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二章 救命情報(1 / 2)

劉一民本來是想把這些先生們留在山東根據地,繁榮山東的文化教育事業。象鄒韜奮,就可以擔任山東《大眾日報社》社長,這個職位自從晶晶犧牲後一直空著;象茅盾,可以擔任山東文聯主席,他在海內外的知名度、影響力比趙小曼要高了許多許多,能夠吸引更多的作家到根據地來;象夏衍、歐陽予倩,可以擔任山東電影制片廠的廠長、戲劇家協會主席;象戈寶權,可以擔任山東大學外語系的主任;象梁潄溟,可以擔任山東大學的校長。可以說,這批文化精英每個人在山東都有合適位置。

劉一民甚至設想,學習上海租界對新聞文化事業的管理辦法,鼓勵和支持文化名流創辦報紙、電台、電影公司、劇團、出版社,自由競爭,來個百花齊放。將來可以率先在山東開辦電視台,由民間投資,政府支持,形成發達的新聞文化網絡,催生大的市場化的新聞集團、出版集團、廣播電視傳播集團、電影公司。

想想茅盾、巴金、曹禺、夏衍這些在民國時期大放異彩、在新中國成立後罕有精品名作問世的巨匠,劉一民就想著要打造一個自由競爭、百花齊放的文化新聞業繁榮發展的良好市場,在黨內外營造濃厚的民主氛圍,並以此培育黨內健康的民主秩序。

但是現在條件不允許,如果是占領了東北,這個計劃馬上就可以施行。現在不行。魯中南根據地有漫長的海岸線,防不勝防。北、西、南三面被鐵路封鎖。面積小,缺乏大城市的讀者群、觀眾群,劇團也好、電影也罷,包括報紙、書刊。都只能是免費宣傳抗日。想形成文化市場太難了。如果全部實行供給制,這些文化名人都是拖家帶口的。過慣了優裕的生活,時間一長就會產生不同的想法,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口舌之爭。而且。山東戰事頻繁。日軍說不定正在醞釀對魯中南根據地的大掃盪呢!把這些文化名人留在這里太不安全,萬一出現傷亡,損失太大,得不償失。

和文化名人們的座談結束後,劉一民當即指示蔡中,征求這些先生們的意見。原則上盡量動員大家到陝西大後方去,個別想去重慶的也可以到重慶去。盡快安排轉移。

接下來。劉一民撲進了事務堆里,忙著處理軍務、政務,准備處理完手頭的事情,好盡快回西安匯報工作。

沒辦法,劉一民不光是山東軍區司令,還是山東局書記,黨政軍的事情都得管。他是一把手,許多事情說到底都是需要向他匯報請示的。

此時,蘇德戰場上的莫斯科保衛戰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由於德軍的「巴巴洛薩」作戰計劃中預定目標未完全實現,9月30日,德軍中央集團軍群集中了1700輛坦克、1.4萬余門火炮、1390架飛機、180萬兵力,發起了進攻莫斯科的「台風」行動,企圖10天內拿下莫斯科,徹底擊敗蘇聯。德軍當天就撕開了蘇軍左翼防線並實施迂回。到10月8日,德軍包圍了蘇軍西方方面軍、預備方面軍和蘇布良斯克方面軍主力,並在包圍圈內進行清剿。10月10日,斯大林將沖出德軍重圍的西方方面軍和預備方面軍殘部合並組成新的西方方面軍,任命朱可夫上將為西方方面軍司令員,全面負責莫斯科防御戰的指揮。10月13日,德軍再次突破蘇軍防線,將蘇軍主力包圍。14日,蘇聯政府機構和駐外使團撤出莫斯科,但斯大林仍然留在莫斯科,德軍突進到距莫斯科僅60英里的莫扎伊斯克,同時完成了對維亞茲馬和布良斯克這兩個包圍圈內蘇軍的清剿,蘇軍66.3萬人被俘,損失坦克1242輛,大炮和迫擊炮5412門。

莫斯科,暴露在了德軍的炮口下。

這個時候,天氣變冷,綿綿秋雨把通向莫斯科的道路變成了泥沼,德軍不得不停下進攻步伐,等待大地封凍,好讓他們的裝甲集群能夠通行。

希特勒做夢都想不到,就是德軍這次短短的休整,錯過了攻下莫斯科的良機。

德軍停止大規模進攻,給蘇軍了一個喘息之機。10月20日,蘇聯國防委員會在莫斯科及其附近地域實行戒嚴,命令居民在街道築起防御工事,連克里姆林宮附近都不例外,組建新的民兵師,使全城做好巷戰准備。

與此同時,蘇聯國防委員會開始抽調預備隊向莫斯科前線集中。

11月7日,斯大林下令在莫斯科紅場舉行閱兵式,一隊隊新組建的紅軍部隊在克里姆林宮前接受檢閱,然後視死如歸地開赴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