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一堂顛覆認知的講座課!】(2 / 2)

我真是大明星 嘗諭 1834 字 2020-08-25

說罷,張燁翻開手里的教案,抽出一張紙來走到投影儀前面,將資料打在後面的投影上,以便大家看到,「我這里有一首詩,當然不是我寫的,而是清代傑出詩人、詩論家、著名書畫家張問陶所作,這首詩叫《贈高蘭墅同年》,嗯,這首詩的內容其實並不重要,寫的一般,文學性也不高,重要的是詩的自注,你們看下面那一行明確寫著——傳奇樓夢》八十回以後俱蘭墅所補。」

這個世界的歷史和名人都跟張燁那個地球有區別,不過某些重要歷史人物,某些四大名著相關的人物和歷史,還是沒有太大變化的,不然這個要是也變了,這世界也不會有四大名著了,只不過是遺漏丟失了很多原本存在的資料和佐證而已,比如能證明樓夢》是不完整的一些資料和詩,在這個世界好多都沒有了,比如《續都門竹枝詞》這一首關鍵的詩張燁就沒有找到,或者還沒有被人發現,藏在某個角落甚至是因為歷史痕跡的變化而被銷毀了,畢竟世界不一樣了,一點點其他的改變都會影響到歷史軌跡,也不可能要求這個世界唯一沒變化的那些歷史遺留下來的資料也跟張燁那個世界保存得一模一樣。張燁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才找到這么一點點,雖然力度上有欠缺,但足以作為資料支持他的觀點了。

「八十回以後俱蘭墅所補?」好多人看到詩的自注就是一愣,連連搖頭,「這能說明什么啊?」

張燁指了指投影,「這首詩雖然很沒有名氣,甚至連現今這么發達的網絡搜索引擎上都搜不到,只能在某些文獻圖書館里能找到一點資料,但是我想提醒大家,千萬別小看這個資料,對研究樓夢》來說,這首詩實在太珍貴了,蘭墅是誰?就是高鶚,字蘭墅,清代詩人張問陶已經告訴我們了,樓夢》八十回後都是高鶚所補」

宋學姐一咀嚼,還是搖頭,「這個礻的意思有很多,遺失了,又找到了,可以叫做礻;缺字缺頁,填齊貫通,也可以叫做礻;這里礻的意思都類似於卜丁,,什么都說明不了。」學霸是有真才實學的。

曾教授也聽得點頭。

其他好多北大老師和學生也同樣同意宋學姐的觀點。

張燁在笑,「我相信這首詩我不是第一個看到的,我也相信在古代或當代現代也是有極少數人發現過的,但是大家無一例外,都是和這位宋同學一個看法,然後得出了一個是高鶚整理和保存樓夢》的,但是你們想過沒有?這個補其實還有一個意思,那就是——補全」

眾人:「……」

宋學姐也無語,「這……」

張老師這是要你媽一條路走到黑了啊,補字你要非得這么解釋,當然那也不是不行,可是……

張燁繼續道:「而且在我分析,也根據一些相關資料和記載,如果真像大家所說的,高鶚只是在做卜丁,的工作,可整理樓夢》的可不止一個人吧?那為什么偏偏只給高鶚的詩上加注了俱是高鶚所補?為什么要用『俱,?全都是他一個人整理的?沒有其他人什么事兒?不說別人,我想問程偉元呢?跟高鶚一起的程偉元去哪兒了?呵呵,這顯然是不合理的,也不符合資料的,所以這個礻字的意義就是補全,是續寫的意思,而且是他一個人續寫的

這個觀點和分析手法實在太新奇了

曾教授吸了口氣

姚蜜聽得一愣一愣的

周學長還是不同意,立即提出自己的疑問,「張老師,就算您分析的對,可誰又能證明這個清代詩人就真的知道真相?退一萬步講,沒准是張問陶道聽途說來的,以為是這樣,於是也沒有考證就直接加上了這個注,這都是有可能的。」

「對啊」

「又不是特別大的詩人。」

「沒錯,張問陶我是沒聽過,他說的話能靠譜嗎?」

幾個學生辯駁道。

張燁微笑道:「你們覺得張問陶是道聽途說來的?好,那么我再給你們看一樣資料。」說著,換了張紙,「大家看,這是一首張問陶悼念妹妹的詩,這里也有一個小注:妹適漢軍高氏,意思是說,他妹妹生前嫁給了一個姓高的氵漢軍,,所以我大膽的推斷一下,這個高鶚其實很有可能就是張問陶的妹夫」

「啊?」

「我靠」

「不是吧?」

眾人都愕然不已

妹夫?你妹啊還可以這樣嗎??

張燁侃侃而談道:「如果真是如此,那么詩人張問陶對於自己妹夫的成就,又怎么會不知道?何談道聽途說?所以他說的話是相當可信的」不過他話也沒說滿,「當然,因為資料有限,張問陶和高鶚到底是不是親戚關系,還不足以蓋棺定論,出於學術嚴謹的觀念,我的這些只算推斷,只是給大家一個新角度。」他那個世界,有人從張問陶的家譜推翻過這個論證,也有人從這首《贈高蘭墅同年》詩中猜測張問陶寫它的時候和高鶚還不認識,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存在很大爭議。

但樓夢》本來就是神秘的,這部巨作的謎團太多了,即使在張燁那地球上,也有很多未解之謎沒有揭開

爭議是正常的,沒有爭議才奇怪呢

很多歷史都無從查證了,除非是有新的歷史資料和文獻被發現,否則很多謎團都將永遠成迷,會一直不斷爭論下去

張燁之所以提出來這個,只是為了告訴大家,他的話是有資料和文獻依據的,也是符合邏輯推斷的,而不是瞎說八道沒有任何證據的胡亂猜測。

這邊。

原本都聽不下去想要離場的常凱歌突然又坐下了

還有剛剛好多對張燁的觀點不屑一顧以為他胡說的北大老師和學生記者們,也都安靜了

誠然,他們還是無法認同張燁膽大包天的推理,但是在張燁一番論證後他們竟然發現,他們居然反駁不了,因為跟張燁一樣,在高鶚這個問題上,他們也拿不出任何證據和文獻資料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