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五)(1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707 字 2020-08-30

【不知道這一更該算是昨天的份,還是今天的份。春節只剩最後一天,繼續征集紅票和收藏】

韓岡跟在王韶、高遵裕疾步走進州衙大堂。

無論是州衙大堂,還是縣衙大堂,除非節慶大典,或是中使持聖旨駕臨,否則都是將正門緊閉,只開兩側的旁門供人同行。東側旁門號為生門,尋常人等皆由此進出,而西側號為死門,只有待決死囚才從此門拖走。

今日來得是宣詔使臣,秦州州衙大堂正門自然中開。炎炎夏日熾熱的陽光從敞開的大門處照了進來,一名頭戴軟腳襆頭,身著緋羅袍的宦官就站在大堂正中央,在他旁邊是一名小黃門用朱漆托盤托著明黃綢緞蓋起的幾卷聖旨。

而在大堂門外的圍觀者中,韓岡驚訝的發現了穿著官服的王厚和趙隆的身影。視線對上,他們兩人便微笑著不出聲的打了個招呼。

高遵裕明顯認識今次來宣詔的天使,他進堂後,就上前拱手行禮:「原來是王都知。」

王中正慌忙回禮,臉上堆起的笑容甚至帶著諂媚,「高提舉今次為朝廷立了大功,聽到古渭大捷的消息,連天子都驚呆了。直說高提舉和王機宜辦事得力。」

高遵裕笑著與王中正一通寒暄,宣詔使臣在天子舅公面前,也不得不卑躬屈膝。不同於士大夫可以不把高遵裕的外戚身份放在眼里,甚至還可以時不時的還能拿著這個身份敲打一下高遵裕,在宮中做事的宦官,對太後的叔叔是畏之如虎。

韓岡隨著王韶上前跟王中正見了禮,從這個閹宦的嘴里得到了『年少有為』的四字評價。他隨口謝過,與王韶、高遵裕一起等著王中正宣詔。

王中正卻還在等人,可並不是韓岡預料中的李師中。秦州知州現在正在二堂那邊繼續審訊,雖然可以肯定他必然得到了消息,但既然王中正沒有通知他,李師中也不會放下案件,自己貿然走出來。等王中正宣詔完畢,他才會出來迎接,為王都知洗塵。現在替代李師中出現的,是竇舜卿和向寶兩人。

向寶跟王韶、韓岡之間仇深似海,到現在他中風的後遺症依然存在。他步履維艱的走進大堂,正眼也不瞧王韶和韓岡,走過去跟王中正不冷不熱的行了禮,便沉默的站到了一旁。原本是意氣風發的軍中少壯派的領銜人物,現在已經是暮氣沉沉。只有在視線掠過王韶和韓岡時,才會在眼底出現一閃而逝的殺機。

韓岡看了看形容憔悴的向寶,中過風的他在官場上已經是死老虎一只,就算對自己恨之入骨,他也是什么都做不了了。

收回視線,卻又瞥見大堂外的王厚,用手正指著向寶,嘴唇無聲的念著,看上去像是在念著張守約三個字。韓岡會意的輕輕點頭。果然是張守約頂替了向寶,看來今次向鈐轄調離秦州的消息已是板上釘釘了。

在向寶進來後不久,竇舜卿也走進了大廳。老邁的都副總管容色同樣有些憔悴,而看向韓岡這邊時,眼中的殺意也是不禁流露出來。雖然韓岡並沒有留下什么破綻,但並不影響竇舜卿懷疑到王韶和韓岡頭上。

竇舜卿帶著恨意的眼神,韓岡若無所覺,眉頭擠出的紋路也不是因為已是焦頭爛額的竇副總管,而是為了李師中。

秦州知州沒有被宣詔使臣請出來,而是請了竇舜卿,這讓韓岡大惑不解。天子和王安石不可能不調走李師中。王李兩家打的筆墨官司在崇政殿的案頭能疊起兩尺高,幾乎是水火不容。李師中在秦州一日,王韶的手腳就要被枷上一日。有兩場大捷為王韶的才能作證,趙頊怎么還會留著李師中在秦州做河湟拓邊的絆腳石?

今次張守約詣闕回來直接頂替向寶,是韓岡意料中事。在他的預計中,竇舜卿應該會被留任做個過渡,而李師中則是肯定要先被調出秦州——這也是王韶和高遵裕共有的看法。而且在官場上資歷比王韶、高遵裕和韓岡加起來都多,兩場大捷會給秦州官場帶來什么樣的影響,想必李師中自己都清楚。

韓岡這些日子費盡心力的設計將竇解弄進大獄受審,就是想著先下手為強,不然竇舜卿順順利利的接替李師中當上了秦州知州,即便是個過渡,他韓岡也少不了被扒層皮。

韓岡頭痛著,而王中正已經開始宣讀詔書,第一份詔書的內容就解釋他的疑惑。

宣詔的順序由官階高低決定。等他請來的官員都到齊,王中正回頭掀開漆盤上的明黃綢緞,取下擺在最上面的一卷詔書,「竇舜卿聽詔。」

竇舜卿上前跪倒。

王中正用著尖細的嗓音念著詔書。這份詔書中並沒有提到半點竇舜卿將萬頃荒地說成一頃的欺君之言,而是贊許了他在秦州的苦勞,並讓他回京城詣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