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湘江岸邊(二)(1 / 2)

劉一民和蔡中主任馬上帶領尖兵連和紅十八團進行編組。

十八團除重傷員外,包括輕傷員共有521人。自從遇上紅三十四師後,一直處於被保護狀態,傷員也都得到了初步救治,戰士們邊行軍邊吃干糧,精神和士氣有一定恢復。劉一民知道,這都是無比忠誠的百戰精兵,是未來部隊發展的種子,只要自己把他們成功的帶出長征路,將來都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戰場上的骨干和英雄,訓練的好、教育的好的話,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中級、甚至高級軍官。劉一民決心現在開始就按照培養軍官的模式編組。

算了一下人數,加上尖兵連和蔡中主任,全團共634人,暫時取消營級編制,編為5個戰斗連,團部直轄火力支援排、偵察排、阻擊排、警衛班、通信班、炊事班。

火力支援排36人,排長一名,副排長2名。由於繳獲的迫擊炮歸紅三十四師,所以火力支援排暫時配備6挺重機槍,設三個火力班,每班11人,一個班長,兩個副班長,配備兩挺重機槍,設兩個重機槍組,副班長兼任組長。由於人數少,重機槍彈葯攜帶任務由戰斗連隊幫助承擔。

警衛班、通信班和戰斗班設置相同,偵察班和阻擊排因為劉一民准備按特種兵培養,對槍法、身體素質、文化程度都有要求,所以挑選難度大,偵察排只有13人,狙擊排也就22個人。最少的是炊事班,只有3人,因為暫時沒有那么多戰士願意干。

戰斗連每連108人,連長一名、副連長兩名,指導員一名,副指導員兩名,文書一名,通訊員1名,設三個戰斗排和一個火力支援班。火力支援班10人,班長、副班長各一名,配備四挺捷克式輕機槍,每挺機槍設射手和副射手;每排30人,排長一名、副排長兩名,排設三個戰斗班,每班9人,班長一名,副班長兩名。每班三個戰斗小組,組長有班長、副班長兼任。

連、排、班干部任用采取戰士推選的辦法,由戰士選班長、副班長,班長、副班長選排長、副排長,排級干部選連級干部。

這話說起來時間長,實際上很快,戰士們都是直腸子,血海屍山上滾爬出來,誰的戰斗經驗如何、指揮能力如何、對戰友救援如何,人人清楚,所以只用了半個小時就完成了編組。

一連以原尖兵連為主,連長王大湖,指導員王新運,副連長沈南塘、李運來,副指導員陳東升、張山,原來尖兵排的幾個班長李大山、劉石柱、羅延都升了排長和副排長;二連長趙大河,指導員孫滿喜,副連長田太平、姚明俊,副指導員劉潤,李樂天;三連長徐輝,指導員羅成剛,副連長彭虎、南紅軍,副指導員程光榮、石土根;四連長張民生,指導員何克,副連長,楊炎、侯三喜,副指導員丁傑生、於慶山;五連長申勇,指導員劉昆,副連長桑一達,成寶成,副指導員陳羲,郭德成。火力支援排排長趙潤青,副排長陳勇、張國成;偵查排排長羅延,狙擊排排長王同生,警衛班班長李成毅,通信班班長胡海山。

蔡中主任悄悄的問劉一民:「這樣行么,我們紅軍干部都是上級任命的啊,讓戰士們選是不是違背黨的政策啊?」

劉一民笑著對他說:「沒問題,我讀過紅軍的油印報紙,這不是我們的創舉,紅軍開始上井岡山的時候,*同志就贊成這樣搞。說實話,這樣搞,部隊的戰斗力和凝聚力都高。」

蔡中主任又問:「你也知道毛主席啊?」

劉一民說:「當然,全國很多人都知道,他是紅軍的締造者,也是中國人民的大救星。」

後來,這句話不知道是怎么傳出去了,陝北人民還把這句話寫進了《東方紅》,唱紅了整個中國。

半個小時後,劉一民帶著重編後的紅十八團趕到渡口,等候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