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一)(2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638 字 2020-08-30

鎮外不遠處的西蘇村頭便是西太一宮,於此相對的還有一座中太一宮,位於開封城中東南隅。為熙寧初年修建,最近剛剛落成,祭告時還死了一個三司副使,說是吃胙肉吃出了毛病,七竅流血而死——韓岡卻想不明白,為什么三年未至京師的路明能知道這么多。

兩座太一宮,其實就是祭祀東皇太一的神祠。太一又名太乙、泰一,史記有雲:『天神貴者太一』,是為天帝別名。屈原所著的楚辭《九歌》中也有《東皇太一》一篇,在中國的神仙譜系中排位很高。只是供奉太一的香火並不旺盛,還不如一般灶神,城隍,更不如如今世所流行的二郎神、紫姑神等莫名奇妙冒出來的神靈。所謂縣官不如現管,大略便是如此。

盡管香火不盛,可太一宮畢竟是在祠部司中列名的道觀,比韓岡老家的李廣廟要大得多。但是在宮內灑掃庭院的火工道人就有十幾個,由一個領著朝廷俸祿的廟祝管理。而韓岡從王厚和路明這里都聽說過,朝廷中還有一類名為提舉宮觀的官職,專門用來安置貶斥或是求退的官員,類似於官場中的養老院,後世政協一類的地方。

這座宮觀既然是隸屬於官,當然也講究著門面,殿宇重重,也有大小十幾棟之多。主殿高達四五丈,單是露在外面的幾根立柱就比兩人合抱還粗。

「西太一宮這主殿雖然不大,裝飾又乏華彩,可卻是當年預都料親自監造,堅實無比。當日主殿架梁,俞都料親自把大梁放正,他從殿上下來,直說除非火焚地震,否則此殿千年不壞!幾十年來,此殿數遇雷擊,卻當真一點事也沒有。」

路明介紹起來,言辭引人入勝,像個標准的的地陪導游。不過他口中說的俞都料,韓岡則是一頭霧水,便向他詢問。

路明解釋道:「就是都料匠俞皓,國朝以來木工第一人,號為當世魯班。如今有三卷《木經》通行於世,天下木工皆以其為法度。」他指著東面的開封城,「開封城里的開寶寺塔便是俞都料所親造,塔初成時,傾於西北而望之不正。朝中欲問罪,俞都料則道:『京師平地無山,而多西北風,吹之不百年,當正。』」

「俞皓?」韓岡念著路明提到的姓名,莫名的有些耳熟,就是一時想不起來。若傳言是真的,還真是不得了的名匠。他聽得有趣,便問著:「那開寶寺塔現在呢?正了沒有?」

「正好一百年的時候,給一把火燒掉了,那是慶歷年間的事了。不過在這之前的確正了」路明手指上下比劃著,「直直向上,一點也不偏。俞都料言之如神,所以啊如今京師里面卻多了一層擔心。」

「擔心什么?」

「擔心再過七八十年,京中的寺塔會不會都向東南面倒!」

韓岡聽得哈哈一笑,路明這包袱抖得當真有趣。

路明陪著韓岡笑了一陣,繼續道:「俞都料只有一女,據說已得其親傳,技藝不輸乃父。有傳言說《木經》三卷,其實是出自她手。後來招了贅,現在其後人應該還在京中。」

韓岡腳步頓了一下,他終於記起在哪里聽說過俞皓這個名字。這不是他上學時出現在課本中里的那位俞皓嗎?節選自沈括的《夢溪筆談》中《梵天寺木塔》一篇古文,當時自己還是背了下來的。想不到俞皓不但在吳越國修過塔,在開封府也一樣修過塔。能名傳千古,能力當然不差。

談笑間,兩人走進主殿中。東皇太一的神像高居殿中,裝飾得金碧輝煌。只是一張富態的圓臉下留著三縷胡須,這相貌卻與韓岡見過的其他神像,如同一個模子映出來。

站在香案前,兩人各自上前敬了一炷香,便跪下來行禮。瘦瘦高高的廟祝站在一旁,等著兩人的隨禮。

「東皇大帝在上,信男路明拜於駕前……」路明跪在蒲團上念念有詞,而韓岡雖也跪了一跪,卻是在四處張望。的確如路明方才所說,殿內沒有什么裝飾,至於建築結構,韓岡毫無了解,也看不出俞都料的手段究竟是如何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