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1 / 2)

北京城鼓樓以東兩條街的一處大宅子,門前寫著吳府二字。

自打吳襄提督京營被撤換以後,吳府便一直門可羅雀,直到如今這極其清冷的地步,只是因為朝中誰都知道,吳襄之子就是那個吳三桂。

這吳三桂前些年在遼東一帶還素有威名,據說他曾率四十余名家丁,營救被團團圍困在四萬余清軍的吳襄,得力大功,更是被當時的遼東巡撫方一藻稱為「勇冠三軍,孝聞九邊」。

也是自那時候起,吳三桂便開始平步青雲,成為軍中有名的忠臣孝子。

在那之後,游擊、參將、副將、團練總兵......,吳三桂的人生就像開了掛一樣,屢受提拔、就連時遼東巡撫方一藻、監軍太監高起潛、薊遼總督洪承疇等人都聯名為其請功,因而成為崇禎朝以來最年輕的總兵官。

崇禎十七年,崇禎皇帝為了撫定因免除遼餉而所謂「義憤填膺」的關寧各部,更是加封他為寧遠伯,殊榮一時。

吳三桂手握號稱大明最強軍隊的關寧軍,捏住山海重關,就相當於控制了大明的脖頸,隨時可以放滿清八旗入關,他的向背,任多爾袞還是崇禎皇帝,都不得不重視起來。

談起吳三桂這個人,就連鼎盛時期的李自成,都對其頗為忌憚,因為多年以來,傳到大順眾人耳中的吳三桂,無不是戰功卓著。

甚至還有人說,自大小曹等人戰死以後,吳三桂便成了最具威望的總兵官,年輕有為,忠孝兩全,勇猛善戰,這就是之前吳三桂身上的標簽。

可是崇禎二十年的三月,崇禎皇帝一紙怒意橫生的東征詔書,將吳三桂戴上許久的忠孝面具一下撕了個粉碎,加之廠衛和報社極力宣揚,他的狼子野心和人面獸心,徹底暴露在世人眼中。

原本,這吳三桂乃是朝廷鎮守關外寧遠的大將,但他自打到了山海關之後,這一系列的舉動,皆是可視同謀反犯上的大逆不道之舉。

為了牽制和削弱吳三桂在山海關的力量,崇禎皇帝先後向山海關及其附近一帶衛所城鎮,安排了高第、唐通、張鼐、趙忠等人,但成效一直不大。

唐通至今仍被關押,高第已經和吳三桂同流合污,趙忠與游擊宋喜更是被吳三桂擅殺奪權,他的種種行徑,已是達到了崇禎皇帝可以忍耐的極點。

司禮監秉筆太監李鳳翔帶著一批錦衣校尉,持著一卷聖旨,來到吳府門前,毫不客氣的道:「給雜家狠狠的砸開,對付亂臣賊子,沒什么好說的。」

「是,公公,砸!」

今年從百戶升任為千戶的錦衣衛齊昊點點頭,左手警惕的放在綉春刀上,右手攥成拳頭,醞釀力氣,「砰」地一下將吳府大門踹開。

「公公,整個府上都搜遍了,吳三桂一家老少十三口,全都在這里了。」齊昊聽了屬下百戶的匯報,點點頭說道。

不知道是真不知道,還是在搖頭晃腦的裝蒜,吳襄瑟瑟發抖的跪在地上,卻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似的:「公公,不知臣是犯了何罪,要如此興師動眾,抓我全家?」

「你沒什么事兒,你好的很!可是你兒子,就不怎么樣了。」李鳳翔嘿嘿冷笑幾聲,寶貝似的拿出聖旨,念完以後說道:

「都聽仔細了?帶走,全都給雜家帶走,府上的東西全都貼上封條,等東廠的人來查抄!」

「公公,我早就和那個犯上作亂的逆子脫離父子關系,您看,這是書信,還沒來得及寄出去啊。公公千萬手下留情,只要准許我面見聖上,陳述實情,家財願意分給公公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