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冢虎出山火燒河津(1 / 2)

皇甫嵩一是英名盡喪,就這么栽在了公孫瓚的手里,公孫瓚倒是得了不少的聲望,皇甫嵩一死,河東郡頓時是群龍無首,公孫瓚騎兵速度又快,不等司馬防調兵遣將,早就將黃河邊上的浦坂、汾陰和河津盡數攻下,守住了黃河渡口。

等到司馬防的援兵李傕與司馬懿到達臨晉的時候,已經失去了最佳的反擊時間,公孫瓚親自坐鎮浦坂,與李傕隔河相望,李傕愣是沒法渡河,而公孫范則移軍北上駐守在河津,臨汾則由田楷駐扎。

皇甫嵩好歹算是司馬防的部下,沒有就此退出歷史舞台,而是掛回了長安,這下正好落進了司馬防手里,司馬防趁機將自己轄地內這最後一個不安分的軍閥也消除了,也算是壞事變成了好事吧。

從司馬防的角度看,河東並非是一個戰略必須的要點,相反,河東西、北、東三面受敵,屬於突出部,而且周圍還都是公孫瓚的地盤,這就像是伸進公孫瓚院子里的一只手,遲早就是個禍事。

更重要的是,河東郡貧瘠,人口也不多,這種地方就是個累贅,費心費力不討好,完全沒有爭奪的價值。

可是,公孫瓚偷襲河東,這就是打司馬防的臉,因此司馬防必須要有些反應,否則何以服眾,更何況,援軍已經派出,沒有理由什么也沒做就又撤了回來吧,這么丟臉的事情司馬防肯定是不能做的。

司馬防將自己的想法寫了封密信告訴司馬懿,對於自己這個年幼的兒子,司馬防還是很驕傲的,唯一擔心的就是怕他年輕氣盛,不夠謹慎而犯了冒進的錯誤。

司馬懿這是第一次出征,正憋著一股勁想要建功立業,他現在可真是年輕氣盛,與李傕一起,不斷的催促李傕快行。李傕是軍中宿將,對於這個貴公子頗為不喜,奈何他可是司馬防的愛子,就算不屑,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一路上緊趕慢趕,還是落後一步,眼看著公孫瓚奪了浦坂。將黃河上的渡頭給封鎖了,隔著黃河,李傕徒呼奈何,心高氣傲的司馬懿則心有不甘。

司馬懿眼珠一轉,建議李傕在岸邊扎下營寨,就與公孫瓚隔河對望。李傕對這個建議到是沒有反對,自己受命救援河東郡,如今連河都過不去,先不說立功,首先要想的是如何委責,如今司馬懿說要扎營,這正好送給李傕一個借口。連司馬懿都說扎營,而不說渡河,那么責任自然是身為軍師的司馬懿來承擔了。

公孫瓚在河對岸,看著李傕帶人在河對岸扎營,似乎要打定主意跟自己對耗,公孫瓚也不在意,留下小部隊在渡頭駐守,時刻盯著敵軍。一旦敵軍想要渡河,就立刻招騎兵來攻擊,他自己返回蒲坂城,開始整頓新的城池,想要將蒲坂城打造成對司馬防的重要戰略節點。

再說李傕,按照司馬懿的建議,在河岸高地大張旗鼓的建設了一個規模不小的營地。同時向異人發布了收集渡河船只的任務,還有渡河偵查,敵後襲擾等等任務,一副准備強行渡河的樣子。李傕心下揣揣,雖然現在是秋冬時節,黃河水不豐,可是渡河真的不是一個好主意,黃河不同於別的河水,這個河段的河水與河堤的落差很大,守軍占據河岸高地,居高臨下,想要渡河那絕對是一件相當痛苦的事情。

安排好了一應事宜,李傕正想著要怎么跟司馬懿好好的說說,雖然他身份尊貴,但是也不能不顧將士的死活啊!如果他聽不進去,那就只好直接向司馬防上書了,司馬防還是很明理的一個人。

只不過沒等李傕去找司馬懿,司馬懿已經找上李傕了。

「仲達,我正要找你呢!」李傕見到司馬懿坐在自己大帳內的小馬扎上,抱著一杯熱茶烤火,不由得脫口而出。

「哦?李將軍找在下何事?」

司馬懿說話不緊不慢,在配合上他那一身整齊精致的打扮,還有那挺拔的坐姿,絕對是貴公子點典范。

「呃是這樣的,我觀仲達的安排,似乎有想要強渡黃河的打算,雖然現在黃河水不豐,倒也不是過不去,可是剛才黃河兩岸的情形仲達也應該看到了,這種情況下,只要對方占據了地勢頗高的河岸,居高臨下用重武器轟擊,過河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是擔心這么做損傷巨大啊!」

「呵呵」司馬懿笑了起來:「如果連李將軍都相信自己要渡河那就更好了!」

「咦?莫非仲達並非想要渡河?」

「非也,在下確實想要渡河!」

「那這」

「李將軍莫急,在下確實想要渡河,但是卻不是在此渡河,而是在此作出一副想要渡河的姿態,吸引住公孫瓚的注意力,然後悄悄的另尋他處過河,只要我們在河對岸占據了一個渡頭,情況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