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雲集虎牢關(1 / 2)

洛陽的地形其實並不適合防御,但是將城市圈擴大一些的話,憑著周圍的河山之險倒也能夠形成一個還算堅固的防御圈。

從軍事上來說,並非隨便找一條路,然後行軍到洛陽城下一舉將洛陽拿下就可以,軍隊開戰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糧草和消耗的問題,因此,洛陽周圍的山河關塞都成為有效的防御支撐點,就算沒有山河之險,洛陽周邊的城鎮一樣會稱為防御支撐點,這些支撐點不拿下來,盲目的進攻洛陽,很可能被敵軍輕易的抄了後路。

因此,不要看虎牢關距離洛陽還很遠,也不要認為除了虎牢關就沒有西進洛陽的道路,道路肯定有,即使沒有現開一個也是可以的,問題是虎牢關不拿下來,董卓的機動部隊隨時都能掏了聯軍的老巢,到時候莫說攻擊洛陽了,這百萬聯軍恐怕直接就崩潰了。

所以,從軍事上來說,洛陽周圍的關塞和要津起到的不是要點防御作用,而是戰術牽制作用,因此這些關塞建築在易守難攻的險地的目的,就是要成為一顆釘子,一顆你不將它拔起來,它就會要你命的釘子。

另外,這些關塞還有重要的心理戰因素,拿下虎牢關,實際上洛陽的外圍還有偃師等衛城的保護,想要直接拿下洛陽也是不可能的,但是虎牢關拿下之後,洛陽以東一馬平川,再也沒有可以依持的險地,這對洛陽城里的守軍無疑會形成強大的心理壓力。

因此,袁紹和袁術選擇在虎牢關前集結會盟,其實是有著雙重的意義的。

曹操的傳檄袁紹和袁術自然是從心底里厭惡的,但是既然這事已經發生了。為了能將事情盡量的掌控在自己的手里,自然需要對參與中原之戰的、熱情的外來者們進行必要的限制和牽制了。於是,袁紹主動提出了在虎牢關前集結盟會,推選出一個統一的指揮機關,省的大家各自為戰,反倒有可能被董卓各個擊破,到時候就真的成了笑話了。

對於袁紹的提議,大家自無不可,不管怎么說,來分豬肉的事情在心里想想。手底下悄悄的做做是無妨的,但是事情做得過分的話,難保不會遭到視中原為自己禁臠的中原世族的強烈反彈,因此。必要的溝通和協商還是需要的。同時也可以探探各方的想法和底線,順便個自己找二三盟友,何樂而不為呢!

光熹二年一月十二日。袁術達到虎牢關,於關下二十里設立大營,隨後袁紹的部隊到達,至於這兩兄弟有沒有上演全武行沒有人知道,但是從表面上看似乎關系還是不錯的,至少在外人面前。兩人還是有說有笑的,貌似很親熱。

隨即。各路諸侯也先後到達。

第一個到來的,就是在歷史上真正假傳詔書的東郡太守橋瑁,率兵五萬,橋瑁也不是普通人,而是太尉橋玄的族中子侄,原本曾是兗州刺史,後來被靈帝尋機拿下,遷東郡太守,因此,他本人是中原世族里面的中堅之一。

第二個到達的是劉岱,率兵三萬,這劉岱是皇室後裔,劉繇的哥哥,但是劉岱跟袁家的關系卻是相當不錯,當然了,所謂的不錯不過是外人的看法,真實情況則不得而知,但是據說劉岱此來卻是受袁紹的邀請而來的,當然這也是傳言。

第三個到達的是徐州刺史陶謙,率步騎五萬人,陶謙更傾向於中立派,至於這次這么積極的跑來參與討董大業,似乎有些不大合乎情理,他到底抱著什么樣的心思和目的,恐怕也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第四個帶來的是豫州刺史孔伷,率兵三萬,孔伷是中原世族的中堅之一,事實上孔伷的部隊正是駐守潁川的世族部隊,這次也是來給袁家兄弟助威壯膽的。

第五位是河內太守王匡,王匡也是中原世族出身,與蔡邕關系不錯,後來曾擔任過何進的掾吏,何進死後被袁隗安排到河內任太守,現在屯守河內武德城,這次南下也是來給袁紹助威的。

第六位是陳留太守張邈,這張邈用現代人的話來說就是個二世祖,家里有錢,所以年輕時在京城著實的結識了很多人物,包括曹操和袁紹、袁術,從性格上來說,張邈跟這些人一樣,都是桀驁不馴的混子,因此物以類聚,但是從現在的情況看,張邈似乎跟袁術的關系更密切一些。

第七位是山陽太守袁遺,這位就不必說了,袁隗的兒子,袁家這一代里的大兄,可惜這人的能力有限得很,所以沒有被袁隗賦予重任,從這點上來說,袁隗還是一個很合格的家長的,而袁家兄弟鬩牆的罪魁禍首,就是袁術的父親袁逢。

第八位是濟北相鮑信,這人也是兗州世族之後,祖上曾是司隸校尉,不過提拔他的人卻是何進,只不過何進倒了之後,鮑信立刻出京返回濟北,並且很快的投向了袁隗,當然,也有可能鮑信從一開始就是一顆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