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三章 三光政策(1 / 2)

崗村寧次接下來的部署更陰狠。

岡村寧次這個人,最厲害的就是不好高騖遠,比較務實。他原來就曾率領第二師團參加日軍對山東的重兵掃盪,在冀魯邊吃了八路軍的大虧,再到華北方面軍就任司令官,變得越發謹慎了。上任半年了,他也把華北八路軍各部隊的實力基本摸透了。他知道,八路軍的重火力基本上都集中在山東劉一民部,都是劉一民從日軍手里繳獲的。岡村寧次對日本國生產的火炮、戰車、裝甲車的火力熟悉得就像熟悉他自己一樣,知道如果讓劉一民部隊盯上他的某個師團的話,後果不堪設想。因此,這半年來,他采取的辦法和多田駿的辦法基本相同,那就是重兵圍困魯中南,把劉一民部主力關進籠子里,在山西戰場頻繁出擊、大打出手。不料,被關在籠子里的老虎竟然跑了出去,把大上海給襲占了。為此,大本營在訓斥中國派遣軍總司令畑俊六的時候,把岡村寧次也狠狠地訓斥了一頓,說他重兵圍困魯中南,圍來圍去,竟然圍出了個劉一民偷襲上海!簡直是把天皇陛下的臉都丟到國際上了!

幸虧岡村寧次這個人不象寺內壽一、杉杉元、多田駿那樣沉湎女色,在日本口碑較好,不然的話,恐怕東京的報紙又要象惡心寺內壽一、杉杉元、多田駿那樣連篇累牘地惡心他了!

岡村寧次開始部署了。

讓天道盛武和平田正判想不到的是,岡村寧次首先強調的部署軍事行動,而是對華北國民黨殘余部隊的分化瓦解問題。

這個工作,從杉杉元開始都在做,但是成效不大。主要原因是八路軍的戰績太輝煌了,日軍光是應付八路軍的攻勢都應付不過來。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打壓國軍在華北的殘余部隊。同理,由於八路軍的戰績,把日軍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八路軍身上去了,象孫殿英部、龐炳勛部、孫良誠部。包括從山東退到豫皖邊區的蘇魯戰區於學忠部,基本沒有什么壓力,都能維持,自然不會有人投降了。

岡村寧次說,華北作戰四年半,除了皇軍損失慘重外,另外一個大損失就是讓劉一民把那些一心支持皇軍的地方武裝力量給消滅的差不多了。僅以山東為例。張宗援部、張步雲部、劉桂堂部、厲文禮部,都被八路軍徹底消滅。皇軍失去了幫手,變成了盲人瞎馬,打仗焉有不敗之理!因此,華北方面軍眼下最急迫的任務一是打八路軍,而是打壓國民黨在華北的殘余武裝,逼迫他們加入綏靖軍,調轉槍口打八路。而且。後者比前者更重要!

岡村寧次說,現在是分化瓦解國民黨殘部的大好時機。之所以這樣說,是有幾個原因。一個原因是中條山之戰勝利結束。黃河以北沒有蔣介石中央軍嫡系部隊了,這些國民黨殘余武裝不得不在夾縫中圖生存,只要皇軍針對他們發動攻勢,馬上就會土崩瓦解。第二個原因是大日本陸海軍勝利結束日蘇戰爭,太平洋戰爭又進展順利,兵鋒之盛,無與倫比,許多中國人對堅持抗戰失去信心。第三個原因是汪精衛政權的高官許多都是蔣介石政府的高官,具有誘惑力,可以讓他們與華北的國民黨殘余雜牌部隊聯系。拉攏分化。只要有高級將領向皇軍投降,就會帶動一批部隊投降。第四個原因是蔣介石很快就會明白,如果不對共產黨、八路軍采取斷然措施,再象目前這樣的態勢發展下去,共產黨、八路軍的實力就會超越他的國民政府。但是,蔣介石很可能囿於他們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不敢再大張旗鼓的進攻共產黨八路軍,很可能他會采取折中的、隱蔽的辦法,縱容一部分部隊向皇軍投降,加入汪精衛的部隊,參與對共產黨、八路軍的進攻。

這個岡村寧次,原來是不主張讓汪精衛建立全國性政權的,現在需要利用了,竟然把主意打到了汪精衛政府身上!

不過,岡村寧次分析的這幾個原因確實是日軍誘降華北國軍殘部的有利因素。他看得很准!歷史上也就是從1942年開始,原來一批堅持抗戰的雜牌軍紛紛投敵,加入了偽軍隊伍。一時間,降將如毛,降兵如潮!

分析完可行性後,岡村寧次開始明確劃分責任,要求平田正判與華北方面軍特務部聯系,協助第一軍分化瓦解閻錫山部。岡村寧次說的很清楚,閻錫山可以不公開投降,但是必須在皇軍劃定的防區里活動,協助皇軍牽制八路軍。否則,就將其消滅。

岡村寧次說,閻錫山這個人很有一套,善於用思想統治晉綏軍。所以晉綏軍的凝聚力很強,不容易分化。因此,做晉綏軍的工作關鍵在於做閻錫山的工作。這個人習慣於在兩個、三個雞蛋上跳舞,是個典型的投機派。對付這種人,一個是利誘,另一個就是威逼。要讓他明白,不與皇軍合作,只有死路一條。

平田正判聽的仔細,記的清楚,還忍不住提問到:「司令官閣下,為什么不趁機調集兵力徹底消滅閻錫山呢?只要消滅了閻錫山,整個華北就只剩下八路軍了,皇軍可以集中力量徹底掃盪八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