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16)(1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725 字 2020-08-30

【第三更】

「韓卿此去太原府。並州之政,河東之兵,朕盡托付於卿家。御寇撫民此等事,有卿家在,朕可高枕無憂。若遇軍情緊急,不暇上稟,卿家可便宜行事。」

「為陛下分憂,臣之職也。臣岡謹受命。」

崇政殿中,韓岡與趙頊交流著沒什么實際意義的廢話。

猜測終於成為現實,韓岡不能不往爭權奪利的方面去想。但話說回來,韓岡也不需要謙虛,他坐鎮並州太原府,沒有任何可以供人指摘的地方。

眼下無論是趙頊,還是兩府宰臣,都不相信遼人會攻打河東,硬碰以雁門、瓶形【今平型關】二寨為主體的寨堡防線。

西陘、胡谷、雁門、土墱、大石、茹越、麻谷、瓶形等沿著邊界排開的大小十五座軍寨,以及數以百計與之配套的烽燧和堡壘,將代州這個探入遼國西京道的突出部,從西、北、東三個方向,牢牢的守護了起來。

但河東路的地理位置卻是最為關鍵,向西壓制西夏,向東可援助河北,同時向北還能牽制遼軍,當郭逵、王韶等長於軍事的重臣不在朝中的情況下,韓岡可以說是是朝廷眼下能拿得出來的最佳人選。

呂惠卿的目光在韓岡身上打著轉。

之前呂惠卿受命出面與韓岡協商——要不然韓岡拒了詔命,學著他岳父的樣兒,事情就讓人哭笑不得了,必須要事先溝通——本以為要費上一番口舌,孰料他竟然很痛快的接下了去河東的差使。

以韓岡的脾性,從來都是寧折不彎。即便這一次緣國事不得不相從,事後竟然連一點反擊的動作都沒有,除非這正合韓岡的本意,否則決然說不通。

呂惠卿不意韓岡如此好說話,但沉下心來仔細想想,倒是找到了一大堆韓岡要去河東的理由,就是不便當面詳詢究竟,確定自己猜測的對還是錯。

韓岡再拜起身,時隔半年之後,將再一次離開京城,接下了前往太原、擔任一路帥臣的詔命。

太原府是次府,在編制上,高於州、軍、監,僅次開封、河南、大名、歸德等大都督府。而河東路在二十多經略安撫使路中,序列也十分靠前。就是宰相、執政出外,坐上這個位置,也不能算是薄待。

不過出外就是出外,離開天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核心,無論如何都不是任何一位重臣心甘情願的選擇。因為回返之時很可能是遙遙無期。

韓岡離兩府只差一步,但年齡和資歷的問題始終跨不過那道坎。他出外任官,到沒那么多不情願,但在宰輔們眼中,那就是一個礙眼的家伙終於離開了。

只有王珪對韓岡的離開滿腹怨言,不是他喜歡韓岡,而是呂惠卿將無人可制。

依照慣例,一州知州就任,都要朝會上走過一道陛辭的程序。而一路帥臣,更是要在天子面前經過問對,確認能夠適任之後才能上任,過去也有問對讓天子過於滿意,而留在朝中就任要職的例子。

但韓岡就沒那么多麻煩了。

他的能力不需要質疑,讓他去太原,是為了解決當務之急。趙頊在崇政殿議事之後,將他單獨留對只是為了聽一下他到了河東之後,將怎樣處理遼國和西夏的問題……。

「在解決西夏之前,中國無力分心與契丹為敵。」

韓岡開門見山的評論,讓趙頊頓時就掛下臉來,但轉而就是苦笑。要是韓岡說的不對,就沒必要讓他去太原了。

「韓卿之言甚是。」趙頊嘆息點頭。

郭逵正在河北整訓士卒,最後能有多少成績,也是難說得很。

智者有百年遠見,愚人只能看到眼前。郭逵還算不上智者,卻也決不是愚人,他至少是個聰明人,做事前會先為自己搭好台階。

郭逵到河北後,沒兩天就上了一本奏章,批評當地禁軍、廂軍、保甲訓練不足,不堪校閱,空有兵甲而已。而到了靈州兵敗的消息向各路秘密傳達之後,昨天郭逵遞上來的奏本,調門一下又提高了許多,聲稱如果不能加強訓練,河北緩急間將無兵可用——沒有一支能派得上用場!

這份奏報讓趙頊陷入了慌亂之中,就是宰執們也都是神色憂愁,沒人想起出言安慰天子。

如果郭逵所言為實,那么河北軍的情況的確堪憂。如果郭逵所言誇張成分居多,卻也同樣證明他對抵御遼人缺乏足夠的信心,否則何須為自己找退路。

郭逵的奏章,也讓韓岡的發言多了幾分底氣:「中國有足夠的能力同時打上三場局部戰爭,臣幾年前參與南征之役的時候,橫山和西南都有戰事,最後是輕松取得了勝利。但同時展開兩場全面戰爭,以大宋之力還是差了一點」

局部和全面,趙旭覺得韓岡的用詞很有點新鮮,但細想一下,卻很恰當。

顧名思義,所謂局部戰爭,就是之需要動用一路兩路的兵力、財稅,最多再動用一部分精銳就能解決的戰爭,即便失敗,與國家的損失也不會太大。而全面戰爭,最少也要動用數路人馬,以朝廷數載財稅為本金,才能打得起的戰爭。

在官軍和交趾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朝廷對橫山和西南夷又同時出兵,當時朝中雖然緊張,卻也沒有如臨大敵、戰戰兢兢的緊張情緒。但如今在平夏之役戰局不順的情況下,遼國的動作,讓趙頊還有多少朝臣、百姓夜不能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