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榮啟高也開始關注了(2 / 2)

榮啟高馬上問道:「那這些人在培訓期間的工資獎金怎么計算?是不是按照正常的待遇發的?」

尤利民搖搖頭,說道:「沒有,只發生活費。重新安排工作之後,按照新崗位的工資待遇來計算。」

「那工齡呢,又怎么算?還有醫療,養老等等方面,外資方有沒有一個合理的方案?」

「合理的方案暫時還沒有出台,還要和外資方進行磋商。」

榮啟高的雙眉輕輕蹙了起來,有點不悅地說道:「省長,我看這種搞法不大妥當。我們引進外資,是為了加快發展地方經濟,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現在這樣子合作,錢歸他們賺,包袱都由我們來背,干部職工連工作都不給安排,工資獎金也不發,那這些人怎么生活?這不僅僅是企業的問題,已經變成社會問題了。還有,我聽說百貨公司幾個組合下去的干部職工生活困難,去公司反映情況,不但得不到解決,還被當地派出所抓了起來,治安拘留了幾天。這就更加不對了。群眾有問題,我們就應該妥善解決,怎么能夠隨隨便便就讓派出所出動抓人呢?這個很不妥,群眾的意見會很大。聽說彥華市這一塊的工作,是常務副市長高潔分管的,興漢同志這位閨女,是不是太年輕了,基層工作經驗還有所欠缺?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我看可以考慮調整一下小高的工作,讓她回省里機關來上班。」

說到這里,榮啟高的臉色反倒緩和下來,嘴角浮起了一絲笑意。

「省長,聽說興漢同志的閨女,和你身邊那個小范同志在處對象。既然如此,讓他們兩個小年輕總是這么分隔兩地也不大好啊……」

尤利民臉上也浮起微笑,卻不接口。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榮啟高已經不是隨口聊天了,而是提出了干部異動的意見。不過榮啟高到底是針對彥華市國企改制這一塊工作去的,還是針對上回洪州市局擅自「抓捕」鄭美堂而來,尤利民還真有點拿不准。

金吾山那個事,榮啟高確實有生氣的理由。

高興漢事先一個招呼都不打,就讓洪州市公安局的人朝袁留彥「出招」,怎么說都是太僭越了。盡管這個事情省里主要領導已經取得一致,按照普通刑事案子辦理,算是「壓下來」了,卻並不表示榮啟高心里就已經就此「揭過」。

兩碼事!

在體制內,擅自破壞「規則」,是要付出代價的。

「金吾山詐騙案」涉案的干部,已經酌情處理了幾個,風波逐漸在平息。就該輪到高興漢給榮啟高一個「交代」了。

站在省委書記的立場上,榮啟高必須要通盤考慮,維護自己一把手的權威。

當然,縱算真的將高潔從彥華市調走,新安排的職務肯定也不會太差。榮啟高並沒有打算認真去追究誰的責任,只是透過這個動作給高興漢提個醒——大家都要守規矩。

袁留彥不按規矩「出牌」,已經吃了個大大的啞巴虧。你高興漢同志不講規矩,也得「敲打敲打」。

沉吟稍頃,尤利民才開了口,說道:「書記,彥華的國企改制工作,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沒有處理好。國企改制是一個新的嘗試,以前沒人搞過,經驗不足也是可以理解的。這些問題的出現,嚴格來說,和高潔沒有太大的直接關系。這個嘗試是彥華市以前的常務副市長陸月搞起來的,他們市里當時還給省里打了報告,《青山日報》也發表過陸月的文章,支持態度比較明確。高潔接手之後,這些工作還得延續下去。畢竟市里已經發了正式的文件,也不能隨便去改變文件內容。根據下邊干部反映的情況來看,興漢同志這個閨女,工作能力還是很強的,邱明山同志對她的評價很不錯。」

尤利民倒也不是完全為高潔「辯解」,而是在這個要緊關頭,尤利民不同意調整高潔的職務。對高潔本人是否會造成不良影響且撇過一邊,此時調整高潔,那就意味著省里已經給彥華市的國企改制工作「定性」。

如果彥華的國企改制工作沒有問題或者問題不大,用得著摘掉常務副市長的烏紗帽么?

至少到目前為止,尤利民並不認為彥華市的國企改制工作,問題真的那么嚴重。

「書記,改革開放就是摸著石頭過河,很多新情況我們以前都沒有經歷過。我認為,應該允許有失誤。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就行。對彥華的國企改制工作,還是要一分為二的來看。原有的干部職工要安排好,該進行的改革也不應該停下來。」

尤利民認真說道,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觀點。

榮啟高雙眉緊蹙,不過並沒有生氣,仔細看去,似乎還有那么一點無奈之意,似乎省委書記也有點犯難,沉吟片刻,榮啟高說道:「省長,所有制這個領域,很敏感啊……尤其是現在,更加敏感。去年彥華搞這個工作的時候,多多少少有點自作主張。畢竟省里並沒有明確同意他們可以搞試點。」

深入分析一下,榮啟高算是話里有話。

如果當初省里就批准他們搞試點,那現在就好辦多了。

既然是試點,那就允許嘗試新的方法,也允許失敗,實在有問題,再改也是可以的。

只不過,去年沒有批准他們搞試點,不代表著今年也不可以。

就看你尤省長是不是願意出面給他們分擔一點風險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