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五章 東北人民抗日聯軍(1 / 2)

朱老總說的進軍東北前在山東大打,吸引日軍關東軍抽兵增援,本來就是劉一民的計劃之一。**事實上,山東八路軍主力被日軍交通封鎖線分割成了三大塊,其中魯中南被日寇圍的鐵桶一樣,不首先在山東開打,八路軍就無法完成向東北進軍的任務。

劉一民報告說,一縱、騎縱從上海返回後,已經完成了休整,可以隨時投入戰斗。這一次山東大打,就要把日軍打縮回濟南、徐州、青島幾個大城市,迫使關東軍不得不抽兵增援。同時也掃清我軍進軍東北和115師進軍山東的通道。

具體進軍山東的路線,現在是高度機密,在會議上都沒有涉及。但是,劉一民還是向三位領袖報告了個大概,那就是劉建立集團從魯西南、魯西到冀魯邊,從冀魯邊經冀東到遼寧地區,起牽制掩護主力行動作用。劉、羅率主力渡海北上。

至於更具體的作戰計劃,劉一民沒有報告,主席他們也不問。因為劉一民要實行的是以特種戰為先導的大兵團作戰方式,和主席他們熟知的運動戰、游擊戰是兩個概念。而且,主席說的清楚,北進東北作戰由劉一民臨機決斷。這就像攻占太原、襲占天津作戰時一樣,中央、主席都對劉一民寄予了高度信任和期望。

主席告訴劉一民,為了加強對東北戰場黨政軍的同意領導,書記處的意見是召開中央六屆八中全會,提名增選劉一民為政治局委員。

劉一民一聽就慌忙站起來敬禮,然後就是搖頭擺手。堅辭不受。理由是自己年輕,資歷淺,還需要進一步鍛煉。黨內比自己更適合當政治局委員的同志多的是,就是八路軍里面資歷比自己深、貢獻比自己大的同志也多的是。**同志、劉伯承同志、徐向前同志、賀龍同志,包括新四軍的陳毅同志、警備師的董振堂同志、保安師的羅炳輝同志,都比自己資歷老、貢獻大。自己的目標是打敗日本鬼子,建立新中國,不是為了當官,更不是為了爭權奪利。現在,由於自己年輕。又身處如此高位,已經引起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有些事情做的不夠好,都讓中央和首長們為難了。因此,堅決不當政治局委員,至少目前不當。

劉一民的表態讓主席他們對劉一民的認識又加深了一層,看劉一民的眼神都包含著無窮的贊許和期望。

朱老總說確實是許多同志資歷比劉一民老,貢獻也很大。但是論起對黨和軍隊的貢獻,大家都看的很清楚。劉一民同志不必過於謙虛。年輕人要勇挑重擔。

劉一民還是堅辭不受,並且說中央讓自己當東北局書記,自己已經誠惶誠恐了。以自己的資歷怎么有資格領導陳雲同志、富春同志呢?但是為了順利完成中央賦予的經略東北的任務。只能勉為其難。請主席、周副主席、朱老總放心,他一定會團結東北局、東北人民抗日聯軍的同志們,共同把工作做好。中央不必擔心劉一民是中央委員,領導及各政治局委員多有不便的事情。這些同志能當政治局委員,那都是血火考驗中千錘百煉的黨的領導人,革命覺悟不容置疑。

主席這才哈哈大笑,說到:「唯大英雄真本色。這個問題不用再說了,劉一民同志說的有道理。暫時就這樣安排,等七大的時候統一解決。」

劉一民接下來和主席、周副主席、朱老總詳細討論了東北局人事安排。劉一民的意見,陳雲同志、項英同志、彭真同志分工抓黨政。富春同志抓經濟,劉、羅主要精力放在軍事上。劉一民建議,組建東北局的正式命令上,幾個書記的列名順序應該是劉一民、陳雲、李富春、羅榮桓、項英、彭真。這樣有利於加強作戰指揮。至於東北局的常委人選,由中央組織部提名交書記處討論,劉一民建議中央考慮蔡中、朱瑞、程翠林、郭洪濤、許光達、楊至誠、譚政、郭子化。

這是要把原來派去山東的人都要回去。

主席疑惑的說:「聽說譚政和你再山東合作的部署很愉快。怎么你還想要他啊?」

劉一民認真地說:「譚政的有點是立場堅定、原則性強,在政治思想工作中有獨到之處。缺點是眼睛里容不得半點沙子。羅榮桓工作太累,需要得力助手。蔡中、譚政、程翠林都可以做政委的得力助手。但是,程翠林的主要精力在於支持高原統帥一縱甚至是以後可能編成編成的大兵團。蔡中忙於政治部一大灘事情,等於是山東主力的大總管。讓譚政去,就是讓他專職協助政委,減輕政委負擔。雖然譚政給我提意見,讓我很難堪,但是我知道他說的對,只是有點不留情面而已。」

這話贏得了主席、周副主席和朱老總的嘉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