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亞庫茲克之戰」#1(2 / 2)

在勢如破竹的洛雅面前,梅瑪恐懼到連逃跑也辦不到,最後還是在護衛隊的協助下落荒而逃。

而那支奉命戍守師團本部的獵兵中隊,也在師團長崩潰逃跑後全面潰散。

洛雅就這幺攻破了西方軍的左翼。

另一方面,千代游擊隊儘管被害甚大,幾度突擊攻勢下亦給予對手機甲部隊不小的傷害。

千代掌握了敵軍不敢輕易追擊的心理,便將她的直屬部隊盡數集中於敵機甲防守線上,配合旁側的葛琳第四軍同時發動兩地攻擊。

負傷者及俘虜被派上最前線,游擊隊jīng兵則尾隨其後,以避開敵軍那不再縝密的火網。

事實上,若不採取這種手段,千代游擊隊恐怕早在數次突擊前便全軍覆沒。

指揮官千代只望不中用的葛琳及第四軍能趁她們牽制敵機甲部隊的同時,盡速自步兵防線打出缺口。

相較於大隊規模的千代游擊隊,第四軍可是擁有雙倍兵力。

然而,第四軍的戰線無論如何就是無法展開。

即使她們一度bī近敵師團本部,旋即又遭到包夾落荒而逃。

眼睜睜看著游擊隊人數已然不足兩百人的千代,此刻也只能將煩躁不安的心情,寄託給正在敵軍另一側的少將大人了。

戰事至今,不論是雙方預估或者客觀評斷,西方軍依舊佔有兵力及軍備優勢。

即便左翼已經潰敗、指揮部隊位置曝露,只要持續奮戰下去,解放軍的敗北不過是早晚的問題。

洛雅不可能給西方軍打持久戰的機會,克蕾莎亦明白這點,雙方皆在決勝的關鍵點──第七十二師主陣地投入各自的王牌。

進攻的一方為瑪爾克森解放軍最強戰力──洛雅?凡爾賽少將。

迎擊的一方為自由聯盟西方軍最強實戰部隊「野百合」──旗下最jīng銳的戰斗小隊「槿」。

洛雅不愧為少將級別的實力,即使面對校級戰斗軍官群,也能維持一定程度的優勢。

不過,就裝甲機的性能與裝備、戰術等運用,亦足以讓槿小隊徹底封鎖敵主將的攻勢。

就在雙方打得難分難捨之際,雷默防線交戰最激烈的正面已經拉開了屬於西方軍的優勢。

阿曼妮雅指揮的解放軍主力並未損害到無法維持戰線,然而當她得知少將正牽制敵軍最jīng銳的一部,而該區又是敵軍防線最薄弱的地點,便決定冒險改變作戰策略。

她花了兩個鍾頭逐次減少前線兵員及火力,並且製造出一些無關緊要的漏洞,讓敵軍以為她們已經撐不下去。

待第七十二師的戰線開始擴張,解放軍戰線也隨之崩潰。

阿曼妮雅為了引誘敵軍追擊,不惜留下少數傷兵護衛著重砲陣,她們的敵人嚐到甜頭,自然不會善罷干休。

對阿曼妮雅來說,拋下重砲陣固然可惜至極,但這幺一來將會大大提升敵軍追擊的機率。

對打退敵軍甚至摧毀敵重武裝的第七十二師而言,這是替浴血奮戰的戰友報仇的大好機會。

而在克蕾莎准將看來,既然敵軍已經喪失重砲陣及多數機甲武力,不趁此時擴大戰果就太對不起自己了。

第十一機甲師與第三十三機甲師奉命展開追擊,這對於過去幾天一直未能干掉敵軍的將士不啻為一大激勵。

第七十二師團雖得留守陣地,各部隊之間皆瀰漫著一股參與追擊的氣氛,就連露波中校本身亦急欲出擊。

准將見第七十二師數部蠢蠢欲動,嚴令防守。

解放軍且戰且退,拋棄軍需物資無數,短短一個鍾頭便北逃十二公里。

面對機甲部隊的追擊,阿曼妮雅只得將傷殘設為伏兵,採用千代游擊隊那套自殺式攻擊來妨礙敵軍攻勢。

雖說後撤是計劃的一環,撤退行動中遭遇到的危機可是赤裸裸的突然又殘忍。

阿曼妮雅本隊甚至二度被追上,幸得護衛隊奮起抵抗,方才逃脫。

即使已在撤退路線上重重設伏,要想以撤退戰抵抗機甲部隊仍然是痴人說夢。

所幸在本隊三度遇襲以前,阿曼妮雅終於抵達了這場戰事的轉捩點。

解放軍在雷默防線北方十二點五公里處忽然急轉彎,全軍以弧形方式再度朝雷默防線推進。

窮追不捨的西方軍兩支機甲師團來不及展開防御網,只好緊咬解放軍後部、再度發動追擊戰。

阿曼妮雅拼死強行,不論後部損失多幺慘烈。

她相信此刻唯有與少將會合、直取本陣方能獲勝。

擔當本陣要職的第七十二師得知解放軍調頭回攻的消息,終於再也按捺不住。

她們要替做為誘餌被追殺的同伴報仇,也要讓上頭那家伙瞧瞧第七十二師可不是只會乖乖聽從錯誤決策的待宰羔羊。

再說了,被友軍追擊而趕回來的敵軍,根本就不構成威脅。

於是就在露波中校默許之下,第七十二師半數部隊擅離本陣、殺氣騰騰地望北方開去。

阿曼妮雅目擊到來自第七十二師的迎擊部隊,再度轉了個大彎、朝西方移動。

西方軍三支部隊會合追擊,戰果持續拉大。

西行三公里後,解放軍比照前一次計劃再度迂迴南下。

阿曼妮雅僅憑直覺一路修正行進角度,傷痕累累的解放軍又一次地回到了第七十二師主陣地正面。

阿曼妮雅深知大伙已經疲憊不堪,但為了瑪爾克森、為了洛雅少將,她再一次喚醒凡爾賽軍團的驕傲,並且率領全軍對敵防線發動最為猛烈的突擊。

傍晚的突擊堪稱本戰役慘烈之最。

解放軍全然放棄傷兵與物資,視此次戰斗為最後一戰,全員視死如歸地朝敵陣沖鋒。

早在撤退戰中喪失所有機甲武力的解放軍,僅剩少數運兵車可提供薄弱的彈幕保護,絕大多數的士兵直接曝露在火網之中,前仆後繼地涌向第七十二師防線。

在阿曼妮雅卓越的指揮下,解放軍雖傷亡慘重,仍重重打擊第七十二師的主陣地。

由於第七十二師北上的主力部隊已與友軍會合,致使解放軍雖火力微弱,依然透過jīng準的打擊達成縱向深入之目的。

阿曼妮雅在最前線加入作戰,一次突擊行動里中彈負傷,仍帶傷指揮。

但是,就在阿曼妮雅本隊終於與第七十二師本隊遭遇時,解放軍後方已然完全潰敗。

西方軍的聯合追擊部隊已消滅或驅散大多數解放軍士兵。

洛雅少將並未任由這個大好機會擦身而過,但她必須將做為對手的槿小隊打得半殘──最好是全滅──否則這支煩人的部隊將會給阿曼妮雅帶來致命的威脅。

早在第七十二師主陣地爆發沖突時,洛雅就急欲支援部屬。

只可惜現況是她已經扔了不下二十把卡賓槍,而槿小隊只有一員負傷。

就在洛雅為力不從心的自己深感悔恨之時,竟然做了打從出生以來第一次的禱告。

究竟為什幺要這樣做呢?她也不明白。

向來就是站在頂端、化為信仰供部屬崇拜的洛雅,卻在自己最擅長的戰場上懊悔不已,真是件自己也感到可笑的事情。

可是,她並沒有繼續為如此矛盾的心情所折騰。

或許是因為,自己生平第一次向不存在之物所祈求的願望,真的從絕望的深淵里殘忍地實現了。

洛雅的裝甲機儘管特別擴展續戰性機能,畢竟出擊多時,最終在一次突圍中徹底停擺。

她已從敵軍遺留在戰場上、未被完全破壞的裝甲機二度取得電池,即使如此卻還是不夠用。

當她被迫從裝甲機內逃出來、為槿小隊的六架裝甲機團團包圍之時,她在昏紅的夕陽下盼見了不存在之物為她實現的願望──傷痕累累的千代來到了左翼,並且帶來了第三軍的新編步兵連隊千余人。

解放軍的增援令槿小隊產生了瞬間的猶豫,而這一瞬間即逆轉了洛雅的命運。

本該被西方軍抓起來審判處死的洛雅,在解放軍波濤般涌現之時逃進戰壕、東躲西藏直到千代部隊趕到此處。

當然就算在戰壕內,要想躲掉裝甲機的偵測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洛雅仍在逃跑期間中了背部三彈。

值得慶幸的是,敵方的重武器與機槍都在稍早的攻防中消耗殆盡,因此打在自己身上的只是三發斷續的火葯,而非一整排足以致命的射擊。

與友軍會合的洛雅就混進人群中,一齊突破槿小隊的防線、直取第七十二師本陣。

槿小隊則由於制壓火力不足,彈盡後撤回本陣。

到了緊要關頭,克蕾莎准將依然屹立不搖地佇於本陣之中。

縱使敵方兩路共進、本陣必須分兵迎擊,在她看來,解放軍早已是強弩之末,毫無突破力可言。

此外,右翼已傳來殲滅敵軍的報告,克蕾莎亦下令第五師與第四十五裝甲擲彈兵師回防本陣、配合繞至敵背後的部隊展開逆夾擊。

這回她的判斷並沒有錯,實際上情勢大抵也如同她所推測。

只是洛雅的能耐大大超出了西方軍的預料。

就在槿小隊回報敵主將身負重傷之時,洛雅竟以步兵之姿突破第七十二師南側防線、率領數名士兵直取克蕾莎所在的營帳。

看到渾身浴血的洛雅僅以步槍與榴彈殺入陣內,露波中校憤怒地帶兵圍擊,卻換來腹部中彈、負傷退場的下場。

槿小隊顧及陣內友軍而無法使用補充完畢的重武器、洛雅又準確地貼近西方軍本陣內的要員,即使明知她快要撐不下去,她們仍舊拿她沒輒。

面臨高階軍官頻頻遇害、我軍jīng銳卻無法擊殺目標的狀況,克蕾莎終於心生怯意。

加上黑幕低垂,即便北方的解放軍幾乎停止了推進,她們卻無法得知從南方不斷涌進的敵兵到底有多少。

至此,不論克蕾莎多幺不願意承認西方軍再一次敗北,事實已經無可動搖。

為了不再讓身邊這群有能之士白白送死,克蕾莎下令來援的第五師及第四十五裝甲擲彈兵師做為殿軍,其余部隊護衛著第七十二師,全軍朝東方撤退。

西方軍的撤退行動雖保全了物資與傷兵,但執行得並不徹底。

包含做為本隊的第七十二師,第十一機甲師與第三十三機甲師皆有少數部隊刻意忽視命令。

這些部隊不承認戰敗,並且確實地給了疲憊不堪的解放軍非常嚴重的打擊。

若非擄獲裝甲機的洛雅強忍傷痛再度上陣,恐怕以新編部隊為主的解放軍剩余兵力都會敗給西方軍留下的部隊。

直到零時以前,雙方爆發的零星沖突竟達兩百三十余次。

前期以西方軍優勢為多,後期則在洛雅的迎擊下由解放軍獲勝。

儘管這些沖突多為分隊規模的交鋒,用來對付疲累至極的解放軍可是綽綽有余。

當西方軍完全撤離交戰點,留在戰場內的解放軍已經不足六百人。

洛雅與阿曼妮雅負傷休息的凌晨,由千代組織的搜索隊開始徹夜召集逃散的士兵與敵兵。

天亮為止,被召回的解放軍就多達兩千人,儘管大多數是負傷兵。

千代安慰了逃兵、鼓勵她們繼續為解放理念奮戰,這些逃兵無不感激千代的寬宏與瑪爾克森的大量。

此外,投降於解放軍的西方軍逃兵亦有五百多名,她們受到千代的熱情款待,而後由徹夜未眠的千代親自勸降。

經過這批兵員補充,由歸降士兵組成的新編連隊回升到一千四百人,解放軍也聚集到兩千三百人。

雖然她們漂亮地擊敗了西方軍引以為傲的雷默防線,這場仗的損失未免太嚴重了。

不計西方軍投降過來的人數,光第三、第四軍的損失竟超過萬名。

西方軍方面蒙受的損害亦不在話下。

第三十七師全滅,第二十師、第十一機甲師、第三十三機甲師大破,傷亡失蹤的人數多達一萬兩千人,尤其機甲戰力嚴重受創。

儘管如此,克蕾莎准將並未氣餒,她的軍團東撤時井然有序,隨時可以再展開戰線。

但是以第七十二師為首,其余參與過反攻作戰並遭到慘烈打擊的部隊,皆對准將抱持著高度不信任。

得不到部屬支持的克蕾莎斗志再高昂都無法再戰。

於是,西方軍就只管與解放軍保持距離,等待聯盟本部方面的援助。

原本西方軍內部就處於不穩定狀態,克蕾莎准將獲得的支持率十分有限。

歷經這場敗戰後,第十一機甲師團長潘蜜拉上校由於帶頭反對再戰(雖第七十二師團長露波中校為實際帶頭者,顧慮到軍階及名望而讓位),於反對准將的行列中名氣扶搖直上。

如今隨克蕾莎出征的師團中,僅剩第四十五裝甲擲彈兵師團長尤莉亞中校尚表態支持准將。

西方軍一方面相互牽制彼此,一方面靜候解放軍動向。

不管怎幺說,解放軍這個主敵必須優先排除。

而該如何將下一場戰爭導向對自己有利的情勢,克蕾莎准將與潘蜜拉上校各有各的盤算。

第三解放軍於大戰過後的天明即拔營南進。

洛雅少將的想法很簡單:絕不能被敵軍掌握她們的實際軍力。

本來解放軍就是以一比三的戰力和西方軍交手,即便洛雅本人打下的戰果十分輝煌,各線戰況仍不甚理想。

一進一退的戰事絕不是人數屈居劣勢的解放軍可以承受的。

若是被敵軍察覺她們所剩兵力嚴重不足,將會惹來全軍覆沒的危機。

無法再與西方軍主力抗衡的解放軍,便繼續執行她們最初的計劃、攻向西方都市亞庫茲克。

儘管這次進軍的成功率已然趨近於零……洛雅仍打算一賭直搗黃龍的機會。

尤其接下來的戰場將會是市街戰,就算不是,她也能繞過敵軍嚴加防守的邊境、朝廣大的市街進軍。

沒有任何一支部隊比解放軍更會打市街戰。

即便敵軍坐擁機甲部隊,只要能奪來任何一架裝甲機,洛雅就有自信令她的對手身陷水深火熱之中。

關鍵就在於:她們必須趁西方軍主力追上來以前,擊破未參與戰爭而jīng神飽滿的守備部隊之核心。

倘若計劃成功,就地補充物資及人員後,死守到友軍抵達為止並非不可能之事。

只是,在前往亞庫茲克的路上,洛雅不禁開始思索這幺做到底是為了什幺。

當然她對瑪爾克森的理念深信不疑,與地球聯合軍聯手打擊自由聯盟,也是瑪爾克森人民……不,是這塊大陸上的人民最能迎向幸福結局的決策。

可是,為何自己總有股虛無飄渺的感覺?是因為這場幾乎要使第三軍敗亡的大戰嗎?不知道。

她真的不知道。

chún畔間是清醒過來的千代給予她的吻,身旁則坐著負傷陪侍的阿曼妮雅,此刻她想緊緊抓住的,或許只有她們也說不定。

如果說這就是她這名軍人在生命的盡頭換來的救贖,似乎還是有那幺點幸福啊。

西方軍得知解放軍正直線南下,亦起全軍之勢展開進擊。

克蕾莎准將下令全軍急行,試圖在敵軍抵達亞庫茲克前加以截殺。

這是讓一向秉持中立的第十機甲師團長波賽莉娜上校傾向自己的好機會──就在潘蜜拉等人之間瀰漫著不利於己的氣氛之時。

潘蜜拉等部隊未按照准將命令展開急追,僅僅保持正常速度南下。

一來她們的部隊受損確實嚴重,軍兵再戰的意願不高。

二來當第十機甲師遭遇猛烈攻擊,她們便能以友軍名義拔刀相助、博取波賽莉娜的好感。

三來,要是准將因此急躁得派出唯一支持她的第四十五裝甲擲彈兵師脫隊急追,就地奪取控制權就不再是麻煩事了。

結果,西方軍便在相互牽制的行軍中,僅與解放軍保持一定距離的進擊。

第十機甲師團長波賽莉娜上校簡直不敢相信敵軍會攻至支部。

她沒有時間為友軍的敗戰感到灰心,現在是該lún她表現的時候了。

亞庫茲克的民眾已經撤離七成左右,等到全部撤出,就能對解放軍來個引君入瓮。

當然她並非沒想過率軍北進與友軍展開夾擊,那對於戰況來說絕對是最萬全之策。

可是現在面臨整個西方軍支部的,並不單單只有瑪爾克森解放軍而已。

波賽莉娜十分清楚,克蕾莎准將不可能在以優勢軍力敗北後還能得到多數部隊的支持。

想想哪些部隊尚在看風頭、哪些部隊早對准將不滿已久,就能得到友軍集團正處於相當脆弱的狀態。

波賽莉娜從來不想被捲入同伴們熱衷的政治游戲,若情非得已,至少也得站在不受那批人頤指氣使的位置才行。

於是,第十機甲師團在亞庫茲克東、西、南三方布下三個陣地,刻意讓出人去樓空的北方引誘解放軍入侵。

她們可是西方軍的jīng銳機甲師團,不論進攻戰、防守戰、野戰還是市街戰,都難不倒裝備齊全、訓練jīng良的將士。

波賽莉娜上校自信滿滿地率領她的本隊鎮守於亞庫茲克東側入口。

接下來的這分戰功,將不屬於克蕾莎准將,也不屬於那批遠征在外的友軍。

而是屬於亞庫茲克支部實力最為堅強、最能穩固局勢的第十機甲師團,以及早已準備好換上全新制服的波賽莉娜上校。

這場表面上名為自由聯盟對抗瑪爾克森人民解放陣線的戰爭,迫使西方軍長久以來的內部斗爭正式浮上檯面,各懷鬼胎的三方人馬皆針對下一場戰爭展開各自的布署。

迎面而來的瑪爾克森第三解放軍之威脅、西方軍各部間的明爭暗斗──正式揭開了亞庫茲克攻防戰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