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壟斷安東(1 / 2)

早朝隨著張大安、閻立本等重臣站出為李煜辯解,使朝中對李煜的看法出現好轉,使李煜最終沒因朝中張文灌等臣公對自己所做之事的不理解與偏見而陷於囹圄。

當早朝結束後,李治為此單獨召見了李煜。

「四郞,你去年對為父說,通過向安東移民來強化大唐對當地的統治。可現在,你卻把眼光放到海外諸島去了,三千余流放犯直接運往了北海道。關於移民安東的措施,反而自四十余州災民安置結束後停止了下來。對此,為父不解,難道與安東相比,海外還更重要嗎?你去年在為父面前可是振振有詞的聲稱歷代對安東的不夠重視,才使的這一區域總會誕生威脅中原的野蠻族群。可你現在所做,不正是在重蹈你口中的前代人嗎?」

李治做為一國之君,扳倒長孫無忌等一干輔政大臣,平定高句麗的偉業,豈會是輕信他人之言的庸人。同時又做為一個父親,對四子李煜心性的了解,自不可能聽信一群滿嘴胡謅的朝臣就認為年僅十四歲的李煜有謀反動機。但對於四郞今年所做之事的蹊蹺性,則充滿了疑惑,總是在自己揣測的可能中做出出人意料之事。

李煜有些不知如何回答的擾擾頭,只好搬出利益論:「大父,兒臣去年確實想著從中原移民充實地廣人稀的安東,可當兩支前往海外探險的船隊帶著海外諸多島嶼的信息回來後。突然發現,咱華夏歷代以來的眼界實在太小了,只盯著眼前的一畝三分地,為何不把眼光放到海外那廣袤的大千世界中去呢?海外盛產吾中土沒有的珍貴物品,如燕窩、香料,還有廣袤而肥沃的土地。眼睜睜的看著這些富饒的土地被一群野蠻愚昧的野人所據,猶如珠玉為塵垢所污,實在不甘心。因此兒臣就想,何不拿下這些海外寶地,為吾大唐子民造福?」

「那些野人連像樣的兵器都沒有,不善耕種而人口稀少,征服海外各島由如武裝游行,不費吹灰之力既可吞並。徹底化海外蠻荒為華土,中、小島嶼所需移大唐子民不過數千,大島亦不過數萬爾,亦不易受到域外蠻族所侵奪。數十年之後,世人眼中的海外荒野之地將與中原無異,如此,何樂而不為?」

「相比起局勢不穩定的安東,海外諸島就是處女地,發展起來可為大唐源源不斷提供錢糧而不易受外敵所阻斷、攻取的寶地。」

李煜妙嘴如花,把海外諸島給誇上了天,還拿出了攻占移民開發海外地域實乃華夏千年大計,亦是保大唐江山穩固的緩沖劑論調,令李治一時跟不上李煜的思維節奏而訝然。

考慮到開發海外諸島移民最多不過數十萬,影響不大,四郞還承諾每年可從北海道、琉球、台灣三地征的當地特產以作上繳朝廷的賦稅,預計可達十萬貫。

四郞的海外開拓之舉就眼前來看於國有利無害,畢竟會不遠萬里出海的百姓多為無地貧困農民、災民和城市中生活艱難的市井小民。這類人群於國來說並不能提供賦稅,災民還需要朝廷賑濟,不然一招不甚還會引發民變。

四郞以海外土地吸引這類人群前往不僅減輕了朝廷負擔,還能創造稅收,確不失為明策。

至於豪門權貴乘機跑到海外屯地,李治更不在乎了,這些家伙本來就不納稅,無非貪圖四郞畫給他們的大片土地,種植甘蔗這種高價值作物獲得更多錢利罷了。

李治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決定任由四郞折騰,於旁觀者的角度觀察利弊。

只不過令李煜既高興又難過的是,海外諸地的賦稅李治允許李煜留作安東都護府財政所用。代價是從今往後,朝廷不再為安東都護府提供錢糧。

在宮中與大父、娘親,一眾兄弟小妹用過午膳後,李煜幾乎哭喪著臉從洛陽宮回到府邸。

被眾兄弟、小妹敲竹竿索要好東西不過小事一樁,可悲的是,大父乘機甩掉了朝廷每年對安東都護府數十萬貫錢糧的負擔,從此安東都護府一切所需都壓在了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