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討伐吐番(2 / 2)

可現實,大軍帶著輜重行軍速度緩慢,達不到出其不意速戰速決的目的。

今夜為此,薛仁貴招來軍中將領,宣布他新的作戰計劃。

「鑒於大軍攜帶輜重行軍緩慢易喪失戰機,我以決議。明日,由副總管郭待封領輜重兵和五千戰兵計兩萬人馬,守護輜重、糧草,於大非嶺上憑險置柵,構築工事,以做隨時接應我軍的准備。我與副總管阿史那道真率主力,輕裝奔襲烏海。待欽陵領軍東歸之際,兩軍在合擊其軍,必可大敗吐蕃。」

「總管,烏海險遠,此去可就是深入吐蕃腹地,分兵之策是不是太過於冒險?」

郭待封、阿史那道真等人瞧了一眼這名提出異議的將領便繼續坐在自己位子上,因為兩人內心都清楚,薛仁貴做出決策是不會更改的,也就沒那個反對的心思。更何況,郭待封心里巴不得薛仁貴分兵,自己獨領一軍。

薛仁貴撇了一眼這名將領,神色嚴肅道:「常言富貴險中求,戰爭也一樣!正因烏海險遠,吐蕃才不會想到我軍會長途奔襲此地,若不能出其不意速取之,斷吐蕃後路,於我軍則不利。」

「明日,全軍按本將軍令即行出發!」

「諾!」無人再提異議,薛仁貴與諸將就分兵之事的細節商議後,各將便各自回營准備。

諸將中唯有郭待封最為興奮,但他卻掩藏的很好,沒人看出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第二日唐軍分兵完畢後,薛仁貴與阿史那道真領三萬精銳輕裝簡行,快馬加鞭穿過大非川挺進雪山連綿的積石山。

經過五日的艱難跋涉,唐軍早以翻過積石山,行進四百多里,數萬騎兵奔弛於高原草地。

一路上,眾多正在草原放牧的吐谷渾、吐蕃牧民突然見到大股唐軍沖來,萬馬奔騰的天地隆隆作響。

唐軍用來辨識指揮軍隊的旌旗,在這些沒見過世面的牧民眼里五顏六色,旌旗招展威風凜凜。嚇的這幫牧民從坐著的草地上一屁股翻起身,快速爬上不遠處的馬匹不停的抽馬狂奔,免的不明不白的成為唐軍刀下鬼。

洛桑本為噶爾氏家族的一奴仆,但因作戰勇敢,機智靈活屢立戰功。由其是其多次率領小股人馬乘唐軍不備擄掠唐隴右諸州鄉村,不僅擄回來大量的唐奴和糧食,更是從唐國在隴右地區設的牧馬監處擄來大量駿馬而得到主人欽陵贊賞。十年功夫下來,被欽陵升任成為兩萬大軍的統帥,這次更是被委以重任,鎮守要地烏海城。

在洛桑眼里,像烏海城這種位於吐蕃腹地的城池根本不用擔心唐人來攻,不論唐人從北面還是東而來,路途都異常險遠。

自鎮守烏海以來,晚上與手下諸將聊天打屁,喝得醉熏熏再上那些女奴,白天領著手下人馬出去打獵,日子過的好不逍遙。

昨晚與諸將聊起大相領軍攻唐國安西戰事,洛桑揚言,大相必調我等北上作戰。

沒想,沒過兩天,大相欽陵調兵令就到烏海,洛桑對自己的未仆先知得意不已,立即下令集結兵馬。

吐蕃是軍民一體,軍事長官即地方長官,兵制參考唐府兵制與自己傳統相結合而成的一種兵民一體的制度。

由於沒有戰事,洛桑又不擔憂烏海城會被襲,故只留了一支兩千人的騎兵和一支三千人的步兵守烏海城。

調兵令發來時,洛桑才開始集結在烏海周邊放牧的部下,鑒於集結需要兩日時間,干脆把集結兵馬的地點定在了烏海城南的河口。那里水草豐美野物又多,在集結軍隊這段時間即可繼續放牧不必浪費糧食給戰馬又可以打獵,簡直是一舉兩得。

大唐在隴右集結兵馬准備討伐吐蕃,領軍在安西的吐蕃大相欽陵自是從細作那得知唐軍調動。由於主力大軍分散到廣大的安西各地,難於極時回援應對唐軍南下。留守吐谷渾的吐蕃本部兵力不足,只能先下令留守烏海城的洛桑領軍北上,同時命令吐谷渾各部集結兵馬迎戰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