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不能讓他們把水都攪渾(2 / 2)

李牧沉默片刻,說:「也就是說,因為我們的整體成本高,所以我們針對其他快遞公司的刀刃,基本是砍不到底的,還會給對方留下一點生存空間。」

劉師兄道:「沒錯,打個比方,同樣的線路,同樣的重量,其他的快遞公司能咬牙把成本壓到10元,但我們的單價成本最低只能壓到13元,這三元錢的空間,就是留給他們的生存空間。」

李牧微微一笑:「這樣也好,我們終歸是要讓行業整體發展,不可能把所有的快遞公司全部擠垮,政府和法律都不會允許我們在這個行業處於壟斷的地位,不過我們倒是可以通過我們自己的手段去實現分層級壟斷。」

劉師兄好奇的問:「分層級壟斷是什么意思?」

李牧說:「比如我們只壟斷高端快遞市場,留下低端快遞市場的空白給其他公司,從整個快遞行業來說,我們根本不處在壟斷的位置,也不涉及任何壟斷經營,但從用戶角度上來說,高端的快遞需求會全部被我們吃下。」

劉師兄點了點頭:「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這也確實最符合我們目前的整體情況,以我們這么龐大的重資產運營模式,很難把成本壓到最低、去最底層跟那些企業搏殺,海很深,終歸有我們下不去的地方。」

一直沒怎么說話的雷教主這個時候開口道:「李總、老劉,我覺得,我們只顧及高端市場是遠遠不夠的,以國內的國情來看,無論任何行業,高端市場都始終不能成為主流,就拿服裝市場來說,國內多半以上的市場體量都是由低端市場支撐起來的,家電、手機、快消品也是一樣,我之前調查過日化產品的市場占比,雖然我們在燕京每天電視里、商場里看到的日化品牌都是知名品牌,但真正做完調查才知道,大部分市場都是由那些我們不知道的小品牌支撐起來的,而且市場體量極大,幾乎覆蓋了**億農村人口的絕大多數,還覆蓋了小部分城市人口,粵省產的五元錢一大瓶的洗發水,銷量比潘婷、海飛絲這樣的知名品牌要高出十幾二十幾倍,如果我們把低端快遞市場全部出讓給這些企業,那么將來極有可能把一半以上的市場體量也出讓給了他們,這個損失可是非常大的!」

雷教主的話讓李牧瞬間驚醒。

自己確實有些過度迷信上輩子的順風了,總覺得順風能做到那個規模、那個服務、那個時效,確實很了不起,但是說到底,順風雖然是行業里的一枝獨秀,但放眼整個行業,它在行業里的占有率遠不及它的名氣那么強勢,國內有大量低成本運營的廉價快遞公司,三通一達只是其規模比較大的幾個,但還有無數叫不上名字的快遞公司在蠶食著這個行業的份額,自己如果只想把淘寶快遞做成順風,那么想象空間也非常有限,順風市值最高也不過兩千億人民幣,但ups這樣的頂級巨頭市值長期在六七千億人民幣的段位浮動。

想成為一家世界級的物流公司,對市場的占有率一定要有足夠的保障,只做高端,確實是有明顯不足,李牧回想上輩子,在淘寶購物有至少80%以上的訂單不使用順風快遞,那是因為一方面賣家在壓縮成本,另一方面買家也在降低支出,很多賣家都跟某家普通快遞公司有長期合作關系,大客戶發快遞的起步價低到三四元錢,同等情況下,順風的價格怕是要高一倍,所以大部分的賣家都不會選擇順風,如果用戶非要選擇順風,那么多出來的成本也要買家自己來承擔。

很多時候買一件幾十元的東西,賣家包普通快遞,但是發順風買家需要額外加15-20元錢,以至於大部分買家如果不是非常著急,絕不會指定順風快遞,這就是順風對低端市場掌控力的缺失。

李牧沒真正玩過實業,不懂低端市場的意義,劉師兄痴迷於自建的物流體系,所以他對低端市場也有忽略,但雷教主不同,他之所以能把小米做大做強,靠的就是對低端市場的敏銳嗅覺,無論是純低價、純低端的機型,還是較低價、較高配的低端性價比機型,小米手機在產品線上都玩的非常6,而小米衍生出來的諸多「米家」產品,也基本都靠這兩個維度跟對手抗爭。

李牧從他的話得到了這個非常重要的啟發,高端要做,低端也要做,這樣才是全面發展的方向,否則上輩子的順風就是淘寶快遞的未來,沒有更大的格局。

隨即,李牧正色道:「老雷說的對,我們不能完全放棄低端市場,否則極容易被這幫烏合之眾把水越攪越渾,如果我們不具備在渾水里摸魚的能耐,或者不想在渾水里摸魚,那就要死死壓住這幫家伙,一旦他們把水都攪渾,我們就他媽沒飯吃了!」

說著,李牧回想了一下小米的路子,對劉師兄說:「師兄,給你兩個任務,第一,把我們的成本再壓縮,把刀刃再往下壓一些,你剛才說他們能做到10,我們只能做到13,這個是不准確的,因為一旦他們真正開始為生存而極力掙扎的時候,他們能在10的基礎上繼續下探,搞不好就給他們玩出個野路子,一口氣把這個數值壓到5也說不定,到那個時候,我們在13,他們在5,間留給他們的空間就太大太大了!」

劉師兄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連連點頭道:「我明白了,接下來我就想辦法進一步壓低我們的運營成本。」

李牧說:「運營成本和服務時效是你高我低的,雖然我們現在能夠提供給用戶最高的時效性,但我們不排除未來有很多用戶在成本和時效二選一的時候,選擇了前者,同樣的快遞,24小時內發到需要20元,48小時內發到需要15元,72小時內發到卻只需要10元,總有很多用戶會選擇10元檔位,所以你不但要想辦法壓低運營成本,還要把我們的物流系統做一個更好的整合,不能讓它只在提高時效上發揮作用,還要讓他們在降低成本上發揮作用。」

說著,李牧又問:「我們現在為了快遞的保證時效性,每一個發出的打包快遞,或者是集裝箱、機腹貨倉,空間和運力的利用率能到多少?」

劉師兄想了想,說:「除了非常熱門的線路能到90%左右,其他的大都在70%上下,比如說今天晚上我們要從燕京往金陵發掛車,為了保證時效性,晚上12點准時發車,那么即便只裝了50%,我們也要准點發出。」

李牧點點頭:「這就是問題所在了,從成本來看,車輛自然是裝得越滿越賺錢,但是想等裝滿就要耽誤時間,想不耽誤時間就要在規定時間內裝多少就拉多少,以至於我們有很大的運力浪費,那么我們以後就干脆做衍生一條低端產品線,這種產品線的包裹從分揀的那一刻起就在系統內自動降低它的時效性,例如都是從燕京到金陵的包裹,選擇快產品的貨物在規定時間內裝不滿也會發出,但選擇慢產品的貨物,就會在分揀心滯留等待,什么時候裝滿了,或者幾乎裝滿了,什么時候再發出,這樣一來,這一批慢產品的整體成本自然就會下降很多。」

劉師兄立刻點頭說道:「ok,這件事我立刻開始著手,晚上我去找方旭東,溝通一下這方面的需求,把我們的系統升級一下。」

「一定要盡快!」李牧說:「除了這一點之外,我們還要進一步提升我們產品的性價比,所謂性價比,一方面是性能,一方面是價格,剛才說的是價格,接下來再說性能,想想我們怎么樣在降低價格的同時,再把性能這一塊提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