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二章 陸遜被逐(1 / 2)

陸遜帶著陸績回到了吳縣老家,等他們到了老家之後才知道在廬江發生的一切,隨後戰敗的陸康、陸俊被孫堅軟禁了起來,在江東三郡沒有安穩之前,恐怕陸康和陸俊都不會有自由的可能。

再之後,劉繇的到來給江東的世族們創造了一個充分合作的機會,一個用丹陽郡的戰火換取吳郡和會稽安全的機會,世族們緊張的互相串聯著,各個家族內部也在商討著應該如何支持許貢和劉繇,如何才能將孫堅擋在江東三郡之外,如何才能讓自己家族的利益得意長存。

雖然陸遜是陸俊的義子,但是陸遜才是個七八歲大的孩子,就算他很聰明,明白陸康的心思,但是一個孩子轉述陸康的話又豈能讓族中的掌權者相信。

孫堅是什么人?那是一個終結了陸家在江東至高地位的仇敵,是不死不休的亡族之恨,這種人怎能不反對,這種仇恨又怎么能輕易忘卻?!

陸遜也很委屈,雖然他是忠實的轉述了陸康的意見的,但是現在族人們卻完全不想相信這是陸康的意見,相反,還有些心思叵測的人認為陸遜的話是在潑污陸康,折了陸康一世英名,不當為人子。

陸遜雖然年幼,但是他也能大概的理解陸康的真實想法,陸康的做法是現在情形下最好也是最無奈的辦法,如果江東不能統一,將來中原世族做大南下的時候,恐怕比孫堅的做法還要狠得多,說到底,不過就是一個兩害相權取其輕的辦法。

客觀的說,陸康自己為何不做孫家的角色,那全是因為陸康明白這事是個得罪人的事,或許孫家可以興旺百年,但是百年之後,孫家一旦沒落,必遭殘酷的反噬。所謂出頭必死,從者無罪,在貴族的規則中,就是這么一回事。

再說,陸家也沒有像孫堅這種具有大勇大智的人物。沒有這種心懷並吞天下之志的梟雄。所以,陸家應該讓孫家一頭地,將這個出頭的地位讓出去,並且賣個人情給孫堅。絕對是陸康在無奈之下最正確的選擇,恐怕也是陸康為陸家做得最後一件大事。

但是結果,陸康的心意並不能被陸家的親族接受,甚至這些親族還站在了反對孫堅的最前沿,將陸康賣出去的人情給白白浪費了不說。陸家在吳郡跳的越歡,對被軟禁的陸康和陸俊來說,活命的機會也就越渺茫。

陸遜有時甚至會惡意的想,這些族人是不是實際上就是在盼著孫堅殺掉陸康和陸俊,這么一來,陸家吳縣偌大的家產就都是這些族人的了,自己和陸績都還是孩子,小祖母一介女流,這是不是在侵奪家產了啊!

事情的發展不幸被陸遜猜中了。五月,陸康在舒縣病亡,不久之後,陸俊亡故的消息也接著傳來,更有說舒縣陸家上下百余口中親族幾乎沒有一個活下來。這些傳言或真或假,有人信也有人不信。

但是陸遜是相信的,如果孫堅真的大度的話,完全可以將那些無關重要的族親當場就放了。既然當時不放就是為了做人質的,現在陸家不管人質死活。直接跳到了與孫堅對抗的最前沿,又是出錢又是出力,孫堅再不惱羞成怒就怪了,殺了陸家立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只是這么一來,陸家和孫家的仇恨恐怕就洗不清了。

陸遜在族中的地位隨著陸康和陸俊的死訊傳來也越發不堪了,祖母得到消息只會終日抱著剛會搖搖晃晃走路的陸績落淚,卻是完全沒有主見,陸遜見此,只好主動的請求去迎回陸康和陸俊的屍體,然後送到鄉下安葬,並且打算留在鄉間守孝。

對此,陸家的人自無不可。

於是,陸遜帶著祖母和小叔一起到建鄴,接到了裝著陸俊和陸康屍首的棺木和一路護送陸康家的下人,一路風雨兼程的扶靈回到吳縣東南的老家,將祖父和父親入土為安之後,就在墓邊結廬而居。

只是,樹欲靜而風不止!

不久,許貢的使者陪著陸家的族長一起到了,他們的來意很簡單,為了能陸遜和陸績得到更好的教育,將來能夠繼承陸康未竟的事業,陸遜和陸績應該去更好的環境求學,而不是呆著這荒山野嶺的虛度年華,特別是陸遜,正是當學的年紀,更加不能荒廢了。

不過,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是,為何自己進學的事情,居然會驚動了一郡之父母官,需要親自派遣使者前來這個荒山野嶺的地方,為了自己一個半大的孩子,一個才牙牙學語的小童辛苦奔波,這事實在是太詭異了。

只是,陸遜就算是有百般的疑惑和千般的不情願,事實就是事實,他們叔侄和祖母又怎么拗得過這些有權有勢的人。

於是,稀里糊塗的陸遜和陸績,還有祖母被裝進了馬車,迅速的離開了守墓的草廬,一路奔波,然後又換乘小船,再換乘大船,等到陸遜可以自由行動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已經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了。

陸遜真是哭笑不得,陸家的人到底做了什么啊?難道將自己和小叔都給賣了不成?

陸遜很不幸的又猜中了,他們確實是被賣了,而且賣了一個大好的價錢,只不過這個買主陸遜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

「小公子,海上風大,船只搖晃的厲害,不要站在舷側,若是落進了海里可就麻煩了。」

陸遜興奮的呼吸著自由的空氣,海風是暖的,從南方遙遠的海上吹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