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海外建國(2 / 2)

資本大唐 北冥老魚 1543 字 2020-08-27

說起來李貞和李惲可比李愔灑脫多了,當初剛在天竺立足時,他們就准備鼓動李愔一起立國,但是當初李愔覺得時間不到,所以就沒有理會,現在終於想通了。

太極宮兩儀殿內,李世民手邊放著李愔三人的兩道奏折,不過他在看完這兩份內容幾乎一樣的奏折後,卻是沉思許久,臉上的表情也很奇怪,說不上喜也說不上憂,讓人猜不透他心中的想法。

「啟稟陛下,長孫大人、李大人以及褚大人求見!」一個小黃門飛奔進來,跪倒在地道。

「宣!」李世民聲音低沉的道。在接到李愔三人的奏折後,他就派人將長孫無忌、李績和褚遂良三人請了過來。

去年六月,身體大不如前的蕭瑀忽然病逝,七月,纏綿病榻的房玄齡終於去世,臨終之前李世民親自探望,並拉著他的手安慰,甚至還當場封房玄齡最小的兒子房遺則為中散大夫,以便能讓他在臨終前看到子孫富貴,結果房玄齡終於含笑而逝,終年七十歲,李世民為之廢朝三日,贈太尉,謚曰文昭,陪葬昭陵。

更加不幸的是,今年年初時,李靖也病倒了,現在根本起不來床,而孫思邈去為他診治過後,卻也回天乏術,只是說能保李靖半年的命。

也正是因為如此,李世民身邊的重臣也只剩下長孫無忌等寥寥幾人,甚至在李愔兄弟三人想要立國這件大事上,他也只能將長孫無忌、李績和褚遂良三人找來商議。

長孫無忌三人進來後,李世民將李愔三人的奏折給他們看過之後,結果這三人全都是眉頭緊鎖,暗中盤算這件事的得失。

「無忌,對此事你有何看法?」李世民開口問道,房玄齡去世後,滿朝文武能接替相位的,也只有長孫無忌了,雖然李世民擔心外戚專權,但是手中實在無人可用,所以最後還是不得不任用長孫無忌為相。

只見長孫無忌上前一步,低頭回稟道:「啟稟陛下,蔣王和越王實力還弱,但是他們距離大唐較遠,而且年紀也比較輕,因此有立國之心也很正常。而齊王實力強大,但是距離我大唐最近,同時與陛下的感情也最深厚,雖然早就有了立國的實力,只是一直顧慮陛下您的態度,所以一直沒敢立國,不過今天他和蔣王、越王一起將這份奏折送來,應該是手下的臣子逼迫,令他不得不做出選擇。」

長孫無忌不愧是大唐的宰相,一下子就猜到了李愔的真實處境,甚至連李貞和李惲的心思都猜的**不離十,李世民聽後也是連連點頭。

只見這時長孫無忌接著開口道:「以臣下得到的情況,齊王立國早已是大勢所趨,否則必然會引起臣子們的不滿,這顯然是齊王殿下不願意看到的,而他派人送來奏折,其實只是想得到陛下的承認,也好顯得名正言順。」

其實長孫無忌下面還有話沒說,那就是哪怕李世民不答應,恐怕李愔也會自行立國,但是這樣一來,肯定會造成李世民和李愔之間的關系出現裂痕。

李世民自然聽出了長孫無忌的話外之間,不過他轉頭又看向李績和褚遂良,結果只見他們二人對視一眼,然後一同上前道:「啟稟陛下,臣人也認為長孫大人分析的極有道理,齊王恐怕已經頂不住國內的壓力了。」

「朕明白了!」李世民長出了口氣,以他的智慧,自然能分析出以上的結果,只不過他需要有人幫他做出這個決定。

而長孫無比同樣也松了口氣,李愔在海外立國,那么肯定不會再回來與李治爭位了,這樣一來,李治的太子之位也才能更加穩固,他這個做舅舅的,自然也能更加的放心。

幾日之後,李世民分別給李愔和李貞、李惲三人一道聖旨,允許他們在海外建國。不過李愔卻很快發現,想要建國卻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該用什么國號。國號並不是隨便定的,一般都有著相當的淵源,比如大唐的國號為唐,這是因為李淵在起事之前,曾被封為唐國公。而按照這個邏輯,李愔的國號就應該為「齊」,畢竟他的封號為齊王。

對於『齊』這個國號,李愔還是比較滿意的,不過因為在春秋戰國時已經有一個齊國,後來被秦所滅,說起來有點不太吉利,所以引得一部分大臣反對,認為不能用這個國號。不過後來李愔發現,歷史上的齊王以富饒聞名,而且也比較重商,這倒是和他有些相像,所以最後力排眾議,終於將國號定為『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