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八章 汪精衛跑了(1 / 2)

汪精衛這個人啊,歷史上曾經為草命奔走呼號,甚至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有過非常輝煌的歷史()。

1893年5月4日,旅居廣東番禹縣的浙江客商汪椒家門口燃起了岸里啪啦的鞭炮,他的填房吳氏給他生了個男孩,取名汪兆銘。第秀才,棄文從商,肚子里有點墨水,又是老來得了,內心的歡喜是可以想象的。因此,從五歲開始,汪兆銘就開始認字。

汪椒喜歡王陽明哲學和陸游的詩,老年老眼昏ua,只能由愛子為其朗誦。陽明哲學和陸游的豪放文風由此深深地影響了少年汪兆銘。

由於父母相繼謝世,汪兆銘口歲就開始去教私塾,舊歲以廣東鄉試第一名的成績考中秀才。稱得上是翩翩美少年、濁世佳公子。

1904年,兩廣總督岑春煊選派50名〖日〗本政法大學速成科留學生,21歲的汪兆銘一考即中,乘船到了〖日〗本,依靠每月30日元的公費開始留學生涯。

這個時候正是日俄戰爭時期,〖日〗本為了贏得戰爭,全國動員,每當有前線戰報傳來,老師都會停止講課,組織學生學習報紙上的新聞()。

〖日〗本人上下一體團結愛國的精神,刺激了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各種各樣的草命黨開始出現。既有主張改良的以康有為、粱啟超為代表的保皇黨,也有主張通過暴力草命、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草命黨。一時間,糜集在〖日〗本的一萬名留學生竟然形成了草命的大本營。

汪兆銘由於學的是政法大學的速成科,受盧棱宣揚的西方〖民〗主政治思想影響,自然視****的清政府為萬惡之源,一心一意要推翻**的封建王朝,建立西方式〖民〗主共和國。

當時的草命黨,勢力最大的,是孫中山領導的廣東派的「興中會」黃興、宋仁教的湖南派「華興會」章炳麟的浙江派「光復會」。黃興在留學生中號召力強」但身材矮小的孫中山卻提出了一套「三〖民〗主義」的主張,汪兆銘是廣東人,又心儀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自然要加入「興中會」了,並且憑借自己的才思和擅長演講,很快就脫穎而出。等到孫中山聯合黃興、宋仁教的湖南派「華興會」和章炳麟的浙江派「光復會」成立「〖中〗國同盟會」的時候」汪兆銘以主要發起人之一的資格」當選同盟會評議部部長。而此時的同盟會只有三個部。

作了同盟會評議部部長的汪兆銘,取精衛填海之意,改名汪精衛。

到了1906年冬的時候,同盟會共發動了六次武裝起義,全部失敗,犧牲了許多年輕的草命者。這個時候,粱啟超等保皇黨趁機批評草命黨的暴力草命。

現代人評價民國人物的時候,往往會感到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有時候會出現混亂。這主要是因為他們都是探索者、先行者」許多問題他們自己都弄不清楚,只是一步一步地往前走。粱啟超就很復雜,他是中國近代思想界巨擎,和康有為一起發動了康粱變法,一生著述頗豐,不停地探索救國救民之道。百日維新失敗後,粱啟超東渡〖日〗本,仍然主張維新改良。當然,粱啟超後期放棄了改良主義。

粱啟超是大文豪、大思想家,批評人的話也格外尖刻,他說草命黨的領袖們自己躲在海外」卻唆使年輕人去送死是遠距離草命家()。這個說法在海外華人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掀起了一股批評草命黨領袖的風潮。同盟會內部也有人開始反對孫中山,主要是兩點:一個批評孫中山作風獨裁」一個批評孫中山挪用草命經費。結果同盟會內部出現分裂,章炳麟宣布退出。

在這種情況下」汪精衛北上北京,開始了他刺殺滿清攝政王載灃的義舉。雖然最後刺殺沒有成功,汪精衛也被捕入獄,但汪精衛因此壯舉成了舉世矚目的勇士。

汪精衛另一個政治資本就是撰寫了孫中山的「〖總〗理遺囑」。當時,孫中山在北京病危,但是孫中山一不指定國民黨繼承人,二不留遺言,汪精衛等人非常著急,就由汪精衛起草了《〖總〗理遺囑》,逐字逐句念給孫中山聽。孫中山聽後沒有修改一個字,非常滿意。也就是說,國民黨天天掛在牆上、讓黨員記在心里的《〖總〗理遺囑》,實際上就是汪精衛的東西。

有雄厚的政治資本,又不貪、不嫖、不賭、不抽,還不戀權,汪精衛在國民黨內有很高的威望。但是,從辛亥草命成功到現在,〖中〗國什么時候真正和平過?一切都得有槍桿子說了算。擅長演說的汪精衛遇上擅長軍事的蔣介石,結果可想而知。幾番爭斗下來,蔣介石成了國民黨和中華民國的實際領袖,汪精衛成了第二號人物。

抗戰開始之初,蔣介石、汪精衛都是主張抗戰的。蔣介石發表了著名的廬山談話,汪精衛的談話同樣鼓舞人心。他曾情緒激昂地說:「數年以來,國民政府不恤以最大之忍耐,期待中日兩國有真誠攜手之一日。盧溝橋的炮聲,使〖中〗國實已瀕於最後關頭了。過此一步,國家民族的命運,便將陷於永劫不復之深淵,所以我們不能不以一致之決心,殉此最後關頭。」「目前時局已臨最後關頭,因此,我們要有絕大的決心與勇氣來犧牲……我們如果不犧牲,那只有做傀儡了。」

蔣介石性格堅韌,凡事不到最後一刻不輕言放棄,主張以空間換時間,對大片國土淪陷有心理准備()。汪精衛性格沖動,往往走極端。一遇難題,動輒辭職。淞滬會戰後期到南京陷落,汪精衛的思想急轉直下,對抗戰前途失去了信心。這個喪失信心,可不單單是對戰局喪失信心,還包括對國民黨政治喪失信心。

八一三上海抗戰時,汪精衛是堅決的主戰派,身為行政院長的他,曾一心支援十九路軍抗戰,采取了不少措施。但他發現」無論是〖中〗央軍還是雜牌軍,他連一兵一卒都調動不了,包括丟掉東北的張學良,都不聽他的號令!汪精衛曾經三次派人去督促張學良向北出兵,牽制日軍,增援上海戰場,結果張學良把汪精衛的特使請到八大胡同天天喝酒。民國元老章太炎看不過」拄著拐杖去找張學良」但張學良滿腦子都是美女,哪里願意去打仗。他要願意打仗也不會把東三省給丟了。最後張學良給汪精衛開出的條件是部隊可以出動,但每天需要撥給軍餉500萬元。山西的閻錫山不錯,但只答應給十九路軍支援十萬顆手榴彈,其它的就不說了。直到十九路軍被迫全線撤退、八一三抗戰結束,汪精衛也沒能為十九路軍調來一支援軍。到此,他算徹底把〖中〗國各路軍閥的嘴臉看清楚了。

周佛海、梅思平、高宗武、陶希聖、胡適等人也不停的盅惑,讓汪精衛認為蔣介石的焦土抗戰只是唱高調。認為〖中〗國無論在經濟、軍事還是武器都與〖日〗本相差太遠」比較傾向於與〖日〗本人談和。那篇,就是汪精衛思想轉變後的〖真〗實寫照。胡適還給他們這個小團體起名「低調俱樂部」。只不過胡適這人政治上善於投機,參加低調俱樂部主張和議是為了抬高他的政治地位,在蔣介石為了加強與美國關系、於九月十七日任命他為駐美大使後,就與低調俱樂部脫離了關系。

兩國交戰」無論古今中外,都會存在主戰、主和兩派。汪精衛開始主和,並不等於他那時候就開始想當漢奸,蔣介石開始的時候也並沒有關閉與日和談大門,德國大使陶德曼就曾居間調停中日戰事,只不過〖日〗本人胃口太大沒有成功而已。假若〖日〗本人當時同意終止戰爭」退出華北、華中,只要求國民政府承認滿洲國和他們在華的一些特殊權益,蔣介石一定會同意停戰,轉而集中精力對付**的。但〖日〗本人利令智昏,仗著堅船利炮」非要徹底滅亡〖中〗國,和談自然是不行了。汪精衛的主張在國民黨內部也就沒有了市場。

高宗武〖日〗本之行,讓蔣介石斷絕了與日和談,加上由八路軍的戰績和劉一民在徐州與蔣介石的長談,蔣介石對抗戰勝利充滿信心()。這讓汪精衛主張由蔣介石出面主持與日和談的願望徹底破滅。

汪精衛不同,他在〖日〗本時間長,對〖日〗本的國情了解甚深,認為八路軍之所以能夠取得一些勝利,那是鑽了〖日〗本人的空子,只要日軍集中兵力對付八路軍,那八路軍就會馬上被打垮。因此,高宗武〖日〗本之行,在蔣介石斷絕與日和談的同時,知道〖日〗本政府有意讓自己出面組織新政府、代表〖中〗國與日和談的汪精衛徹底暈了,忘了自己槍無一條、兵無一名,決心丟下蔣介石,改由自己主導與日和談,走和平救國道路。

隨著武漢會戰後期局勢惡化,汪精衛開始跳出來了,頻頻約見外國記者,重彈和議老調。這一下,惹惱了堅持抗戰到底的人們。第二次大會上在重慶召開,愛國華僑陳嘉庚從新加坡發來的《電報提案》只有11個字:「官吏談和率者以漢奸論罪。」汪精衛大受刺激,詭辯說「孫〖總〗理常說和平救國,如果談和平就是漢奸國賊,那么〖總〗理也是漢奸國賊了」。

武漢、廣州一陷落,汪精衛就派梅思平、高宗武作為他的全權代表與〖日〗本秘密談判。《重光堂密約》簽訂後,汪精衛召集周佛海、梅思平、陶希聖等人商議,這里面也有人擔心,象陳公博就提出,此事一旦實行,汪精衛30年草命史就毀之一旦。

這個時候,當年那個一心一意推翻滿清的勇敢的小姑娘、辛亥草命勝利後與汪精衛結為草命夫妻的陳璧君推了汪精衛一把。

陳璧君和汪精衛演繹過一段堪稱傳奇的愛情經歷」但此時她已經不是那個只身北上營救汪精衛的小姑娘了,而是在權力場中打滾的領袖夫人了。這些年,汪精衛屈居蔣介石之下,陳璧君早就不耐煩了。只不過汪精衛不是蔣介石的對手,宋美齡又死死地壓住了陳璧君的風頭,她干氣沒辦法而已。現在機會出現了,陳璧君不願錯過了。

按陳璧君的說法,汪先生和蔣先生在一起,永遠沒有出頭之日,必須開創新眉面()。

汪精衛這人,不但思想充滿矛盾,還耳朵軟,許多事情都聽陳璧君的。有些事,即令汪精衛不同意,陳璧君辦了他也得認賬。何況陳璧君總是一心一意替他考慮呢?

大盤子定了,但具體怎么辦」方案就顯得有點可笑了。汪精衛的設想走到雲南去」建立一個有雲南、貴州、四川等地方實力派參加的政府,與〖日〗本和談,然後逼蔣接受與日和談主張。

這種方案要是讓正常人一看,都會撲哧一聲笑出來,原因明擺著,貴州自從薛岳入黔後,已經徹底〖中〗央化。四川自從劉湘去世後,已經沒有帥字旗了」而且川軍主力已經分散全國各戰場,被蔣介石控制得死死的。只有雲南一個省還在省〖主〗席龍雲控制下,別說龍雲不一定會支持他,就算龍雲支持他,黔軍主力北上抗日,沒有本錢又能如何?

汪精衛兩口子不這樣想,他們的設想是蔣介石搞獨裁,不得人心,只要汪精衛樹起大旗,必然應者雲集,因為蔣介石以西南為大後方的戰略與西南地方實力派利益沖突。

為此」陳璧君把孩子送走了,周佛海、陶希聖也找借口到雲南去了。陳璧君甚至兩次飛到昆明,與龍雲長談」龍雲也表態:「汪先生如果來昆明,我很歡迎」如果願意由此出國,我亦負責護送,一切決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