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七)(2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627 字 2020-08-30

低著頭走了不知多久,苗授抬頭看了看天色,還是黑沉沉的,看樣子至少還要半個時辰,才能見到東方天際處的一抹紅光。

在黑夜中行軍,是一件很冒風險的行動。不過苗授並不怕夜襲,老於兵事的他,早在三天前就陸續派出了足夠多的哨探,去檢查沿途每一處可能藏兵的地點,並驅趕來刺探的蕃人。現在這些哨探,有一部分帶著消息回來了,還有一部分則聽著他的命令,在各處要點守候著。

最關鍵的,王舜臣和苗履已經領著一個都的騎兵,在通往星羅結部的要道處守了四天的時間。他們並沒有掩飾行蹤,更沒有躲藏,幾天下來與星羅結部的蕃騎幾次對峙。苗授這是用最強硬的態度在賭別羌星羅結不敢破釜沉舟——只是找借口

而王舜臣和苗履的手下只有一個都的數目,也讓別羌星羅結不會太過緊張。當看到王舜臣所部連續幾天都沒有動靜的情況下,即便別羌再狡猾,也只會誤會這只是用來防止星羅結部偷襲渭源的措施而已,一開始的緊張便會松弛下來。

誰能想到這是,這是為了渭源出兵的掩飾?放棄築堡而突襲蕃部,這完全不符合宋軍過往的慣例。突如其來的奇兵,這是苗授自信能成功的底氣。多管齊下,以有心算無心,苗授對自己今次的作戰有著百分之百的把握。

一名哨探急匆匆地自前方趕來。他從苗授身邊高高舉起的大纛留在夜色中的剪影,以及苗授的親衛所騎乘的、比尋常騎兵戰馬都高出兩寸三寸的河西良駒身上,辨認出了苗授所在。他在外圍通報過姓名,被親衛領到苗授身前,「都巡,前面就是大來谷。」

終於到了!

苗授松了口氣下來,他於四更天不到,便自特意設在渭源西側三里的營地領軍出發,走了一個多時辰後,終於抵達了十里外的第一站。

大來谷是溝通渭源和狄道之間的要道。從渭源堡到狄道,要翻過鳥鼠山這座分水嶺——東面是渭水,西面則是洮水——而鳥鼠山中,有一條谷地直通東西,這就是大來谷。

盡管大來谷的南面,還有一條名為南谷的谷地,也能溝通渭源和狄道。而在鳥鼠山中,還有好幾條可供行走的山道。但從地勢上,以及路程上,還是以大來谷更為優勝。大來谷作為洮州的東側門戶,一向是兵家必爭之地。唐時開元年間,唐軍曾在大來谷一戰擊敗屯兵在谷中的十萬吐蕃大軍,逼得來犯的吐蕃軍逃回洮水。

而今次的任務,並不是要穿過大來谷——這條谷地不是那么容易就能通行,在對面的谷口,有吐蕃人的一處軍寨。小股人馬會被堵住,若是有大軍穿谷而過,則必然會引得木征警覺起來——苗授的目標是星羅結部的聚居地,位於大來谷之北,白石山下。如果急行軍的話,最多再有一個半時辰,就能抵達星羅結部主帳所在的谷地。

但苗授並不打算夜襲,要是他想捕捉的對象趁黑跑掉就麻煩了。選在下半夜出發,以他行軍的速度,抵達星羅結部時正是白天,可以有更多時間作戰。要利用夜色,反而應該在黃昏時出兵。

「就地休息一刻鍾。」苗授將自己的命令傳到隊列中。辛苦了小半夜的士兵們也不多話,紛紛坐下休息,吃點干糧。

而苗授仍站著,只是轉著腳,活絡一下有些酸脹的腳踝。心中又一次將今次作戰計劃從頭到尾理了一遍,這個從沙盤上制定出來的計劃,除去開頭時的瞞天過海的伎倆,剩下的的就只有以快打慢一條。

星羅結部是典型的吐蕃部族,分據在幾條山谷中。雖然跟普通的蕃部一樣,只要是成年男子都能上陣拉弓,讓星羅結部可以拼湊出五六千兵力,但這樣的軍隊並不可能枕戈待旦,平時都是分散開來,各自放牧做活。以蕃部的組織松散,就算現在聽說宋軍已經抵達大來谷,給別羌留下的半日時間,最多也只能讓他召回一千多一點的部眾。

這是個很簡單的策略,在作戰開始後,就沒有了任何計策存在,但在苗授看來,卻已經足夠了。

因為簡單,所以易行。

休息片刻,苗授便起身急行向北,直撲最終的目標而去。當苗授所領大軍出現在星羅結部谷口外的時候,谷地中驚惶一片,號角連聲。順著初起的北風傳來號角聲中,滿載著惶急和不安。

九月初一,苗授大破星羅結部,斬殺別羌星羅結,斬首四百余。王韶得到捷報,隨即從渭源堡趕到星羅結部的主城所在。當王韶褒獎過參戰的將士,領軍回到渭源堡的兩天後,出現在堡外的,不是來自古渭的賀功信使,而是多達五六千人的大軍。而他們所舉著的旗幟,也不是吐蕃人的風格,卻是明明白白的西夏戰旗!

禹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