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四章 曬鹽場(1 / 2)

蘇廚 二子從周 1291 字 2020-08-14

第七百四十四章曬鹽場

晏幾道當年在汴京也是吃過螃蟹的:「家父還在世的時候,也得過宮中賞賜的螃蟹,聽聞足足一貫一只。小時候這件事情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蘇油說道:「正是,然而在太湖,『霜蟹當日不論錢』,價格至賤,如白蝦之類,一文可得一捧,合起來一斤才五文。」

「這就是商品流通的重要性,白蝦可以加工成蝦干,螃蟹可以加工成蟹粉,鳳尾魚可以加工成罐頭,一來可以讓大宋更多的百姓品嘗到這方的美味,二來可以給地方百姓們增加收入。」

晏幾道離席躬身:「一向多聽傳聞,總以為當今世風日下,必無古之賢人。」

「所謂仁者,不過近懦;所謂善者,不過近偽;所謂智者,不過近奸罷了。今日受教矣。」

蘇油也趕緊起身還禮:「小山先生言重了,保持這份警惕和懷疑,接下來要拜托你們做的事情,蘇油就放心了。」

鄭俠這才拱手道歉:「是鄭俠拖累明公,惶愧無地。」

蘇油招呼幾人重新入座:「昌國是要去的,那邊是海產大基地,我肯定要去考察。到時候介夫先生與小山先生一起同行,就算是我給朝廷完成了任務,難道還真放先生在海島上啊?」

「兩浙路要效仿京中《時報》那般,舉辦《潮報》,不過與《時報》長篇累牘歌功頌德不同的是,蘇油要借助兩位先生大才,做個白衣御史,監督兩浙路官員豪強,與民聲!」

「啊?」鄭俠怎么都沒有想到,蘇油會給他這樣重要的任務。

蘇油說道:「剛剛小山先生說了,仁近懦,善近偽,智近奸。而理學學派認為,人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仁與懦,善與偽,智與奸,永遠貫穿於人的內心當中。」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蘇油自問不是完人,還要拜托二位先生監督扶持,讓我能保持仁善之心。」

鄭俠心底異常感動,他完全沒有料到蘇油因他去職,不但沒有怨恨,還托以這樣的重任:「鄭俠赴湯蹈火,也要襄助明公成此大事!」

「不行!」卻是晏幾道出聲阻止。

鄭俠扭頭:「叔原!須知介夫非貪生怕死之輩!」

晏幾道目光炯炯:「你已經連累了明潤一次,還要連累他第二次嗎?!」

鄭俠這才反應過來,要是以後《潮報》里登出了什么重磅炸彈,作為主辦此事的蘇油,肯定又要吃掛落:「這個……」

晏幾道說道:「所以辦報得我們自己來,和明公沒有一點干系。」

說完對蘇油拱手:「先父在世時,名聲還算好,如今朝中,尚有不少故舊,我去給介夫化緣,這報紙,我們獨立來辦!」

蘇油不由得苦笑:「那不行,如果只由你們聲,都沒有我講理的地方了。」

蔡京建議道:「那就再辦一份,兩浙路兩份報紙,一份官方的,一份民間的。」

蘇油眼神一亮:「有道理啊……那就這樣,既然小山先生說有辦法籌措到資金,我這邊就讓秦少游大展拳腳與兩位打擂台了。」

鄭俠拱手:「山抹微雲君,明公可得讓他手下留情才好啊……」

大蘇去了密州,密州今年也遭了嚴重的旱情,如今的膠西,可謂庄稼歉收,盜賊遍地,民間糾紛不斷……

就連蘇軾自己,都與下屬劉庭式一起,到城邊荒廢的菜園中挖野菜,每天只吃些杞菊等野菜充飢。還整了兩篇文章,《杞菊賦》《後杞菊賦》。

文章很漂亮,但掩蓋不了困難——「人生一世,如屈伸肘。何者為貧,何者為富?何者為美,何者為陋?或糠核而瓠肥,或粱肉而墨瘦……吾方以杞為糧,以菊為糗。春食苗,夏食葉,秋食花實而冬食根,庶幾乎西河南陽之壽。」

日子雖苦,但總算苦中有樂。直到一次沿著城牆根挖野菜時,忽然在一叢枸杞旁現一個用包裹裹著的棄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