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五六章 目前看來(2 / 2)

美女贏家 靈宇 3188 字 2020-07-30

事態展得很快,第三樂章才進行到五十多個小節,《楊景行第二交響曲》的第一次全奏終於出現了,一提二提,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木管銅管定音鼓,四件民樂器,沒有一個聲部閑著,連三角鐵選手也准備好了大擦。

雖然全奏了,可是乍聽起來簡直一片混亂,承受力差點的聽眾估計僵持不了多大會就得退場,虧得指揮還那么藝術模樣。所以說有些藝術家就是遠離了群眾,其實曲子這里從譜面上分析並不亂的,整體結構上的設計,聲部之間的對位關系,素材之間的內在聯系,都比第一第二樂章的技術含量高得多,都經得起先鋒學術探討研究,但是聽起來就是混亂。

最先受不了的是大擦,在混亂的三個特殊節點處個用三種不同的方式響亮地表達了不滿,果然很有威懾力,其他聲部包括指揮似乎立刻怕了,隨著指揮一個撅屁股往前拱上身並抬舉雙手的難看姿勢,樂曲似乎隱約暫停了一下,接個各聲部就開始有序地退出這場混亂,以一種近似倒帶的方式。

如果《楊景行第二交響曲》依然能得到樂評人的關注,那么那些喜歡顯得自己懂技術的樂評人在聽第一第二樂章是估計會竊喜,似乎比《第一交響曲》還簡單嘛,可是當他們聽到第三第四樂章,多半就抓瞎了。這也是為什么賀宏垂現在開始反對在浦音作曲系學習楊主任的作品,用他的話說是研究生沒畢業有什么好學的,看得懂理得清嗎?但是龔曉玲覺得還是要學的,就跟看名著一樣,不同的年齡不同的見識都可以看,都能有不同的收獲嘛。

第三樂章從一開始還挺動聽的爭鋒相對的獨奏經過一分多鍾就莫名其妙變成一鍋粥的混亂後,只讓聽眾在混亂里煎熬了半分鍾不到,可能同行或者資深樂迷已經也能在混亂中找出點頭緒了,樂曲開始倒帶一般演奏,不過也不是反著讀樂譜的倒帶,可以稱之為技術性倒帶。

就是引起造成混亂的那些素材,隨著倒帶而稍作修改調整或者就原封不動,奇妙的事情生了,樂曲開始慢慢變得有層次有主次了,甚至開始有了點好聽的感覺。

三分多鍾,樂曲又回到了四把琵琶和四把小提琴對飆的情景,然後在兩個聲部技術性進行的過程中,作曲家讓兩邊的音樂素材巧妙地重疊了兩個小節,就像兩條直線越來越近終於在一個點會和了,可是接下來兩個聲部並沒有繼續沿著自己的素材方向前進,而是在交叉點換了道路,走到了對方的路上。

所有的細節綜合起來,巧妙到近似巧合,兩個聲部的旋律交換演奏並沒有突兀做作的感覺,甚至還顯得水到渠成,而且接下來不再是混亂了,琵琶和小提琴似乎都很喜歡對方的素材,好像還理解了彼此,逐漸遙相呼應起來。

隨著琵琶和小提琴的呼應越來越緊密,中提琴和大提琴以這一種全新的態勢和情感開始豐富低音,接著單簧管和長笛逐漸開始豐滿琵琶聲部,三弦則嘗試著跟小提琴形成對位……

第三樂章進行到第七分鍾,《楊景行第二交響曲的》第二次全奏,素材跟第一次比沒多大變化,只是調整或者交換了一下,但是音樂面貌跟前一次的感覺顛倒過來了,各聲部井然有序,圓號和低音提琴在底層安分守己兢兢業業,大提琴中提琴甘願當綠葉。此時樂曲一共有四條已經構成嚴謹內在聯系並緊密配合著有層次分明的主旋律,第一小提琴和三弦帶領一條,第二小提琴和揚琴帶領一條,木管和二胡帶領一條,銅管和琵琶帶領一條。四條旋律齊頭並進不僅沒有不和諧,反而逐漸顯示出簡單悅耳的趨勢。更重要的,西樂和民樂沒有明顯的碰撞和對比了,感覺已經被作曲家成功融合在一起,都在齊心協力為音樂服務了。

近十分鍾,樂曲各聲部就顯得那么順理成章地走在一起了,然後是全團齊奏了,也是整曲子第一次顯得那么輝煌明亮,然後第三樂章就在這種不同於以往種種派別的壯麗中結束,在指揮的靈魂舞動和幾乎全體演奏家的兢兢業業中結束。

就目前看來,第三樂章學術上的明顯難得之處在於作曲家把序列音樂偶然音樂那些東西跟傳統創作形式串聯起來了,這需要扎實的技術理論和豐富的靈感,兩者缺一不可。而對一般樂迷而言,能直觀地從第三樂章中感受到的就是中西合璧後的新鮮甚至刺激,而這種刺激顯然也是作曲家有意為之的。

不過現場的人是來不及太多感受的,第四樂章緊接著開始了,更直接了,一上來就是全奏,但是換了全新的形式全構成了全新的感覺。

第四樂章的音樂素材並不復雜,整體看來就像是一回旋曲,但是回旋曲內又包含了卡農,包含了變奏曲,各種復雜的對位關系。第四樂章的音樂色彩情感也不復雜,幾乎就是一慷慨激昂大合唱,沒有什么深邃艱澀可言,作曲家的那么多技術手段也基本都是為了增強情感表現力或者器樂魅力。

第四樂章也不長,就六分鍾左右,進行到第四分鍾,西樂的回旋曲和民樂的卡農變奏曲會師是樂章的**也是全曲的**,也就是指揮所說的音樂山呼海嘯籠罩了一些,此時台上的弦樂管樂打擊樂都朝著一個方向用力,然而不光是全奏,而且是全員開動,所有大小提琴齊上陣,用穩重而洪亮的斷奏富有節奏感地奏響蓬勃向上充滿力量的旋律,接著由銅管齊奏烘托推動著變奏,直達最**。此時連立新動作幅度之劇烈之誇張,吳總裁都皺眉似乎替他捏把汗。

在樂曲**的一分多鍾時間里,人少式微的民樂幾乎被淹沒了,但是大家依然堅持著,一直到**結束後,那些西洋樂器開始了消落並逐漸完全停手,民族樂器堅持到了最後,而且台上只剩民樂了,連立新這時候也溫柔了下來。

樂曲顯然開始收尾了,這也是全曲最富有傳統民樂韻味卻不失新鮮感的一段,很好聽可惜並不太長,揚琴停手了,琵琶停手了,二胡也停手了。

只有四把三弦了,都練習得不錯,沒人看指揮也整齊劃一,但連立新依然感情充沛地舞動雙臂。

又巧妙如同巧合地,三弦的旋律進行到了第二樂章開始那六個小節的大提琴長樂句,如果聽眾還對那六個小節有印象,此時一定會感嘆甚至驚呼,同樣的音符,完全不同的感覺,而且這種不同還那么合時宜,至少對中國聽眾而言,這就是最好的結尾。

四把三弦一起沒啥技巧但都聚精會神地彈奏那六個小節的旋律,兩個小節後,何沛媛和她旁邊的年輕同事停手了,又過了兩個小節,又一位演奏停手。

台上只剩下席三弦和連立新在干活了,好在也就最後兩個小節了,連立新的姿勢是恨不得湊到席面前細語,席卻根本不看只會,他只深愛自己的樂器,那么憐愛地抱著,鍾情地彈奏好每一個音符。

感覺作曲家也在結尾玩了一把大道至簡大音希聲的感覺,從之前的山呼海嘯到這會的一秒才一個音符,一切就要歸於平靜了。

終於,最後一個清脆的三弦音符在安靜的劇場內擴散並很快消失了。連立新保持了自己最後的姿勢兩秒鍾,然後放松了,站直了。

觀眾席上掌聲響起,可以收工回家了,挺熱烈也挺整齊的,領導們也都沒端著,吳總裁拍巴掌還挺用力的。

聽了兩秒掌聲後,連立新才轉過身面朝觀眾,簡直一臉的藝術家驕傲。

吳總裁可能也急著走,站起來鼓掌還朝後面看一眼,帶的身邊甚至整個觀眾席上的人都站起來了鼓掌。

連立新致謝動作,然後嚴格彩排地抬手介紹:「楊景行!」說著他自己也指揮家拍手。

這些客串觀眾也真配合,把掌聲再熱烈一些,

楊景行好笑,但是也還對台上和身後點頭致意。不過別人都比他演得好,那么多前輩演奏家都能做出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的享受欣悅回味神情,甚至還有對作曲家致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