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四章 交趾急奏(1 / 2)

蘇廚 二子從周 1616 字 2020-08-14

第九百零四章交趾急奏

薛向只好拱手說道:「河間府,真定府,當然是更好,但是攘外必先安內。在我京師周圍部署沒有完成之前,過於刺激遼人不太好,也不利於保密。」

這倒也是,趙頊點頭表示的確如此,雖然那些大家伙半夜上城,似乎也沒多少人注意。

薛向繼續說道:「出於保密和專業,大名府就需要靠如今修造汴京城牆的隊伍來打造,同時為了往還及時迅,也需要恢復京師和北京,鄆州之間的道路,合計一千五百里干道,這些也需要他們來完成。」

「從順序上講,當先修大名,應天,鄭州;之後才是太原,真定,保定;之後是貫連北方諸州。」

王珪再次拱手:「陛下,修路一事是否妥當?當年為了抵御遼國,還需要在黃河南岸廣置水澤,以阻擋遼軍南下,現在將大路修造通暢,萬一遼人……」

趙頊在宋代皇帝里邊算是膽子大的,擺手道:「雄州距離大名,幾近千里,大名府距離汴京,又是千里,這樣都還要害怕,那我何必再做這個皇帝。」

這話說得太嚴重了,大臣趕緊躬身:「主憂臣辱,臣等惶愧。」

大名府,應天府,鄭州,分別從北方,東方,西方拱衛京城,距離大約都在八百里到一千里,不遠不近,可以駐扎不少軍隊。

而且大名府有鄆州煤鐵作為支撐,應天府有新興的徐州煤鐵作為支撐,而鄭州,本身就是大工業基地和理工大本營。

薛向和馮京都跟蘇油的關系密切,早就完美地把握了蘇油的規劃意圖,聰明人根本不用手把手的教,順著思路撈功勞就是了。

等到薛向將規劃解釋明白,眾人才反應過來,這本身就是針對遼國,或者說針對京師防御的一步大棋。

沒有什么大問題了,王珪最後拱手:「陛下,日給三百錢,是否過於豐厚了?上軍方才每月一貫。」

薛向拱手道:「陛下,所謂廂軍,下軍,其實除了湊人數,毫無軍隊之實。」

「一方面,是介甫公免役法大行,諸路催繳各種名目的免役,寬剩,卻無工可募,或募而無效;」

「另一方面,又是數十萬廂軍下軍囤積京師,虛耗漕運錢糧,養到筋疲骨軟,連收葬之錢都沒有,還得依靠兩宮太後慈撥善款,方得一席草葬。」

「這些人,本來應當成為我大宋的骨干之力啊。」

「的確,上軍俸祿,月給才一貫,但那些人是國之爪牙,不事生產,專一訓教,和這建設兵團,所做的事情不一樣。」

「這些人是應當建設者,以後還會逐漸轉為編民,如今都下鍾樓碼頭的役夫,一日也有兩百錢的收入。」

「這些人的工錢,多半又會用於置辦衣食,物用,得到好處的不僅僅是他們,還有諸多的商賈,工坊;帶來的是一方的興盛。」

「而他們修造的道路,水渠,城池,屯墾出的田畝,又會給大宋帶來諸多的收益。」

「所以他們和正軍是不一樣的。」

「收入比碼頭役夫高出一百文,多出兩頓飯,也是為陛下奉勞過一段時間,所得的優遇。」

馮京說道:「如果上軍中有人願意脫離軍籍加入廂軍然後轉為編民,樞密院歡迎,這些老爺兵,樞密院算是受夠了。」

吳充也拱手:「陛下,樞密院此舉有道理,不如這樣,趁這幾年財政寬裕,再給個章程,轉業任從自願,四十五以上有意者,官府給一年俸祿,擇地安置。」

兩浙路大開,荊湖南路大開,交趾和湄洲到手,財政收入一年多出兩三千萬貫,現在吳充有這個底氣說這話。

趙頊心底盤算了一下,說道:「此議可以施行,但是重地當慎擇賢能充任,比如靜海軍節度使……」

王珪拱手:「陛下,任命趙宗佑,臣等其實沒有意見,不過是為後世所計而已,宗室實任節度,開強枝病本之先河啊……」

趙頊搖頭:「我那二十一叔,文理清通,本身還是易數名家,理工學者。」

「要是各位一再堅持,那我就讓一步,讓他效宗室大將軍以下,去國子監試轉文資如何?不過要是得中,出來那可就是兩浙路轉運使,或者知江寧府了哦?」

這簡直就是**裸的威脅,趙宗佑轉文資,那是絕對能夠通過的。

而且趙頊明顯打了埋伏,吳充王珪真要是敢答應,按趙宗佑的資望,考試出來趙頊就敢給自家二十一叔來一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直接當宰執!

這種低級套路騙不過老油條,這一刻吳充和王珪重新站在了一起,趙宗佑實在是宗室里邊的異類,就跟蘇油是文官中的異類一樣!

別的宗室爛人,國子監考他們幾道論語都夠嗆,趙宗佑,人家早就在皇家理工學院當講師了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