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五)(2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707 字 2020-08-30

『果然還是要調走李師中。』韓岡聽著聽著,便恍然大悟。

邊地要郡守臣在上任前,一般來說都要面聖陛見,述說自己對即將擔任的職位的看法,以及上任後要施行何種。竇舜卿被召去京中,便是為了接替李師中而做准備。

但現在可不是一般情況,離秋季只剩兩個月了,屆時關西緣邊各路就會迎來一年中規模最大的西賊攻勢。防秋的一樁樁繁瑣的事務如今已經要開始進行准備,在韓岡王韶他們的預想中,將是竇舜卿直接替代李師中,以防耽擱了防秋。可沒想到,天子還要讓竇舜卿去京中走個過場。

「還真是穩重……」王韶壓低了聲音說了一句,聽口氣卻是在抱怨。

朝廷的這種穩重之舉不僅讓王韶抱怨,也讓韓岡覺得不痛快。如今他的孫子犯了事,竇舜卿少不了干系。他入京詣闕的同時。竇解的罪行也會遞到天子案頭。他也不可能再接任秦州知州一職,甚至不可能留在秦州。既然向寶走了,竇舜卿也走了,為了秦州內部的穩定,有極大的機率到最後是李師中被留任下來。

這算是弄巧成拙吧?看著側前方王韶變冷的表情,韓岡能猜出他的想法。

『算了,還是有辦法的。』見過了李師中最近的表現,韓岡卻還是有些把握。

緊接著竇舜卿,接旨的是向寶。一番撫慰之詞之後,向寶被免去了他的都鈐轄之職,調入京中。因為阻撓河湟開邊之事,他本是要被降罪,但一場中風讓他博得了不少同情,升了半級,改去養老了。

竇舜卿入京詣闕,向寶職位被免,秦州官場的一場大震動,就在一盞茶的功夫中,被王中正畫上了句號。

接下來,王中正一改方才拒人千里之外的冰冷,變得笑容可掬起來——輪到王韶、高遵裕和韓岡領旨受賞。

王中正並不是一開始就被派來秦州宣詔的。因為托碩大捷,給王韶等人的封賞其實早早的就跟張守約一起出發。但當古渭大捷的捷報傳到京城後,與張守約同行的宣詔使臣便被金牌加急召回京中,改由地位更高的入內內侍省副都知王中正帶著改動後聖旨來秦州。

雖然王中正帶來聖旨中,並沒有將尚未經過驗功這道手續的古渭大捷之功一起計入,但給王韶等人的新封賞,卻比一開始時優厚了不少。

沖著跪在地上的王韶,將前面一段獎譽其屢立功勛的開場白念完,王中正說到了關鍵。

王韶本官升任從七品左正言,散官恩受正七品上的朝請郎,勛職為六轉的上騎都尉。這三項與早前的封賞並無區別。但天子還另賜了他五品服加銀魚袋,讓王韶可以提前穿上象征五品以上官位的緋紅色官袍,佩上侍制以上重臣才有的銀魚袋,而作為文學備選的貼職,也換做了直集賢院這個職位。

換上緋紅官袍,佩上銀魚袋,在王中正面前再一次跪倒謝恩,此時的王韶終於有了個邊疆重臣的模樣。

高太後的叔叔雖然在古渭大捷中什么都沒做,只是湊數而已,但功勞本就是見者有份。不過他這個功勞要等到幾個月後,現在給他的詔書,只是說他忠勤有加,謹事王命。靠著外戚的身份而得到開國男這個爵位的高遵裕,他的食邑就因為這八個字而被加封了兩百戶。

過了王韶、過了高遵裕,接下來便是韓岡,比起給王韶長篇累牘的贊許,韓岡得到的只有寥寥數句。

韓岡跪在地上,聽著頭頂上傳下來的聲音,「褒功錄善,邦有常法。爾以才行,自昭於時。比見推稱,當增位序。當遷一等,其往懋哉。」

一段廢話,韓岡只注意到了『當遷一等』四個字。他的本官要升官了,才四個月本官就晉升一級,即所謂的未成考而遷官,這在官場上算是很難得了,更難得的是韓岡還沒有進士出身。而且這還沒有將古渭大捷的功勞算進來的結果。

選人沒有正九品,自從九品的判司簿尉上加升一級,便是從八品的試銜令錄。王中正讀著制書後面的段落,韓岡的本官由原來的密縣縣尉,敘遷為試銜知萊州錄事參軍事。

韓岡領旨謝恩,淡然的表情上看不出多少欣喜。遷官一等的這個獎賞,對他的功勞來說實在太微薄了。而他心中還在算著,到底還要積累多少功勞才能從選人轉為京官。品級對寄祿官並無意義,選人七階,除了最底層的判司簿尉,其他六階都是從八品。而京官還有從九品,但從八品的選人卻遠遠不及從九品的京官。

不過好歹是升官了,凡事都得一步步來,不用著急。韓岡這么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