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攜眷西返家(中)(1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666 字 2020-08-30

【下一更夜里趕不出來了,明天中午時補上。】

新婚燕爾,韓岡作為丈夫又是溫柔體貼,王旖也放下了心頭事,臉上的笑容漸漸多了起來。

過了三日,王安石那邊送來了冠花、彩緞等物,是為『送三朝禮』,而韓岡、王旖這對新婚夫婦,也照規矩回門去拜見王安石和吳氏。

此時有著名為『會郎』的禮儀,新女婿第一次拜門,岳家都要廣設宴席,用以款待女婿。一起向王安石夫婦行過拜禮,王旖就被吳氏拉去了里間,王家的三姑六婆正在里面等著三堂會審。而韓岡則被留下來應對著王家的親戚。

今次王安石嫁女,王安國、王安禮正好都在京中守闕,只有最少的王安上仍在太原。三兄弟的子侄輩,也有十來人,以王雱最長。不過這些王家子弟都是被教訓得極為守禮,韓岡這個新女婿入席,各自老老實實上來敬了一盞酒,卻沒有如尋常人家哄鬧起來灌酒的。

過幾日還有王安國女兒要出嫁葉濤,王家還有著忙,宴席沒有拖得太長時間。喝過酒後,王安石將韓岡招到書房里,一口口的啜著醒酒湯,說些閑話。

方才見到二女兒的時候,王旖臉上的笑容瞞不過人。知道韓岡待她甚好,王安石對他這個二女婿藏在心中的一些芥蒂,也為之煙消雲散。

喝了兩口涼湯,王安石問著韓岡:「玉昆,准備什么時候回隴西去?」

韓岡欠了欠身:「勞岳父垂問。此事定在十天後。再遲了,路上暑熱,就有些不方便了。」

一般的進士,在瓊林宴結束後,基本上就要回鄉省親。有家室、或是要回鄉完婚的走得早些,而在京城做了女婿的,則是走得遲些,不過很少有等到婚禮滿月之後才回去。再在家鄉住上兩月,大部分的新科進士,都是到了十月之後,才陸續回京候闕。

韓岡考慮得周全,王安石點了點頭,又道:「替我向親家問好……你岳母還有禮物要送給親家母的,到時一並帶上。」

韓岡起身,向王安石拜謝:「小婿代家嚴家慈謝過岳父、岳母。」

「這是做什么呢。親戚間來往乃是應當,沒能將二姐送到隴西去成親,本來就是我這邊失禮。」

命韓岡安坐下,王安石沉吟道:「前日在中書看到鞏州蔡延慶的奏報,親家在熙河路所管的屯田一事,兩歲的考績都是在上下,如此勤謹極是難得,政事堂前日已有堂宣,為之遷上一官。」

儒家講究著中庸,基本上不會有極好或是極壞的評價。在唐宋,上中下九等考績中,上上考績從不與人,上中也是極少——是要立殊勛方可——基本上上下就已經是頂頭了。如張九齡那等賢相,唐玄宗給他的欽定的考績就是中上。韓千六兩年上下,在算是了不得的評價,磨勘減個一兩年,直接遷上一官都是應該的。

韓岡欠身謝過,王安石不避外人可能有的諷刺,為韓千六加官,肯定是要感謝的,「家嚴做事一向勤勉,小婿在家嚴那里學到的很多。」

「德在才上。才士易得,德士難覓。親家雖非才學之士,但德行過人,如今官場上也是難得。玉昆你若能效之而不移,日後當是能為國之柱石。」

韓岡的父親雖然目不識丁,但能做事,而且做得好。王安石對韓千六也是十分贊賞,他最後決定招韓岡為婿,其實也是有著韓千六的一份功勞在,「去歲秋冬,開墾的官田據說又多了一千兩百頃,就算只是一畝一石的薄田,今年也是多了十余萬石的收成了,五月份,當是有好消息來了。」

一說起熙河的發展,王安石就是滿帶著欣喜。鞏州、熙州兩地的田地連著棉田一起,現在可以肯定已經在五千頃以上,雖然都不會是多肥沃的良田,但有可比沒有要強得多。

韓岡道:「本來在預計中——只要不改年號——到熙寧八年之後,熙河路軍民的糧草供給就能自給自足。之後再過兩年,靠著榷場和岷州錢監,加上開始收取的稅賦,熙河路日常駐軍的餉銀,以及官中的耗用,可以保證一半以上的本路供給。不過從現在的情況看來,只要沒有大災,兩事都可以提前至少一年。」

「那樣就好。」王安石聽著很滿意,緣邊四路,也只有秦鳳一路能保證自給自足,其余三路,比起韓岡所描繪的熙河路未來,可是要遠遠不如,「金城三郡之地,漢室乃是中國故土,如果能固本培元,不再拖累朝廷財計,日後也不用擔心會有所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