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9章 沒飯吃,都當軍戶吧!(求一波訂閱)(2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1308 字 2020-08-20

「萬歲爺,河南西部各府自正月來降雨偏少,看來今年又要鬧旱災了......」

「萬歲爺,山西和北直隸今年以來降雨也少於去年,今年的秋糧恐怕又要減產了!」

首輔畢自嚴蒼老而且沙啞的聲音念出來的,都是中原、西北各地上報的災情。雖然真正的天劫還沒來,但這並不意味崇禎九年是什么好年景——如果用萬歷年間的標准來衡量,崇禎元年開始就是年年大災,而且就全國范圍來說,災情那是一年更比一年重。

大明朝治下現在還能勉強保持穩定,沒有民變四起,實在可以稱得上是奇跡了。

但是崇禎十年開始的禍害西北、中原、塞外大片土地,甚至波及到了長江流域的超級旱災,可就沒有崇禎十年前的這些災害那么好應付了。

畢竟崇禎十年前的災害還是局部性的,湖廣、兩淮、三江、四川、閩粵這些地方算不上豐收,但也不算太糟。特別是兩淮和兩湖因為播種面積的大幅增加,兩湖、兩淮的糧食產量比前天啟年間,都有了不小的增量。也正因為有了這些增量,南陽、襄陽兩大救荒糧倉當中,終於有了一點老底子。

朱由檢耐心的聽完了畢自嚴的報告,然後抬眼瞅了眼這個一臉蒼老疲憊的老臣,問了一句:「元輔,南陽、襄陽兩倉當中有多少存糧了?」

聽到這個話,畢自嚴馬上來了點精神:「陛下,兩倉存糧有7500余萬石了!另外,北京的海運倉中,還存了五百余萬石谷子。而荷蘭東印度公司和一官黨的海船,在6個月內,還會運來400萬石大米,30萬石土豆和蕃薯......這些糧食如果折算成谷子、麥子,又是600多萬石。加上兩倉備荒米,總共有8100多萬石,本朝自開國以來,儲備就沒有如此豐厚過啊!所以臣墾請陛下開倉放糧,賑濟災民。」

但是即將來臨的旱災,也是本朝270余年所未有啊!朱由檢心想:那是天劫!

「甘肅鎮、唐王府、寧夏鎮、固原鎮、臨洮鎮的庫房當中還有多少存糧?」朱由檢又問,「陝西省管的庫房當中,還有多少存糧?」

畢自嚴聽了朱由檢的問題,連忙從一個跟在他身邊的戶部官員那里取過一個賬本,翻了起來——如果上輩子有哪個官員這么干,一准會給朱由檢當成昏官給開了的,但是自己也經歷了一次垂暮之年的朱由檢是很理解老人家記憶力下降的,所以御極之後就下了特旨,允許官員帶著隨員和記事的本子上朝。

畢自嚴道:「陛下,甘肅鎮、唐王府、寧夏鎮、固原鎮、臨洮鎮和陝西的官倉當中,總共有80多萬石麥子,還有500多萬石的蕃薯干。」

這些蕃薯干都是朱由檢花錢買來的,雖然陝西、河南等地的農民這幾年種啥啥不行,但他們還是很難接受蕃薯這種外來的耐旱作物。而朱由檢的辦法也簡單,直接花錢,哦,是花布。用江南征來的棉布在陝西、河南、山西等地換蕃薯,然後曬干存入地方糧倉!

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好處了!所以這些地區的農民都種上了比較耐旱的蕃薯,總算在崇禎七年、崇禎八年間有了點收成。

但是蕃薯再耐旱,也不是沙漠植物......所以崇禎十年後的奇旱,依然不能指望蕃薯。

「萬歲爺,」畢自嚴道,「要不就把那500萬石蕃薯干放出去吧......蕃薯干也能活人啊!」

朱由檢想了想,笑道:「蕃薯干可以給,但是不能白給。」

「不白給?」畢自嚴問,「難道要以工代賑?」

「不,」朱由檢搖搖頭,「不是以工代賑,而是以兵代賑,想要吃朕的蕃薯干,就投軍當軍戶......如果不願意當軍戶,那就一定還有口吃的,繼續在家鄉熬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