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2 / 2)

就算有那些不怕死的真敢把某種事情搬到台面上喊,可對崇禎皇帝的影響其實也不大。

但凡敢這么做的,無論官職有多高,無論背後站著誰,崇禎皇帝是捏住一個就弄死一個,無論自己下旨還是讓底下的狗腿子廠衛神不知鬼不覺的去辦,反正總歸是不會留下一個活口。

前面被打掉的復社,被公然關閉的東林書院,還有去年那株連滿朝數百官員的瓜蔓抄,都是讓人後脊背發涼的鮮活例子。

自那之後,朝上還活著的官員每日都是慶幸,自己總算又在這昏君手下「苟」了一天,至於甚么非分之想,那更是連想的心思都不剩下。

更何況,崇禎皇帝自打甲申年以來,那是根本任何面皮都不要了,根本不在乎被多少人唾罵,更不會管甚么後世流傳下去的名聲。

正所謂「人不要臉,天下無敵」,眼下不要臉的還是當今皇帝,這就更讓文官和士紳、商戶們覺得無處下手,難受的一批。

其實崇禎皇帝在施行改革這件事上,還是深思熟慮之後的決定。

在民間,一年多以來,皇家報社和三廠一衛的大力宣揚之下,起碼北邊幾個省已經對自己這位皇帝的印象有所改觀。

更何況自己在甲申年還「免賦三年」,取消了多年的遼左「三響」,在民間更是市井之徒口口相傳,稱為壯舉的大事。

在朝堂上,劉正宗死後,最後一個東林大佬被徹底打翻,曾為東林黨徒的前首輔魏藻德又已經致仕,所謂的內閣,其實就完全成了崇禎的私人蓋章班子。

連續兩年對東林黨的清算之後,現如今朝堂上還剩下的東林黨也就只剩下大貓小貓兩三只,根本不能成勢,更不會對崇禎的決斷有任何影響。

軍事方面,良鄉等數次大捷,個個都是問鼎千秋,足以載入史冊的戰績,再加上建立忠烈祠、軍校、罪己詔等事,崇禎皇帝兩次御駕親征皆傳大捷,個人威望已經極高。

西北大營和禁軍如今已經全面建成,雖然戰斗力還有所不足,但如高傑、白廣恩、唐通、黃得功、楊御藩、黃蜚、張名振等地方將帥紛紛歸順、效忠於朝廷,九邊將士亦皆歸心。

由於崇禎皇帝有意任用一批如張世澤、董琦、王先通、王永恩等少壯派勛戚以實職,勛戚勢力也在以微弱的進度重新壯大。

這些武將、勛戚、士子們稱之為的「閹黨」,還有地方上對自己改變看法的百姓,其實都是忠誠的保皇黨。

正是他們,讓崇禎皇帝下定決心發動這場史稱「丙戍革新」的政改。

對於崇禎皇帝來說,他沒有歷史上那些人牛鼻的金手指,可以呼風喚雨,可以用倉庫往來,更沒有那種極其牛掰的系統,可以召喚出甚么趙雲、呂布、程咬金,忠誠度為九十九,戰斗力為一百八,可以一騎當千,割草戰斗。

那么就只有一個選擇,利用皇帝能利用的一切手段,讓那些想讓自己死的人死在自己前面,先保證自己活下去,才能有力量保證華夏不被韃虜傾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