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只差一步(1 / 2)

「到此為止了。」宋家覺這么說,他年近八旬,曾任吏部、兵部尚書,縱然現下告老還鄉,也是宋家說一不二的做主的人物,沒人敢說他的不是。宋琪點頭道:「的確,秦王殿下運氣格外好。」

說白了,現在的水淯就如同當年的皇帝——非嫡非長,上頭還有義忠和廢太子。而那兩位都是手握大權、又忌憚對方忌憚得如履薄冰,而日漸老邁的太上皇卻在上頭玩著權術不肯收手,於是那兩位不得不鋌而走險,可惜最後姜還是老的辣,他們誰也沒討著好。與其說皇帝是憑自己的實力上位,倒不如說是義忠與廢太子沒了以後,他是最合適的。就算是這樣,太上皇也是先立他生母為繼後,給了他一個嫡子的名分,真正讓位還是他親手摔了最寵愛的幼子以示恭順以後。比起另外兩位,皇帝的『逼』宮顯得更加聰慧——並未使用一兵一卒,而是借用天下悠悠之口。

而如今,秦王、齊王如過去的義忠、廢太子相爭的局面大約是不會有了。齊王手底下人脈雖廣,然而文臣居多——這和皇帝往常表現出來的重文輕武不無聯系,這些人平時幫他說說好話造造勢頭自然是沒話說,但真到了這時候,還是愛惜自己羽『毛』的。就算有人想替他做些什么,也無話好說。祖父大壽之前弒兄的那位確實是他親兒子,還是殺的比他年長、尊貴的堂兄,怎么著都不能用小孩子不懂事搪塞過去。不過是從親王降到郡王而已,對於齊王的教子不力,這算是極輕的懲罰了。

而秦王的岳家倒是姓呂呢,但他現在順風順水的,自然沒必要跟廢太子他們似的做蠢事。

宋家覺干咳了一聲:「宋家能有今日,全賴子弟上進,德妃娘娘是錦上添花,咱們也不能全靠著他,還得靠你們努力。」

席面上的都是宋家說得上話的人,沒一個蠢的,自然明白老族長的意思。就是少有可惜的,也被宋琪的一句話給堵住了:「想想方家枝繁葉茂的,方老一病,登時就不同往常了。」

其他人心頭一緊,說不出話來。

五代富貴,方成世家。然而再輝煌再鼎盛的世家,說到底,還是抵不過皇家的。

前朝時,天子一怒,連孔家都易主過。[]紅樓之林氏長兄238

宋家人的退讓是隱蔽而無所察覺的。甚至水淯自己知道得比水浮他們還晚些。他只知道舅舅不再耳提面命叫他讀書,也沒人來教他要怎么回父皇的問話,甚至連他的王妃側妃交際都少了許多…….壓力驟減的同時,他也明白了一件事情。

「真可惜,如果秦王和齊王是燕王、魏王的話,興許楚王是有機會的。」林沫在心里幸災樂禍地想著,說到底,也可以認為,皇帝要比太上皇聰明一些。但另一方面,雖然皇帝的壽數看著挺長,但秦王真的這般蟄伏下去,將來能做個什么樣的君王也很難說。

雖然皇帝重文輕武,但真的縱觀歷史,最後給王朝帶來動『盪』甚至顛覆的,基本還都是手執兵權的武將世家。皇帝約莫也是如此作想,才有五年輪調的決策。然而雖然如此,武將世家的影響也不是這么容易消除的。

這里說的武家,並不是像榮國府寧國府那樣祖上靠軍功掙了爵位,自家子弟卻連馬步都扎不好的人家,而是世世代代出著良將、並且曾經有過戰神的人家。本朝至今,不過太祖太宗老聖人同今上四任皇帝,戰事卻起了不少,憑著赫赫軍功名垂青史的也有不少。而真的當得起世家的,也不過那么幾家,席家倒了,現下還有子弟手掌兵權的,不過吳白兩家。

「說真的,如若席家沒的時候,沒有白時越在北邊穩固局面,沒有那么輕松。甚至會後患無窮,派白騫的兒子去分散席淞曦的兵力、人望,的確是個好主意。」吳廉水在沙盤上隨意化了兩道,抹去那上面的縱橫溝壑,「可惜白騫就一個兒子,白時越還沒有子嗣,不然如今的席家,就是將來的白家。」他忽然又笑著搖了搖頭,「即使生了兒子,好好教養也沒有用,打仗不是文人讀背牢就管用的,就算打架厲害能以一當百,又把兵書倒背如流,沒有天賦,還是當不了名將。」他苦笑著將沙盤抹平,「所以武將難成世家。」

「但是很多武將當了皇帝,不是嗎?」他對面的老者笑道,「百戰百勝的戰神出兩代就足夠稀奇,當皇帝卻不稀奇。」

他們相視一笑,安靜地打翻了沙盤。

黛玉小心翼翼地嗅著手里的香片,按著經驗將它們撒入壺中,水是冬季梅花上的雪水,沖煮出來的桂花茶香氣襲人,甘味滿口,皇後尤其喜歡。黛玉本來出身林家,哥哥弟弟都是會寫方子抓『葯』的,她對於水的火候溫度,茶葉的用量、茶壺杯盞的選擇都有自己的見解。雖然總有人誤會她清高冷傲不講情面,但每日給照拂自己的長輩泡一杯茶並不算什么辛苦的事情。

只是今天喝茶的人多了一個罷了。

吳貴妃輕呡了一口茶水,即使年華故去,美人不在,那份姿儀卻足夠傲視群芳。她柔聲道:「多謝娘娘的好茶,辛苦公主了。」她抬起頭仔細打量了黛玉,過了好一會兒才對皇後道,「這么漂亮又知禮的好孩子,娘娘有福。」皇後見黛玉緊張,把她拉到自己身邊,對吳貴妃道:「我當日說的話也是真的,姐姐若是喜歡,收養一個義女也不是不行的。」

說是這么說,皇後的養女,同一個等同於進了冷宮的貴妃的養女,那還真不是一回事兒。不過既然是皇後答應下的,她若是真開了口,也沒人敢反駁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