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一戰而潰朱桓求見(1 / 2)

宛陵之戰,折信以堂堂陣戰,輕松的完勝三倍於己的叛軍,當場擊殺叛軍四萬余,俘虜七萬多,剩下的數萬叛軍做鳥獸散,錢紹和幾名重要的叛軍首領都死在亂軍中。

這一仗,基本上將叛軍的脊梁都敲碎了,原本還占據著汲縣和陵陽的叛軍立刻逃得無影無蹤,其他各地的叛軍都是惶惶不可終日,生怕幽州大軍南下,將他們徹底的掃滅。

不過折信並沒有這么做,而是繼續呆在宛陵,忙著收拾那些俘虜,順便收購宛陵的土地,分發土地給百姓,似乎一點也沒有南下一口氣掃平叛軍的打算,這讓叛軍更是惶恐,所謂懸在頭頂的刀子比落下來的更加可怕就是這個意思了。

折信到是真有南下的心思,不過他的想法隨即被參謀部給擋了回來,至於為何,參謀部沒有解釋,折信雖然不是很明白,但是也大概能夠猜到一些,或許參謀部和主公並不想這么快的推進下去,而是希望先將控制在手的地盤做扎實了,再慢慢的向南推進。

果然,參謀部接下的命令就是讓折信配合隨後到來的顧雍,在宛陵推行新政以及訓練新兵。

顧雍從秣陵而來,由於叛軍的關系,原本進展緩慢的新政忽然就加快了,在生死存亡的危險面前,原本固執保守的農夫們也忽然變得敢於接受新鮮事物了,所謂窮則變從某種意義上說,其實不得不變的意思。只有到了窮途末路,人的勇氣才會爆發出來。

短短的一個月,原本推行起來困難重重的事情一下子變得簡單了起來。除了一少部分的小地主還有些抗拒之外,絕大多數的宗族和百姓,都逐漸的接納了這個新政,並且明白了新政將會給自己帶來什么好處。

而那一部分堅持不肯放棄自己土地的小地主,按照方志文的意思,根本就不必理會,大勢之下豈能頑抗。不久之後,他們就會發現,除了接受並積極的在新的有些規則下發展之外。不會再有別的出路,至於造反,後果會如何事實也已經擺在了眼前。

秣陵、丹陽、石城、蕪湖、溧陽等地都先後順利的完成了新政的實施,顧雍也將新政推行到了剛剛結束了戰斗的宛陵。

宛陵的情況也不錯。因為大戰當前。富戶紛紛出售了土地之後向北邊安定的城市移民了,宛陵城里是來自南邊不願意被卷入叛軍陣營的普通百姓,在得知可以用南邊的土地憑證交換在宛陵附近的土地,沒有土地的人還能免費獲得土地的時候,這些百姓爆發出巨大的熱情,很快就順利的完成了土地分配和補耕工作,整個宛陵城沒幾天恢復了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唯一不同的是。人們臉上的笑容更多了,還有城市里的孩子們更多了。以往要下地勞作的孩子,現在必須上學了。

一切順利,顧雍的心情也不錯,在府衙內的顧雍還有時間偶爾偷個懶,煮杯新茶喝喝,一邊看著最新發來的政府通報和買來的商報。

通報里有某幾個新城在雁門和玄菟等地開始建設了,有今年北邊夏糧會增產,價格可能會有小幅回落等等官方的內部消息,至於商報上的內容就更多了,不過,可信度也沒那么高了。

「大人」

「何事?」

「衙門外有個少年求見,說是有重大的事情要跟大人回稟!」

「重大的事情?這少年可有名字來歷?」

「回稟大人,來人自稱是吳縣人,名叫朱桓,字休穆。」

「朱桓?沒聽說過,打發他去招賢館不,讓他來見吧!」

顧雍說了一半,想起招賢館在宛陵似乎還沒有建起來呢,於是改口讓人將朱桓帶進來,雖然只是個少年,但是既然趕到府衙門口來求見,應該不是來搗亂吧,反正自己現在也有空,那就不妨見一見。

年輕的朱桓很快就被引了進來,朱桓邊走邊四處打量著,一點也不怯生,顧雍遠遠的通過窗口看到,朱桓坦然的態度,不由的暗暗點頭。

「吳縣朱桓朱休穆拜見大人。」

「有禮了,請坐吧!」

顧雍笑眯眯的看著朱桓,看樣子年紀不到十五吧,身材高達面容俊秀,眼神端肅清明,是個翩翩少年啊!

「多謝大人!」

朱桓很端正的跪坐下來,慢條斯理的整理好衣衫,然後才抬頭看著顧雍。

「休穆是吳縣人?為何會來到丹陽郡呢?」

「在下確實是祖籍吳縣,吳縣之亂的時候,為了避亂,與鄉人一起逃到了丹陽,原本在寧國定居,日前叛軍作亂,在下又隨家人一起到了宛陵!」

「原來如此,那么休穆此來又有何大事要稟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