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1 / 2)

廠衛能管的,畢竟還只是事情的一方面,余的很多方面,那都是要滿朝文武來頭疼的。

崇禎皇帝一道聖旨下來,內閣就得緊急召開會議,商討這事兒到底該怎么辦。

內閣商討完了,也是幾道公文,將這麻煩事兒交給六部,六部的堂官們各自再召集下屬臣僚討論,決定好了繼續向下發公文。

這一個個層級下來,最後的局面就很有意思了。

上頭雖然頭疼,但歸根結底還是只需要動動嘴皮子和腦筋,下面卻因一道道政令而忙的風風火火。

全國統一性的清丈田畝,開墾荒地這還是開始,緊接著的就是要想富,先修路。

統一後的崇禎皇帝化身基建狂魔,充分發揮了發家致富奔小康的基層理念。

建設官道、重新在全國各地設置驛站,復建官署,等等政策一項一項的被丟到民間。

內省雖然忙,但畢竟這些政策都是為了老百姓,底下本來無所事事的人們忙活起來,閑著沒事玩造反的就沒了。

然而遼東又是另外一個局面。

經過簡單的統計,現如今遼東的人口已經嚴重縮水,甚至不如萬歷年的三分之一。

這么點人卻有規模巨量的荒地,起初崇禎皇帝要想把內地為數眾多的流民和戰犯遷徙過去。

但畢竟遼東是剛剛收復的土地,而且距離京畿一帶重兵雲集的九邊核心地區又太遠,不好管理。

衛所在遼東早就被建奴給廢了,廷臣最近都在議論,說是想要對遼東實行有效管理,衛所是重中之重。

崇禎早就打算徹底廢掉衛所,但這個時候幾年過去了,相法也不同,覺得還是得分情況而定。

衛所這個東西,腐化的太快,要是不廢掉,自己努力了這么久,頂多也就是給大明續命了幾百年。

等到自己一命嗚呼之後,該怎么發展還是怎么發展。

可這玩意偏偏已經在大明施行了這么多年,一下子廢掉,若是沒有代替品,豈不是更亂?

這就像被自己附身那位,剛一繼位就著急忙慌的先把魏忠賢搞了,可還沒培養起來其它能壓制東林的勢力。

當時看著好像滿朝『眾正盈朝』,其實倒還真不如閹黨執掌那時候來的穩定。

早在三年前,崇禎就已經在京畿和山東一帶先施行了戰兵、輔兵和守兵的三級制度,效果還不錯。

在崇禎看來,內地可以普及推廣這種政策,但戰區和內省也要區分開來。

所有人從軍,都是由守兵開始,受到一些操典上規定的正常操訓,主要負責城池的巡防和守衛、剿寇。

在守兵上當了一些年頭,或者建立軍功,得到推薦以後,就可以被升為戰兵。

戰兵能得到的資源和福利更多,但相應的,他們受到的操訓也更為嚴格,而且歸家的日期也有統一規定。

所謂戰兵,便是要求他們隨時隨地都能擁有為國家作戰的能力,而不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愈發腐化、墮落。

戰時,朝廷會調集各州府戰兵進行征討,不會因戰爭而影響到內地的戍衛問題,讓流賊、山匪等得到可乘之機。

閑時,戰兵居住在軍營,每日要保證比戰時低但卻依舊充分的訓練,定期篩選、軍演,以保證戰斗實力。

除戰兵、守兵以外,輔兵是為了那些想要為朝廷效命但因各個原因不足以上陣作戰的人。

他們可以入選輔兵,主要負責糧草、衣甲、軍械的保養和運輸,傳遞邸報等各種後勤事務也有他們負責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