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傑傳第14部分閱讀(2 / 2)

李連傑傳 作者不祥 5960 字 2020-08-26

這就是狼犬丹尼,完全不一樣的李連傑,完全不一樣的表達,生活中除了暴力和仇恨,有很多東西更需要擁有和珍惜,那就是關懷,家庭,與真誠的愛。這就是李連傑所要演繹的。

已經在31部電影中飾演過拯救世人英雄的李連傑,之前一直在尋求一些新鮮的元素,他從未嘗試過像丹尼這類型的角色,他很喜歡這個角色,所反饋的信息是反暴力、正面的。

摩根·弗里曼和李連傑屬於兩類完全不同的演員,但在本片中兩人所產生的化學作用卻出乎意料地好。摩根·弗里曼扮演的失明者需要從李連傑身上學習身體語言,而由於李連傑的英語仍未盡完美,他亦需要摩根的幫忙學習對白。在片中有一個丹尼對母親回憶的場面,情節要求李連傑哭,但他卻顯得抗拒,並且說不僅在他的電影之中他從未哭過,甚至在現實中也未流過一滴男兒淚。在這個時候,摩根·弗里曼就幫他一把,像父親幫兒子般幫他釋放出感情,最終令他失控般地痛哭起來。

此外,影片中另一令人暴戾的黑暗面,就是巴特與丹尼的關系,飾演巴特的鮑勃·霍金斯本人是不折不扣心的善良的大好人,不過當他投入角色之後,導演一聲令下,在瞬間他便變得叫人毛骨悚然,事實上,李連傑認為由他身上滲透出來的壓迫感,比起那些動作上的暴力還要厲害,這當然也是鮑勃·霍金斯出色演技的成功所在。

片中聯系在兩位男主演之間的是扮演維多利亞的演員凱莉·康頓。維多利亞也是一名孤兒,她痛失雙親之後,就由山姆來扶養她成丨人,原則上她也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家庭,與丹尼同是天涯淪落人,她視丹尼為一個從沒想過會出現的兄長,同時,也是她不敢追求的男朋友,透過音樂,她可以盡情與他共聚,當她彈奏鋼琴時,琴音不僅喚醒了丹尼的過去,也同奏出他們的將來。扮演這一角色的凱莉·康頓之前並未有過太引人注意的演出,她曾經在《凱利黨》中扮演凱利的妹妹。盡管演出不多,但這次在影片《狼犬丹尼》中,她和李連傑之間的演出卻十分默契。據說李連傑對片中一個親吻的鏡頭十分排斥,因為他說自己在影片中從未吻過,但最後兩人還是完成的十分不錯,導演甚至戲稱其中有假戲真作的成分。

導演劉易斯·萊特瑞爾本人非常滿意自己之前和元奎之間的合作,這一次他對與他合作的李連傑也同樣贊賞有加,他認為這位巨星付出了自己百分之二百的演技,並且炮制出多幕非凡的動作場面,創造了自從影以來的另一高峰。同時,李連傑也為影片帶來更多方面的層次,他的佛學思想令丹尼這一虛構人物更加真實立體。

為了突出丹尼暴戾的一面,本片在動作設計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因為除了打斗外還要加入與劇情相關的情緒,每個動作場面不但都要跟劇情緊扣,且需發生異於傳統的打斗場合,而這些都是李連傑與袁和平這兩位華人武術高手密切合作的結果。

雖說片中的動作場面比以往的更具有難度,不過對李連傑來說,比較吃力的還是感情戲方面,尤其是當丹尼遇上了山姆及維多利亞之後,丹尼仿佛置身新世界中,初次接觸人類日常生活但對於他來說是禁忌的事物,一羹雪糕、一個香吻,都給他帶來無與倫比的震撼。李連傑說:「事實上,我已分不清,要一口氣與五人對打難,還是一口吞下一個雪榚球有難度。顯然這部電影徹徹底底跟我原有風格偏離。首先,整個拍攝過程都逼我超越底線,而且影片極具象征意味,我很喜歡其中基本意念,就是即使一個渺小的獨立個體,最終一日都能找到屬於他的家及自由。影片下半部分,丹尼學會了如何拒絕暴力,本來只屬於一件武器的他,最後反抗暴力,造就了一個反暴行的美麗童話。」

這部影片令李連傑難以忘記的是電影中的幾個細節:

丹尼在挑選一只甜瓜,一臉天真的丹尼把甜瓜舉到耳邊,輕輕地敲一下,再敲一下,然後露出微笑,小聲告訴自己:「熟了!」山姆說,甜瓜說它熟了,就是說它很甜。丹尼笑了,摸摸自己的臉頰上剛剛被小女孩親吻過的地方:「那一吻,很熟。」山姆也笑了:「不對,那是甜。」

「正是在這樣疏朗而靜謐的生活中,山姆帶著丹尼見識了更加廣博和祥和的世界,與過去他所熟悉和習慣的那個血腥殺戮的世界完全不同。一個向善的、渴求美好而寧靜的生活、向往家庭的和諧的孩子,從一條狼犬、一個搏命殺手的陰影上緩慢地站起來,一點一點,直至把那個影子甩在背後。一個新的生命開始誕生。」李連傑說起丹尼的轉變時完全沉浸在了劇情里面。

自從三年前的《致命搖籃2》後,李連傑銳意回歸強勢之作,片中一反傳統的精武英雄形象,展現了一幕幕寫實得可怕的末路困境:下賤、污穢、孤苦。李連傑飾演的主角一時懦弱無助一時殘暴凶狠,在古典音樂與腥風血雨之間來回疾走,拼貼出最荒謬冷漠的現實都市寫照。

商業電影自有它的創作規律,也因此會帶有它自身致命的局限性,《狼犬丹尼》仍然沒有擺脫以往商業片的特性,結局是歷經生死之後眾望所歸的大團圓----丹尼和山姆一家最終獲得了幸福的生活,丹尼和山姆,在小女孩的音樂會上露出會心的微笑。然而,電影本身的這種膚淺並不能遮擋那些精彩而細膩的情感段落閃爍出的光芒,在一部非常暴力的電影中,這條感情的線牽扯得非常有力,非常悠長。

此片在法國上映之初就成為賣座影片,累積入場觀看人數已經超過了1oo萬。盧貝松與國際武打巨星李連傑爆發無限火花,加上最具有表演天賦的黑人演員摩根·弗里曼的加盟,以及幕後華人動作指導袁和平的加入,都令人們對這部動作驚忪片充滿期待。

《狼犬丹尼》在國際影壇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但在引進國內途中卻遭到了海報風波----因為在海報中有李連傑戴上狗箍及遭踐踏的形象,該片被指責有暴力過度之嫌。李連傑本人對《狼犬丹尼》一片遭遇的種種是非爽快地給出了自己的說法。

對為何要飾演丹尼這個角色的的問題,李連傑坦言他喜歡丹尼,因為他從來沒有扮演過這樣的角色。他認為,如果你懂的只有武術,卻又拿武術來傷人,那么就算你是世界無敵,你和禽獸沒有兩樣。人和禽獸有區別就在於人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身體及心智。李連傑希望能借這個角色來告訴年輕觀眾們,無論你的功夫再高強,最重要的是你必須了解生命的價值。生命、愛、朋友和家人----這些才是最重要的東西,不是暴力也不是痛打人一頓。

《狼犬丹尼》中難免出現了一些太過暴力的鏡頭,這恰恰是李連傑想要表達的意圖:暴力並非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好比人們通過戰爭影片了解到戰爭的殘酷可怕,但人們得到的訊息是:和平才是最重要的,不能因為想要看見和平就避開戰爭和其帶來的毀滅不談。基於這個理由,李連傑想用暴力來表達----暴力並非解決人類所面臨的諸多問題的惟一方法。

就像「丹尼」,在影片開頭他只懂得暴力,所以他跟禽獸沒有什么兩樣。但是到了片子的結尾,人們會看到他轉變為一個相當富有人性的人。這也是李連傑為這部片設計創造出一些特殊、甚至瘋狂的武打動作的原因。

《狼犬丹尼》在北美公映的海報版在亞洲掀起了軒然大波,海報上李連傑戴上了狗箍,很多人覺得這是對李連傑的侮辱,是對亞洲人和中國人的一種侮辱。而李連傑並不這么認為。他說他的工作是演戲,有時會扮演英雄的角色,但是他並不是英雄;有時他扮演一個壞蛋,而他也並不是壞蛋:李連傑只是一名演員。這部影片李連傑和盧貝松都是制片人,他們倆集思廣益共同創造出這部電影,並且全心全意灌溉它。他們希望借由一部動作片來傳達暴力不能解決問題的訊息。李連說,或許會這么說的人尚未有機會看這部電影,因此不明白它背後的意義,不過他希望人們相信他,他也始終解釋這部影片對他,對亞洲人,對中國人絕對沒有絲毫的侮辱。

「我可以理解為什么有些尚未看過這部電影的人會這么認為,而且在聽到這些反應之後,我已經告知美方發行公司這個現象。但作為影片的總策劃及制片人,我知道電影海報不過是用來在美國宣傳此片的方法之一。大多數的電影在不同國家發行的時候都會用不同的海報,這樣才能准確地針對每個不同的文化去作宣傳,唯一的目的不外乎能用海報成功地將電影介紹給世界各地的觀眾。海報只是一個對整部電影以美術設計手法所作的概述。」李連傑如是說。

「《狼犬丹尼》更像一部生活情感片,它突出的不是動作和英雄主義,而是生活中愛的意義,作為人的本性和關懷需求,更是想通過本片表達非暴力思想。有了這一了解看本片的出發點和角度就自然不一樣,肯定不會像有些人一看就進入迷惑的狀態不知所雲。」

從更深層次上理解,《狼犬丹尼》不是單純的動作片,而是李連傑思想的著手表現,拍英雄的時候他想詮釋和平之大義,從李連傑信佛之後,他開始重新審視過自己的追求和人生價值以及作為演員應該傳遞給觀眾一種什么樣的信息。和平和非暴力的思想是他的出發點。無名的大義無為讓觀眾忽視並嘲笑,英雄的意義和主題的褒貶評論讓人看到了觀眾的水平和電影的局限。

從張藝謀的《英雄》到《狼犬丹尼》,一個是唯美主義,力求風格化;另一個極端寫實。李連傑的電影路線轉變,應說是從《英雄》開始,脫離了傳統程式,從一定的故事情節轉為民族意識的討論,甚至不再有打斗場面,而轉變成意念的展現。

此片是一部被李連傑自己稱為「顛覆性」的作品,這次他演的角色不再是以往正義凜然的英雄,而是要展示其脆弱的一面。但對於中國觀眾來說,「李連傑」不再代表不苟言笑的黃飛鴻,不再代表聰明跳脫的方世玉,才是最需要時間適應的心理顛覆。

李連傑在《狼犬丹尼》里扮演一個毫無人性,毫無尊嚴的角色。一個可悲可憐的形象。與他以往的民族英雄的角色完全不同,在許多看慣了李連傑武功蓋世、懲強扶弱的威武形象的國人眼里,他這個新角色的確很難一下接受,所以說他的新片有辱華嫌疑都出來了。大家都喜歡看到李連傑把壞人、無論黑人、白人,通通被打得落花流水,被他踩在腳下才叫過癮。但李連傑自己都不認為這個角色有什么不妥,李連傑更表示,這部影片才讓他做回真正的演員。

其實,《狼犬丹尼》的海報設計其實非常凸顯主題,故事劇情和主角命運之意境表達恰當到位。美版海報襯托李連傑的受壓迫,一個大腳象征黑勢力從頭而踩,李連傑不屈不饒不卑不靠,以一手頑強抵抗,眼光中充滿斗氣和殺氣,大有橫眉冷對之勢,表達得恰到好處。

實際上,李連傑這部影片不僅是李連傑個人的突破,還有一個重要的人性訊息,給那些以為可以以暴力解決一切的人及深入探討暴戾這題目。本來只屬於一件武器的他,最後反之抗擊暴力,是一個反暴行的美麗童話。

在好萊塢的發展讓李連傑獲得了「中國功夫皇帝」 的美譽,也因而在事業和家庭上獲得了成功,但《狼犬丹尼》在法國上映期間,李連傑接受了法國媒體的訪問,他卻透露在拍攝這部影片期間,作出了不再拍好萊塢動作片的決定。他說,當鏡頭里全是打斗、空手道和鐵鍬時,這樣的影片最多只能讓十個人感興趣。

從《英雄》到《狼犬丹尼》之後,李連傑就不再接拍好萊塢動作片,理由很簡單,因為拍好萊塢動作片那樣他沒有主動權,他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加進影片去表達,只能拍他人決定的東西。他想去一個陌生地方宣傳中華武術和中國電影,讓觀眾更了解這一文化,而作為商業性掩蓋的好萊塢是不會給一個二級演員太多器重的,以李連傑在亞洲的地位,他絕對可以穩當在亞洲做大哥,沒必要去美做小弟。正如他所說:「中國電影要出去,必須給別人一個展示,如果你能展示的機會也沒有,你談何讓他人了解,打足球需要前鋒和後衛,好萊塢的中國演員也一樣如此,他們其實是在用自己的犧牲去為中國更多的影人進入好萊塢,為中國電影在世界占一席之地鋪好一段路。可惜在如此現實的好萊塢,中國不僅受到了外來的冷落,更受到國內影迷的奚落。在為他們報不平的情況下,更為影迷的不理解和愚昧感到悲哀。」

在李連傑信佛之後,他的思想對其的生活和工作起了很大的影響,他不再像以前那樣純粹地拍商業電影。如果在影迷觀眾眼里,他被看成就知道是會打的話,這不是他所期望的。李連傑的電影思想發生了新的變化,他藝術生涯也有了轉折。

不久,賣掉了洛杉磯的豪宅後,42歲的李連傑將家搬到了上海,接下來,他要投入巨大精力去拍反映個人武術精神的影片,那就是《霍元甲》。

第十八章 收山之作武術電影展新姿

在武俠世界里拼了幾十年的李連傑,在《霍元甲》傾注了很多他對武術的理解和心血,而在這部影片後,他將不會再拍攝純武術電影。導演於仁泰花了兩年時間尋找各門各派的動作精英與李連傑在片中「過招」,屆時觀眾將會看到「高手的真打實斗」。

2oo4年,一個天朗氣清的日子里,李連傑看到報紙上的一則新聞報道時觸目驚心:2oo3年,中國就足足有28萬人自殺!這個數字深深地震憾了李連傑。他想,每個人都有父母或者兄弟姐妹,差不多每個人都會牽扯到1o個人的痛苦感受,那么這28萬人的自殺就會波及到兩三百萬人的痛苦不堪,為什么那么多的年輕人要放棄生命?

放下報紙,李連傑陷入了沉思當中,作為一個電影人,他想通過自己的表達方式挽救迷途中人,他想起了霍元甲這個英雄人物。

霍元甲,字俊卿,是中國近代著名愛國武術家。霍元甲生於1869年,祖居天津西郊(今西青區)小南河村,其父霍恩第是當時名噪一時的拳師。

據民間傳說,霍元甲幼年時身體瘦弱,常受同鄉孩子的欺負,經常被弟兄們笑話。霍恩第怕霍元甲有損家風,便禁止他練武,令其苦讀詩書。這大大刺傷了霍元甲的自尊心。於是,他便偷著練武,暗中和兄弟們較上了勁。幾年後,一位著名武師上門挑戰霍家拳法,霍元甲挺身而出,只幾個回合便將對手踢倒。霍元甲「武藝高強」的名聲也從此傳揚開去。

實際上,霍恩第當年並沒有禁止霍元甲練武。據老一輩的武林人士證實,霍元甲身高只有一米六幾,但從小體魄強健,抗擊打能力和爆發力驚人,屬於資質極高的武學天才。少年時代的霍元甲,除了向父親學習武功外,還打破門戶觀念,向其他門派的武師學習,練就了一身好本領。

據史料記載,盡管身懷絕技,霍元甲為人相當低調,只以賣柴和賣腳力為生。他的武功最初只是為防身自衛,後來由於出於俠義之心,經常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才為世人所知。不過,真正讓霍元甲名揚天下的,還是他幾番與洋人打擂比武。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同情維新派的北京源順鏢局掌櫃王子斌(人稱「大刀王五」)被迫避難津門。他與霍元甲一見如故,成為莫逆之交。八國聯軍侵華期間,王子斌在北京遇害。霍元甲與徒弟劉振聲潛入京師,取回了王子斌的首級,與《老殘游記》的作者劉鶚一道,將義士身首合葬。

霍元甲眼見八國聯軍在北京、天津一帶的累累罪行,心中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