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八章 東風第一枝(六)(1 / 2)

兵工廠回來後,劉一民由於喝了點酒,感覺心情激>星嬰陪著在後院里散步()。

邊散步邊想,青霉素很快就要生產出來了,這子彈、炮彈復裝也弄成了,金礦也找到了,鐵礦、煤礦、油田只是看什么時機合適去找而已,只等主席他們到後,把土改提前搞了,再行一下貨幣,那陝西的大事就基本搞定了,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展。要是不出意外,等兩年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的時候,紅軍主力部隊實力就大大提高,而且有可靠的大後方和武器彈葯補充,到時候對上日本鬼子,呵呵,那可就有得好瞧了。

心里得意,想著想著就笑出聲來。

唐星櫻不知道劉一民心里想什么,但知道心上人一定是開心之極,就伸手握住劉一民的手說:「想什么呢?看把你高興的。」

劉一民看了一眼唐星櫻,笑著說:「我在想啊,我們美麗的星櫻晚上做夢的時候會不會夢見我?」

唐星櫻嚶嚀一聲就往劉一民身上靠。劉一民忙扶著她,低聲說:「周圍都是戰士們。」

唐星櫻抬起眼看了一下四周的警衛戰士,說了聲:「死人,害我丟人!」然後又說:「我們回去吧,萬一你有什么事呢?」

劉一民點點頭,讓唐星嬰回去休息,自己也回到了辦公室()。

回到辦公室後,劉一民還是抑制不住心里的興奮,腦袋里跑馬一樣,一會兒想制葯廠的孫家琪,一會兒想曾照,一會兒想沈謙一,再想想去哪里弄個煉鋼專家、煉油專家就好了。想著想著就想到了河對岸的閻錫山現在修路、開礦、辦銀行,正干得歡呢,不知道能不能去他哪里挖一些工程師和技術工人。

一想到閻錫山,劉一民心里咯噔一聲,就覺得哪里出了問題。

仔細一想。自己地紅七軍團現在地部署太散了。11師率獨二師在渭南、潼關一線與中央軍對峙;12師、13師前出甘肅地天水和平涼一線。型似兩個拳頭。看著馬家軍;馮達飛地獨一師守漢中。張洪濤地獨三師守銅川、咸陽。陳大勇地獨四師守寶雞。軍團直屬部隊守西安。這樣地話。黃河一線幾乎沒有設防。

自己原來地布置一直是建立在閻錫山不會渡河西進地基礎上地。理由是閻錫山此人守成有余、攻勢不足。晉綏軍也是一支擅長防守地部隊。可是萬一閻錫山渡河西進呢?那豈不是陝西敝開了懷抱任晉綏軍橫沖直闖么?

想想閻錫山這個人地歷史。就覺得原來自己地判斷很可笑。一個敢於挑梁動中原大戰問鼎天下地人。為什么就不能渡河西進呢?此人可不能小瞧。在民國歷史上。閻錫山地地位那可是舉足輕重地。他可不是張學良。也不是軍事行、政治不行地白崇禧。從和北洋軍閥爭斗到和蔣介石爭斗再到與日寇周旋與對抗。此人一直都是政治、經濟、軍事三樣齊上陣。一般人只看到他地三個雞蛋跳舞和「中」地哲學。要是自己也這么看。那可真地是小看閻錫山這個智慧型統帥了。

能讓孫中山托以北方大事、和泰戈爾探討詩歌與哲學地人。會是那么簡單么?

再說閻錫山地十三太保可都是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地。對閻忠誠不說。軍事上也都有一手。特別是傅作義。那可是一個赫赫威名地戰將()。自己實施地遠距離奔襲。傅作義歷史上不是也做過么?

想一想中原大戰時閻錫山十四個軍、四個騎兵師、七個炮兵旅地龐大兵力。劉一民就覺得自己孟浪了。雖然此時閻錫山地晉綏軍和中原大戰時沒法比。但仍然有四個正規軍、一個護路軍、三個獨立旅。還有騎兵和炮兵。而且隨時都可以擴軍。要是這樣一支部隊精銳盡出。殺過黃河地話。那陝西就將面臨中央軍、晉綏軍、馬家軍地聯合攻擊了。

當年紅軍東征時,就是因為小看了晉綏軍的戰斗力,在兌九之戰中無功而返,當然,當年紅軍地裝備和兵力與今日不能比。但解放戰爭時期楊得志攻應縣、陳起的汾孝戰役、張家口爭奪,都證明了晉綏軍地戰斗力。自己雖然不懼閻錫山的晉綏軍,可也不能不考慮蟻多咬死象地問題啊!

原來想的靠搞個閱兵式震懾閻錫山地想法,應該會有點作用,但絕對不會有決定性作用。

要知道,蔣介石這個人在問題上可是意志堅如鋼鐵,而且最擅長拉攏各方政治勢力,放著閻錫山這么龐大的兵力,他會不用么?恐怕為了把閻錫山拉上戰車,不知道會花多大代價呢!蔣介石的秘使很可能現在就正在閻錫山的府上做客呢!

閻錫山的下一步棋會怎么走呢?自己該怎么應對呢?

越想越煩,酒意逐漸散退。劉一民索性再次走出辦公室,到院子里漫步。

正月十六的晚上,月亮又圓又大,把院子里照的通明。可惜天有點冷,不然還真有點踏月漫歌的味道。

劉一民覺得月光就要沁入自己的心扉了,冷冷的,好象要把自己的每一根神經都要清洗一番一樣,思慮也為之澄明。

必須得制止閻錫山參戰,不然的話,自己的紅七軍團腹背受敵,壓力太大。現在可不同於過去,過去是打了就走,不考慮守土問題,現在占了陝西,還要把它建成堅固的根據地,豈能讓人隨隨便便就來折騰一下?再說,自己的目的是教訓蔣介石,打疼他,讓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可不是要把中國的力量都消耗在內戰中()。要是在陝西和蔣介石、閻錫山纏斗不休,那日軍一旦全面侵華,估計蔣介石、閻錫山會垮的更快,那麻煩就大了。

可是怎么樣才能制止閻錫山渡河西進呢?

現在的敵我態勢很明確,川北方面,率紅一、九軍團和四方面軍的311軍、33軍與陳誠、薛岳地中央軍、鄧錫候部和潘文華四川南路主力對峙,其中紅311軍還負責監視楊虎城17

力;彭德懷、徐向前率紅三、五軍團和四方面軍主力東地區部隊、東北軍對峙,自己的紅七軍團潼關方向是中央軍、安康有17路軍、黃河對岸是晉綏軍,陝甘交界是馬家軍。根據地有了,戰略空間有了,但敵人的包圍圈並沒有徹底打破。

這樣的戰略態勢很不好,紅軍各主力都被敵人牽制,如果一旦生大戰,那就是四面迎戰,不要說自己這個穿越,就是和他的戰友們恐怕都不會這樣做。唉,要是當時趁勢解決了馬家軍和楊虎城部就好了。要是解決了他們,不但能改善這種戰略態勢,恐怕也就徹底打消了閻錫山渡河西進的念頭。

看來,必須要趕在蔣介石動手前解決馬家軍的問題,使後方徹底穩固才行。

如果解決馬家軍得手,閻錫山自然能看出戰略形勢轉換,恐怕就不會輕易供蔣介石驅馳了。

只是這解決馬家軍地時機需要好好琢磨,現在是停戰時期,自己不可能冒破壞停戰談判的風險去硬干,那樣中央也不會允許。要是馬家軍主動進攻就好了,可惜那些家伙也不是傻傻,不會輕易犯險的。

唯一地辦法是在潼關和黃河河防遲滯敵人,集中主力西進,解決馬家軍後,再揮師東返,擊退閻錫山和中央軍。

這中間一個不穩定因素就是楊虎城部,不知道他們會不會聞風而動()。對於這樣一支歷史上在抗日戰場上浴血拼殺過的部隊,自己實在是下不去手,最好是他們能接受改編。但現在看來,中央的工作做的並不成功。楊虎城部還是個變數,必須有部隊監視和牽制他。

兵到用時方恨少,真正面臨大戰的時候,才感覺自己的七軍團兵力還是不足。可笑前幾天心情不好的時候還想著自削兵權,分割部隊呢。簡直是腦子進水!

算了,先不想了,先集中力量把屯墾和大練兵完成再說,等主席他們到了,向他們匯報一下,他們可是戰略大家,一定能幫助自己地。

想到這里,劉一民不再思考,轉身就回去休息了。

張群這幾天過的是有滋有味。

張群此時的本職是湖北省主席,但作為蔣介石最親信的干部之一,每當有大事時,張群總是承擔一些重要任務,比如游說張學良易幟、負責對日談判等。所以,當蔣介石指定他負責與紅軍談判時,他沒有猶豫就接受任務了。

張群知道蔣介石的底牌,他此行北上與其說是與紅軍談判,還不如說是來拉攏閻錫山,讓閻錫山集中兵力渡河西進,與在潼關的中央軍和陝甘邊界的馬家軍一道夾擊占領陝西的紅軍。

不過,張群也有自己地想法,內心里對蔣介石的方略也很不以為然。對日本很了解的張群知道,日本人虎視眈眈,正不斷挑起事端。此時集中兵力與紅軍纏斗,實為不智。不過,蔣介石的命令不能違背,自己只能依令行事。

好在此行不負重托,看閻錫山的樣子,已經動心。笑話,行政院長、國防部長、副總司令,哪一個職位不讓人心動啊?特別是行政院長,連委座現在都還沒當過呢,汪精衛正干地有滋有味呢!可笑汪精衛做夢都想不到,他那邊還在神氣活現地號施令,這邊作為交易籌碼已經將他賣了。這就是政治,讓多少男人心醉神迷的政治!

感覺大事底定地張群,心情舒暢,帶著自己的幕僚,在太原好好地享受了幾天,把晉祠等山西名勝游覽了個遍,這才要求再次拜會閻錫山,讓閻錫山表態()。

與張群地感覺不同,閻錫山此時還處於矛盾之中,手下將領的意見也不統一。大家不是不願意去打紅軍,而是被何健吃癟、薛岳受損、胡宗南被殲地事實弄得心神不定。這要是渡河參戰,勝了皆大歡喜,那要是敗了呢?委員長家大業大,損失點人馬不算啥,可現在的晉軍不是前幾年中原大戰時候的晉軍,哪里能損失得起么!

再說,現在的紅軍可不是在江西被圍剿時候地樣子了,兵力比原來雄厚多了,而且又是大勝之後,士氣高昂。此時去與紅軍作戰,實在不是好時機。

可是如果這個時候不配合中央軍把紅軍打敗,讓他們在陝西站穩了腳跟,恐怕就再也沒有打敗紅軍的機會了。紅軍不是軍閥,願意固守一地,他們可是心懷天下,今天不打他們,明天他們就可能來山西展。到時候,單憑晉軍,能不能擋住紅軍,那就只有天知道了。再說蔣介石許的條件也實在很誘人,行政院長、國防部長的職位不是隨便許人的,何況還不過問山西事務呢!至於副總司令,閻錫山不想,手下的人也不想,又不是沒干過,那位置可有可無,有實力了啥都好說,沒實力啥都不是。

不過,蔣介石此人靠不住,他說的話從來都不算數,貴州地王家烈就是前車之鑒,搞不好他滅了紅軍之後還會趁勢進入山西。那到時候,不但好處沒撈著,反而引火上身。

張群求見的時候,正是閻錫山犯愁的時候。

一聽說張群到了,閻錫山不願失了禮數,慌忙迎了出來。兩個人寒暄不已,把臂而入,到客廳坐定。

閻錫山先問張群在太原玩地怎么樣,飲食能習慣不能。

張群說:「太原真是個好地方,難怪當年李淵父子能從此起家,席卷天下,真的是山川形勝、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特別是晉祠,周柏漢槐、宋代彩繪、難老泉水,令人留戀忘返。幸虧現在天氣不對,若是春來的時候,恐怕自己就想常住晉祠,樂不思蜀了。至於飲食,自己是四川人,口味重,天下的飲食皆能適應,有勞百川兄掛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