南海地區還有許多海外殖民地,在那里還有多少像大明一樣被其壓制的國家?又有多少像朝鮮這樣選擇老老實實與其合作的國家?他不知道也想象不出來。而疆域如此分散的一個國家,海漢又是如何實現了牢固統治的同時,還在不斷地繼續擴張控制區,是什么維系著這個國家的統治根基?

李溰只知道海漢不崇尚以儒學治國,也沒有國王或皇帝的存在,但這就讓更加感到困惑不解了——這樣一個看起來離經叛道的國家,到底是如何以常人難以理解的速度變得強大起來?

李溰又低頭看了看手里的這本書,自己心中對海漢的諸多問題,能夠從中尋找到答案嗎?

離開了南海書坊的游益漢其實沒有什么緊急政務要處理,他只是不想陪這個年輕的朝鮮貴族在書店里消磨時間而已。不過這並不代表他對李溰有什么惡感,恰恰相反的是,他其實很看好這個思維敏捷的年輕人,雖然見識有限,但其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正是海漢最為喜歡的留學人員類型。

所以游益漢覺得自己應該給這個年輕人一點空間,讓他自行去接觸海漢的文化,這可能要遠比自己在旁邊給他強行灌輸意識形態的效果要好得多。

游益漢就在距離南海書坊不遠的一間茶樓里坐著,這樣也便於第一時間了解李溰在那邊究竟對什么樣的書籍更感興趣。

不多時便有人來到茶樓,向他報告了李溰在南海書坊讓掌櫃送去瀏覽的幾本書。李溰的選擇絲毫沒有出乎游益漢的預料,他知道這位朝鮮世子大概不會有耐心等到去了三亞才開始讀那套書,果然對方這么快就印證了他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