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四海無閑田(二)(2 / 2)

還有些穿長袍的人看見一個蓬頭垢面的女童竟然走在街上,嘟囔了幾句:「敗風壞俗。」

縣城的話,王雲城也聽不大懂。雖賴了小花的記憶,她能聽和說王家村的話。可是縣城里口音,就又變了一變。

王雲城覺得縣城和農村比較像得地方,就是溝渠了。

她在大街上走累的時候,偶爾會被偏僻的臭水溝里的惡臭和白骨嚇一跳。那是溺死的腐爛女嬰的屍骸。

為了不爆發瘟疫,定時有義庄的人過來拉走這些幼小的骸骨。

看來無論是縣城還是村里,溝渠里溺死的女嬰屍骸都是時代特色。

在縣城的大街上躊躇了很久。在人們鄙夷的眼光里忍了許久,王雲城只弄清楚幾件事:

第一:縣城里無論是哪家正經生意,都是不收女人的。女人做工的地方,只有城西的一條巷子――站街的妓/女站著呢。

第二:她想離開縣城,要得到路引。上皇認為認為鄉里人應該在二十里范圍內活動。一個人要走出一百里的范圍,必須要有「路引」。

走到哪,就需要哪里的路引。

沒有路引,就是流民。而流民會受到打八十板子的處罰。

而路引需要向縣衙申請,而申請路引還得交一筆錢,叫「路引錢」。「路引錢」又叫買路錢,首先得證明你有戶籍,並且身家清白,然後還要花一錢銀子!

王雲城拉著那個小販問話的時候,那個小販聽她這個鄉下口音,一雙小眼睛就不斷地在她臉上警惕的打量。

一個來歷不明的流民,還是個女的,最奇怪的是這個女的雖然鄉下口音,卻還口齒伶俐,條理清晰。

這年頭,這種來歷不明又有疑點的流民,在哪都會被當賊一樣防著。

王雲城在小販的警惕里,不由落荒而逃。

她身上沒有分文,絕望地在人來人往的客棧門口,呆望著。就和幾個在客棧邊拉著人們褲腳懇求的真正乞兒沒啥兩樣。

她看到來往住客棧的人,手里都捏著一張紙,叫做店歷。

客棧也不是隨便就能住的。

凡住店客棧,都必須備有官府署發的「店歷」,店歷要記錄住宿人的詳細情況,隨時以備訪察。

一個嚴防死守的世界。

王雲城失魂落魄地走了。黃昏來臨。行人開始稀少。

她想趁天黑前,趕緊找個過夜的地府。哪怕是找個豬圈,只要是能過夜的地方也行啊!

要知道這時候的人因為營養不夠,大都有夜盲症。

王小花也不例外。在王家村的時候,天一黑,就是成了瞎子。

所以王家村一到夜里,基本上都是沒人出門的。

在她到處找過夜的地方的時候,她突然發現自己身後已經悄悄跟上了幾個人。

但是等她發現的時候已經遲了。她壓根敵不過幾個壯漢。

眼前一黑,一個麻袋把她套走了。

這又是這個時代的特色之一――無處不在的人販子。

一個到處充滿人販子和盜匪的世界。女人和小孩,只要有條件,通常是不輕易出門的。

昏昏沉沉里,她似乎聽到有一個發音奇怪的悅耳女聲在她的腦海里嘆息:可憐……人間……真是可怕。

……被人販子的葯熏得半昏迷中的她,隱隱約約想:大約是餓出來的錯覺罷。不過,這句話倒很對。人間的確是可怕。

醒來的時候,是第二天清晨。

王雲城發現自己竟然是在躺在荒野的草叢里。人販子不見蹤影。

難道有人救了她?

她想了又想,還是覺得只有一個可能:那幾個販子大約是仔細打量後嫌棄她太丑太瘦,隨手扔在了荒野。

坐在草叢里,王雲城看著所謂絕對無工業污染的古代澄澈的藍天,忽然眼眶一熱,流下淚來。

然後她罵了自己一句:「哭個屁,想想溝渠里的女嬰屍骨!你個慫貨好歹還活著!」

她不覺得自己這種活慣大都市的人,能在豺狼遍地的古代荒地里活下來,她在農村活下來,都已經勉強了。

得趁天黑,趕緊到有人的地方去。

王雲城隨便挑了個方向,踩著已經露出了大半腳板的草鞋,仔細趴在地上看了一會,才一瘸一拐地向某個有車轍的方向跟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