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第一堂課(2 / 2)

蘇廚 二子從周 1372 字 2020-10-28

「但是《春秋》中全是曲筆嗎?也不是,里邊同樣有據事直書的一面。」

「以曲直明是非,便是大義。」

「何謂是非?左丘明發微探幽,作了精當的概括:『《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污,懲惡而勸善,非賢人誰能修之?』」

「孟子有雲: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驅猛獸而百姓寧,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因此夫子的《春秋》,暗含褒貶,即便行文中沒有直接闡述對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通過細節描寫,文字使用和材料選擇,都能夠委婉而微妙地表達出作者主觀看法,批判態度,以及對禮制尊卑的維護。」

「這種筆法,到後來很多人都在用。但是《春秋》之所以被褒揚,除了夫子首創,通過這種筆法,捍衛了史學家的尊嚴,聲明了自己的立場,也維護了自己心中的綱常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通過這樣的方式,表達了為最大多數人接受的『仁義』,與『善良』。」

「明白了這些之後,我們再來研讀《春秋》,就能在字里行間,讀懂夫子在維系的是什么。」

「第一句——元年春,王周正月。」

「《傳》做了解釋:不書即位,攝也。」

「什么意思呢?隱公元年,卻沒有寫隱公即位,那是因為魯隱公只是攝政。」

「魯惠公第一次所娶正夫人叫做孟子。孟子去世後,續娶了姬妾聲子,生了隱公。」

「除了隱公,惠公還有一個兒子,是桓公,為宋武公的女兒仲子所生。」

「仲子生下來手掌上就有三個字——『魯夫人』。所以魯國人認為,她才是魯國的正室夫人。」

「仲子生了桓公不久,惠公就逝世了,因此隱公雖長,卻自居攝政,奉戴桓公為魯君。」

「這就是《春秋》書元年而不書隱公即位的原因。」

學子們恍然大悟,《春秋》開篇三個字,卻原來有這么多的講究。

「王周正月,什么意思呢?是說隱公攝政的時候,是周王朝歷法的正月。」

「就會有人問了,難道除了周王朝的歷法,還有別的歷法嗎?」

「答案是當然有,除了周歷,當時還有夏歷和商歷。三者歷法的主要區別,是歲首的月建,即每年的開端不同。」

「夏歷建寅孟春之月,以陰歷正月為歲首;商歷建丑季冬之月,以陰歷十二月為歲首;周歷建子仲冬之月,以陰歷十一月為歲首。」

「所謂建,就是通過觀測來確定。至於如何建,這是另一套學問。」

「如今大宋司天監,正在根據天體運行規律和歷史中的記錄來考證大事件,確定編年。對三代歷法的解讀與掌握,是研究者必須的基礎。」

「不過這個學問我們今天不討論,否則就沒法下課了。」

學子們都露出微笑。

蘇油接著往下講:「這四個字,也表明了夫子的立場,就是奉周王朝,為自己史綱之正朔。」

「《論語》,是儒學入門之書,大家想必已經精熟。」

「《論語·八佾》,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又有: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栗。』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又曰: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從這些描述里邊,都能夠看到夫子對禮儀的尊崇,和他治學,治史時的選擇。」

「故而我們讀書,不能僵化於一經一語,須得通讀諸經,方能明白『微言大義』所在。」

「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蔑。」

「傳曰:邾子克也。未王命,故不書爵。曰「儀父」,貴之也。公攝位而欲求好於邾,故為蔑之盟。夏四月,費伯帥師城郎。不書,非公命也。」

「《傳》解釋這一句的意思是說,三月,隱公和邾儀父在蔑會見,邾儀父就是邾子克。」

「由於邾儀父沒有周朝正式冊封,所以這里就沒有記載他的爵位;稱他為『儀父』,是尊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