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皇上,大明賺錢了(2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1367 字 2020-07-29

去年,也就是崇禎二十年,大明朝終於實現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盈利。

所謂「扣非」,當然就是扣除了抄家、沒收這種一次性收益後的盈虧情況。

當然了,因為現在是戰時,所以戰爭經費是經常性支出。

也就是說,在支出了大筆軍費用於北伐的情況下,去年大明朝依舊實現了盈利。

這可是天大的喜事兒啊!

「皇上,這是戶部的賬冊......都是按照您給出的規矩做得賬,還讓都察院派員進行了核查,基本無誤。」

趕了二十多天的路,看著風塵仆仆的戶部尚書陳銳,指著厚厚的幾本賬冊,笑得都合不攏嘴了。

陳銳笑著:「這可是神廟之後,咱大明頭一年真正實現盈余呢......臣這個戶部不敢居功,一切都是皇上您善於經營的功勞啊!」

善於聚斂吧?

朱慈烺不懷好意地想著:在南邊的士紳讀書人看來,本皇帝一定是比萬歷皇帝還黑的黑心皇帝......

「陳先生,咱賺了多少?」朱慈烺笑著問。

陳銳伸出了五根手指,笑道:「六百五十五萬兩有余,全都存在海商銀行、鹽商銀行的賬上......」

「六百五十五萬兩?怎么那么多?」朱慈烺聽到這數目,眉頭就已經微微蹙起來了。不是他嫌錢多,而是他在離開淮安之前,每個月都要看月度財務報表,對大明的「財務狀況」了如指掌。

他不僅要看戶部的報表,而且還有兵部軍屯司、海商銀行、鹽商銀行、應天糧庫和武漢糧庫(軍屯司下最大的兩個糧庫)的月報——這些月報都是跟據朱慈烺親自編寫的《財計論》上的辦法做出來的,每六個月還要再出一份半年報,每年還要出一份年報。而半年報和年報,還要接受外部審計。

其中戶部、兵部、應天糧庫、武漢糧庫的年報和半年報會有都察院主持審計,還會由應天皇商會派人協助審計工作。

而海商銀行、鹽商銀行雖然不是衙門,但是因為它們要負責管理國庫資金,還要代發銀幣、銅錢(由戶部授權並收取鑄幣稅),所以也要接受都察院和皇商會的聯合審計——這回是聯合審計,而不是由皇商會協助都察院了。因為皇商會本身就是兩大銀行的大股東,自然有權參與管理和審查賬目。

應天皇商會看名號就知道很有來頭了!這個商會是朱慈烺在應天閹黨之亂後成立的。當時朱慈烺將抄沒來的金銀、土地(農田)、宅邸進行了分配,但是將從南京勛貴和揚州四個老西鹽總那里抄沒來的商鋪、商號的明股暗股給「黑」掉了。

應天皇商會就是用來管理處置這些資產的,後來朱慈烺又將自己持有的海商行、鹽商行的股份,上海市的土地也裝進了皇商會,再後來又加上了武漢府的土地。在朱慈烺的操控下,皇商會又逐漸將投資集中到了金融、地產和軍工三大行業。

金融當然就是兩大銀行,在兩大銀行的市面漸漸起來後,皇商會就不斷尋求增持股份,現在已經持有兩行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額了。

地產則只投南京、上海、武漢、蘇州、廣州等五大一線城市的優質地產,只租不賣,長期持有。

皇商會擁有的金融地產方面的資產,當然都是極為優質的,朱慈烺親自把關,還能有錯?在金融地產「躺賺」的情況下,他又涉足了軍工這個很容易虧本的行當,投資開辦了南京炮廠,南京船廠,還在武漢的大冶縣和興國州開辦了大冶鐵廠。

另外,皇商會還開辦了一個上海商學堂,朱慈烺親自參與了部分教材的編寫,還請了來自各家皇商的退休管事、賬房和掌櫃出任教師。從這所學堂出來的學生不僅很容易就能進入各大皇商和皇商會下屬的商行,而且也很容易能某到一個伎術官來當當。

現在戶部、兵部、海商銀行、鹽商銀行、應天糧庫和武漢糧庫的賬目都是上海商學堂的畢業生在做,所以朱慈烺可以毫不費勁兒的看完所有的賬目。

而根據他的記憶,截止去年八月,大明朝廷的「凈利潤」還不超過100萬兩,怎么可能在四個月中突然增長到655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