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 承認了是嗎(2 / 2)

如意事 非10 2036 字 2021-05-25

吳然聞聲駐足轉身。

吳景逸袖中手指攥起又松開,平日不苟言笑的一個人此時眉眼透出緩和之色:「三叔突然想起,今日可是你九歲的生辰?」

男孩子笑了笑:「三叔還記得。」

「待會兒見了你二叔,同他說一聲,晚間咱們一家人去你祖母院中一起吃頓飯,到時叫上你兩位哥哥姐姐和幾個弟弟……」吳景逸說道:「雖是慶賀不得,只當一家人坐一坐了。」

吳然怔了一瞬,答應下來。

但他並不確定……今晚,是否還會有這樣的機會了。

目送著直到男孩子的身影消失,吳景逸適才離去。

吳然來到松清院,便被請去了吳景令的書房中。

他和二哥自幼便常來二叔的書房,在他的印象中,二叔的書房內、乃至整座院中,一年四季皆有花香氣。

二叔愛花,發髻邊也愛簪花,或者說二叔喜愛一切漂亮的東西。

而自祖父「出事」以來,他便未再見二叔著過華服,也再不曾簪花熏香了。

此時這書房內的一應盆栽之物也搬了出去,從未空過的那幾只請名匠燒制的花瓶,亦從書案、小幾上消失了,不知被挪去了哪里。

他的二叔,此時正坐在臨窗而置的那張小幾旁的梳背椅中。

身上穿的仍是素服。

自他有記憶來,便從未見過這般素氣的二叔。

而若此時仔細看,便可發現這素氣不單是少了華服寶飾的裝綴,而是由內至外的——

二叔身上那股渾然天成、仿佛早已刻進了骨子里的鮮活隨性閑散風流之態,也已悉數不見了。

以至於他此時看著那端坐於椅內之人,竟覺有幾分陌生。

有些變化,越是親近的人,越容易察覺到。

更何況,二叔似乎已無意掩飾這份變化。

這一刻,甚至無需多說多問什么,吳然自認心中便已經有答案了。

「阿章怎不說話?」吳景令微微一笑,抬手道:「可想與二叔手談一局?」

吳然的視線落在那小幾上擺著的棋盤之上,道:「不必了,我從來都不是二叔的對手。」

吳景令看向他,玩笑般問:「怎如今只想著要贏了?阿章,這可不像你。」

吳然也看著他:「想贏的人似乎是二叔。」

他從未將二叔視作為對手過,無論是於棋盤上還是其它任何時候。

吳景令聞言無聲笑了笑,垂眸拿手指輕輕撥弄著那罐黑子,一時沒有開口說話。

他臨窗而坐,叫人看不甚清臉色的神態。

吳然已從袖中取出那封信箋:「二叔是不是該解釋一下這封密信的用意?」

吳景令這才抬起頭,語氣了然地道:「原來真是被阿章給截了去,我還當是景逸……也對,三弟一貫沉得住氣,豈會如此貿然將信攔下……

所以,二叔才請你來,本是想試你一試。沒想到啊,我家阿章,無論何時竟都能做到這般坦誠直率,倒是我這個做二叔的心思太狹隘了。」

吳然抿緊了唇。

所以,二叔這是承認了。

「二叔為何要偷借家主印,擅作主張傳信於城外欽差?二叔就這么急著講和嗎?祖父和父親母親,還有二哥的仇,難道不報了嗎?」

「仇,當然要報……二叔是絕不會放過這大慶朝廷的……」吳景令似咬了咬牙,又緩緩松開:「只是現如今還不是時候,當下局勢不明,族中人心不齊,攻不如守。同朝廷講和,不過是權宜之計。」

「可二叔是瞞著族中上下擅自送信!二叔便不怕此舉會讓族人徹底離心嗎?」

「如此二叔恰可替你將那些頑固愚蠢之人除去,不是更好么?」吳景令淡然反問。

除去?

那些大多都是支撐族中的老人!

好一句輕飄飄而全然不顧後果的話!

不知是氣憤還是難過更多,吳然已忍不住微微紅了眼睛:「二叔怕只是想借此來鏟除異己!」

這已經根本不是他認識的那個二叔了!

在此之前,他在拿到這封信時,還曾狹隘地想過,會不會是有人刻意假借二叔之名,故意將一切指向二叔,以防事情敗露,到時便於將這過錯推到二叔頭上……

在沒有任何證據的前提下,他甚至狹隘地懷疑三叔更多一些!

可自他今日踏入這書房的那一刻起,所有的一切都在心中變得明朗了。

面對侄兒的質疑,吳景令平靜地搖了搖頭:「不,我是為吳家的安定所慮。阿章,你還太小,有些道理還是不夠明白。」

「是嗎?」吳然緊緊地盯著他:「二叔聲稱是為了吳家,那二叔這些時日趁亂換下各處人手,昨日甚至以家主印件開了城外別院中的藏銀庫,取走了八十萬兩現銀,又當作何解釋!」

那處藏銀庫的存在,連許多族人都並不知曉。

二哥曾說過,那是家中拿來以備不測時所需——

可二叔卻首次便擅自取走了八十萬兩!

這根本是不顧家中長輩的謀劃與後路!

如此,還能說是為了吳家安定著想嗎?

「竟連這個都知道了么……」吳景令有些意外地動了動眉,「不應當啊,別院中的人早已換下了,誰會報於你聽?該不會……是你瞞著二叔,暗中動用了你父親和二哥留下的人手?」

說著,頗為欣賞地笑了笑:「阿章,你比二叔想象中還要有用得多,真論起來,你的資歷遠遠比不得你二哥……可是,誰讓你自幼所學,便皆是家主之道呢。」

吳然皺了下眉。

什么家主之道……

有父親和二哥在,他所學不外乎是同二叔三叔一樣,只為如何輔佐家主罷了。

「……那些東西,真真正正也是我想學的。」吳景令靠在椅中,回憶著幼時之事:「從前開蒙時,甄先生所授予你父親和我的東西便不同,可每一次,我比你父親完成得都要出色……數次之後,你知道甄先生如何說嗎?他搖了搖頭,說,不過是個庶子而已,庶子所習之道只能是輔佐之道,認不清自己的位置,便是妄想僭越。」

「僭越……這個詞,我以往只知是用在下人奴仆身上的……」

「哦,對了,見我『屢教不改』,他還說什么,從我的對答中便可日漸看出我『居心不正』,於是便告到了父親那里。那時不過只七八歲而已啊,還記得我在你祖父的書房外跪了一整夜,我認了錯,錯在不該不聽甄先生管教,但我心中清楚,我唯一的錯,便是我生來便為庶子……」

說到最後,他笑了一聲:「從那之後,我便只做庶子該做的事,只說庶子該說的話……果然,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