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2 / 2)

這是自皇家火槍騎兵以外,第二個獨立成營的火器兵種。

飛雷營的兵士,全部由英國公張世澤親自從禁軍中挑選,全都是臂力過人,膽氣超群之人。

他們穿著新式的盔甲,腰間懸掛著六局研制出來的新型震天雷,每人都還佩戴著一把長劍。

這種新型震天雷和以往軍中流傳的那種很不一樣,不僅體積小了許多,大約只有一般兵士手掌大出一點,而且威力更加強勁。

最主要的是,六局改善了制造工藝,爆炸時聲如霹靂,雷殼四散,也能造成傷敵和震懾的效果,基本就是早期的手雷。

除此之外,為了應付各種地形和情況下的野戰、守城戰,飛雷營還裝備了改造後的大量毒火球、萬人敵和火龍出水。

這幾樣的威力也不容小覷,一個是明代版的毒氣彈,一個是明代版的燃燒彈,火龍出水則是專門用於海戰。

飛雷營的身邊,是按照嶄新出台的《大明步兵操典》列隊的禁軍兵士。

《大明步兵操典》是崇禎皇帝親自主持,由兵部、內閣協同擬成,在這期間,張世澤、董琦、王先通,還有以湯若望、南懷仁為主的諸多傳教士也參與其中。

操典中明確規定了大明步兵平時的操訓、分營,戰時的扎營、列陣等事,將現如今大明內部繁雜的軍陣之事統籌概括,形成一個整體。

按其中規定,現如今大明步軍的陣型被歸為三種,便是早就存在的方陣、縱陣和新出現的線列陣型。

方陣基本就是形成一個方方正正的陣型,遠程在前,近戰在後,騎兵位於其側,是各軍將常用的陣型。

至於線列陣型,並非傳統西方的線列步兵,歸根結底就是比如今西方國家也要更先進一些。

崇禎皇帝吸納了如今西方國家已普及陣型,革除弊端,再針對如今大明野戰不足的現狀,改造成適合大明兵馬的線列陣型。

西方自十七世紀初,英荷瑞等各個國家的步兵都陸續采用了以手持槍械的遠程步兵為主的線列陣型,總言之,便是將遠程步兵排成寬而淺的線列,然後齊射。

與常理上的大明排槍不同,他們步兵的一條線列,有二至四排士兵間雜列隊。

大明如今最能發揮火槍遠程威力的陣型人人都知道,是廣泛使用的三段擊,這還是幾百年前沐英的首創。

出現了遂發槍之後,西方對如何能最大花發揮火槍威力有了不同看法,他們認為,只有密集而松散的陣型,才能起到如上效果。

何謂密集而又松散?

歐洲的線列步兵以形成密集火力為目的排列,但放眼望去,陣型顯得異常松散和脆弱,明眼看來是如此,但這也方便他們在對抗騎兵時相對靈活,可以迅速解陣。

如此靈活的線列步兵,可以讓他們隨時解陣再結陣,高效的發射而出一輪又一輪的密集火力,而松散的陣型,卻往往又讓對手疲於奔命,逐漸敗退。

這是當時西方人數較少,戰斗規模往往不大而不得不采取的一種陣型,但崇禎皇帝現在最不缺的就是人,禁軍怎么著也有小十萬之眾。

所以這種西方普及的線列陣型,似乎並不適用於大明步兵,既然不適用,那就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成自己的。

經過多日鑽研,這才有了如今這大明版的線列陣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