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1 / 2)

水溶果真十分神通廣大。到晚間時,手下已經探聽得七七八八了。

茜雪國取名,以出生地為姓、父母的名字為名,所以這位身為王三女的小王儲,有個相當長的名字,叫做木爾額惠倫拓拓,她會說漢話,還給自己取了個漢人名字,叫做扶搖。現住在天津和平港不遠的如意客棧中。

天津衛的人得了京城快馬加鞭的消息,也唬了一跳,親自去迎,扶搖翁主也沒瞞著,取了信物同女王印鑒、親筆文書出來,被前呼後擁地迎了正往京城來。

「扶搖直上九萬里,這位翁主,心倒真大。」若是接待使臣,自然沒有後宮的事兒,不過人家的王女要來,該男人們迎接還是女人們招待,卻是件南師,不過不管怎么樣,皇後是得出面的,於是便差人告訴了皇後一聲。皇後正與眾命『婦』用了膳,喝茶消食,聽了這事倒是一愣,而後對賈母微微頷首:「也好。」

到底是親外祖母,黛玉有些不忍,遠遠看去,賈母僵著身子,瞳孔無光,七魂六竅已丟了一大半了!

元春的身子是一日不如一日了,其實她到底是怎么著,黛玉也沒能見著,皇後一句「仔細過了病氣」,便把一宮貴妃隔絕在她的蘭春殿里,仿佛元妃得的是癆病,近來更是連賈母、王夫人的探視請安也不允了。不過賈母還是舍著老臉,逢到日子就遞牌子進宮來給皇後請安,這其中的奢望黛玉不是不懂。只是原也沒有她說話的份。她自然是明白自己因何有這樣的榮寵,何況和親算得上是前朝的事,沒有後宮公主說話的份。更何況,她也不是不知輕重深淺的人。自己孤身一人也罷了,哥哥嫂嫂、兩個小侄兒、遠在北邊的澈兒,一家子人的干系呢。故而賈母早上來,還在斟酌著詞句的時候,她便先接過了話頭,問靜嫻林澈有沒有信回來。

「算算日子,他還沒到地頭呢,何況舟車勞頓的,路那么遠,來信也不能太頻繁的.」靜嫻答道。

這個黛玉也是知道的,林海還活著的時候,江南與京師水運暢通,也不過是一月才來一封信,囑咐她在外祖母家要孝順,放寬心,自己的情況倒是不常說。黛玉思及亡父,又是一嘆,對靜嫻道:「不知三弟現下如何呢。」

靜嫻自然是明白賈母的心思的,不等賈母『插』話,她便道:「我一個『婦』道人家,自然是希望兄弟子侄平安順好,哪怕別人瞧著沒什么出息,人沒事最好。只是他們自己血氣方剛的年紀,又受著皇上的恩惠,享著祖輩的恩蔭,若是不思進取,蒙混過日,祖上的名聲又夠他們吃幾年呢?且人有禍兮旦福,不管什么樣的差使,有一技傍身也是好的。」[]紅樓之林氏長兄214

雷霆雨『露』具是皇恩,她不動聲『色』地堵了賈母求情的嘴。

黛玉微微松了一口氣。

皇後正與齊王妃周氏說話,倒也不曾看著這邊。周氏乃是周翰林的女兒,也是京城聞名的才女,皇後挑她做媳『婦』,也是看著她知書達理,生有福相,看著像是個好生養的,結果才情出眾也不意味著打理家事是好手,更何況這孩子是家中嫡女,未免養得嬌慣些,又看不慣齊王的幾個側妃、庶妃的行事,且生得端庄有余、嫵媚不足,齊王年輕,難免與她有些沖突,時常叫皇後覺得頭疼。

若要說倨傲,周王妃其實尚不如靜嫻,不過靜嫻到底是和惠公主的掌上明珠,身上有著郡君的爵兒,林沫明面上也是個侯爺,還打小在文宣公門下念書,不管怎么樣都得對這個妻子抱以尊重,可即便是這樣,當初靜嫻嫁過去了,小夫妻兩個也沒什么好日子,直到後來靜嫻改了脾氣『性』子。

這周王妃出身相貌尚不如靜嫻,齊王的身份卻是比林沫高出許多的。且他府里的側妃、庶妃,那也要么是父皇母後賞的,要么他自己抬的——那之前也肯定跟人報備過,有名有姓的,入得了宗譜上得了玉牒,皇家先納側妃,再由側妃迎正妃進府本來就是規矩,齊王雖有怠慢正妃之嫌,然尚不到寵妾滅妻的地步,何況皇後的心自然是偏向親兒子的,便也覺得周王妃有些小氣了。

但再怎么不滿意,她也只能耐著『性』子勸了一聲:「老五有什么出格的地方,自有御史上奏,皇上會替你做主。只是我聽著,他除了脾氣不大好,倒也沒犯什么錯?你自己好好把日子過好,他若是有什么對不住你的,底下人有什么逾矩的,側妃、庶妃爬你頭上來了,你來同我說。」

一句話,做爺的跟自己的王妃恩恩愛愛,那自然是皆大歡喜,也是王妃的福氣,可若是兩兩相厭,只要規矩不錯,別人也沒辦法說啥。而且,人家是「爺」,你縱然是他的妻子,也是低他一頭,得伺候著的。

秦王待呂王妃那是沒話說的,可即便這么著,他納西藏公主,秦王妃還得替他張羅『操』辦著,也沒見秦王妃有過什么怨言啊。韓王、趙王等也是更疼妾室多些,只要不錯了規矩,韓王妃趙王妃她們也沒天天來叫委屈啊。

靜嫻也聽了皇後的囑咐,回去以後就說與林沫聽,只多嘴了一句:「聽聞是北靜王上報,皇上才曉得的,他倒是忠心耿耿,只是未免太打眼了些。」

林沫「嗯」了一聲,沒多話。

靜嫻見他也沒太在意的樣子,自然不再開口。

林沫低下頭輕聲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