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五四章 布局(1 / 2)

沈鴻烈走了,劉一民的心也也靜了()。

這段時間,別看魯東南和泰沂中心根據地風平浪靜,山東境內膠濟路沿線、津浦路沿線、隴海路沿線卻是戰火不斷,八路軍和日偽軍天天都在廝殺,只不過沒有大戰而已。

日軍第十二軍在山東的兵力這么龐大,那可不是只呆在據點里看風景的。光呆在據點里和鐵路線上,小鬼子就是喝西北風也不是天天都有的。他們得掃dang,得去搶糧食、搶牲畜、搶錢,凡是〖中〗國土地上出產的,他們都想搶。戰爭打到這個時候,〖日〗本國內經濟已經通貨膨脹了。從天皇到國民,都眼巴巴地盼著他們的大〖日〗本陸海軍能從〖中〗國給他們多多地輸送物資呢!

大本營的家伙們把這叫做以戰養戰。什么叫以戰養戰?說白了,就是一個「搶」字。

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要實行囚籠政策,搞肅正建設,目的是要困死八路軍。駐山東的十二軍司令官飯田貞固中將執行囚籠政策最積極,因為他知道劉一民返回山東了,接下來劉一民會在什么地方狠狠地給他來一下,誰也不知道。因此,飯田貞固指揮十二軍各部隊積極推行囚籠政策,大搞肅正建設,目的是要築牢防線,免得劉一民打他一個冷不防。

這樣以來,日軍十二軍指揮的第十師團、第二十七師團、第三十二師團、第三十六師團、第四十師團、獨立混成第16旅團、獨立混成第17旅團、獨立混成第18旅團、獨立混成第19旅團、獨立混成20旅團、獨立混成第21旅團、獨立混成第23旅團、濟南守備隊、青島守備隊、徐州守備隊和軍司令部直轄的騎兵第四旅團在山東各地主動出擊,又是掃dang、又是搶糧又是抓丁拉夫,不斷蠶食根據地,把山東搞的烏煙瘴氣()。

就這,還是八路軍隴海路之戰消滅了日軍駐東海的第二十二旅團和一三四師團主力,迫使一一四師團開回〖日〗本休整補充,接替一一四師團到第九師團懼怕被殲,不敢輕舉妄動,不然的話那山東就要遍地狼煙了。

日軍如此瘋狂,八路軍各部隊和地方武裝、民兵豈能坐以待斃?自然是要奮起反抗了。好在山東各根據地的地道已成規模,象敵情最嚴重的濟南、泰西等地,部隊可以依托地道與日偽軍周旋。

現在,教導師主力部隊已休整結束,劉一民要動手了。

在大店教導師師部作戰室里,劉一民、羅榮桓、曾中生、譚政、

蔡中和蘇魯戰區司令長官於學忠對著地圖商討聯合作戰問題。

於學忠現在最迫切的要求是三件事一是軍糧二是部隊補充兵員,三是想收復蒼山縣和費縣。這么龐大的部隊,沒有糧食、沒有補充兵員、沒有根據地集么能行?

劉一民是真心實意地要於學忠部配合作戰,目的是要密切兩軍關系。

於學忠部的軍糧問題,劉一民答復很簡單,那就是同意於部在根據地市場上正常交易,購買糧食和其它軍需品。

這就行了,於學忠部不缺軍費根據地的物價又恨平穩,允許〖自〗由采購就解決了於學忠部的供應問題。

補充兵員問題,上次羅榮桓拒絕了沈鴻烈。這一次劉一民沒有拒絕於學忠,而是給他提出了兩個辦法。一個是以第三區行署專員兼保安司令張里元部補充51軍、57軍作戰損失,保持主力戰斗力()。另一個辦法是從八路軍征召新兵訓練後交給於學忠部。

說到這里的時候劉一民有點抱歉地對於學忠說:「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實在是**在山東老百姓印象中戰績友差,從根據地直接給引軍、歹軍和新四師征召兵員的話,困難很大。只有我們初步訓練,提高思想覺悟後,才有可能進行動員派到貴部去。」

一旁的曾中生補充說:「純粹的新兵在戰場上活下來的幾率太小,和當炮灰送死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我軍主力部隊的新戰士都是從經過訓練並參加過實戰的新兵團、補充團里補充的。」

於學忠雖然比較同情**,但那僅僅是同情。他的本意只是想到根據地拉壯丁哪里會同意把八路軍補充到他的部隊去?說是訓練過的新兵,說不定都是些**員呢!要是讓他們補充進去恐怕要不了多久,51軍、57軍的步兵排、步兵班就直接接受八路軍的調遣了。因此,聽了劉一民和曾中生的話,於學忠搖頭謝絕,說是兵員補充的事情他自己想辦法,不用麻煩八路軍了。

前兩個問題都有了解決辦法,現在要研究的就是如何收復費縣、蒼山縣的問題。

當初羅榮桓同意把費縣、蒼山縣劃為於學忠部的防區,主要是考慮到魯南多山,於學忠部初到山**。人地兩生,山區便於堅守。加上有沈鴻烈和張里元部配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