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朱台相望京關道(12)(2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668 字 2020-08-30

韓岡的目的……竟然是宰相?

……………………

凡民之情,見利則移之。這是司馬光的話。小人喻以利,更是聖人之教。

求利則必以信義。失信去義,雖得利一時,卻不能長久。要跟小民說話,當然只能以利為主,不能空談大義。所謂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就是這個道理。

讓百姓得利,朝廷的信義也就樹立起來了。

雖然不是韓岡文章中的原話,但章惇讀過來,其中內容大體如此。

韓岡的文章像是在尊崇孟軻,但內里卻總有一股子怪味。

明面上這是韓岡向皇後,向群臣,向三軍萬姓立下的軍令狀,只要他回京,因朝廷加鑄大錢而動盪不已的物價,將會很快恢復平靜。由此一來,躋身東府也是順理成章。

東府中的空缺,只剩一個宰相了。曾布、張璪都還不夠資格再上一層樓!

只是章惇覺得,韓岡並不會去奢想宰相之位,他只是故意讓人這么去想罷了。

章惇很了解韓岡,既然公諸於眾,那么背後肯定還有別的用意,不可能那么簡單讓人看破。

至少有一個破綻,兩家報社可不是韓家開的,自己能提前拿到他的文章,其余宰輔不可能拿不到,只要阻止刊載,那些謀算全都要作廢。

這篇文章,韓岡當真指望過能登上報紙嗎?章惇可不覺得。

不知道平章府那邊會不會派人去封掉報社,或是逼報社撤下含韓岡的文章。不過就算王安石不做,兩府之中,總有人會去做的。

不管怎么說,加鑄的決議是東府之中所有人都贊同過的,出了問題每一名宰輔都要承擔起責任。等到明天報刊發行,政事堂可就要淪為笑柄了。無能二字,沒人願意落到自己的頭上的。只要及時更正,對百官、三軍、萬民可都是一樁好事。

或許要等到韓岡進京之後,才能知道他的真正用心了。

章惇嘆了一聲,猶豫著,要不要先抓住他問一問。

……………………

情況看來又要發生變化了。

在韓岡名為奏稟,實同檄文的奏章抵達京城後,蔡確就覺得,他是要拼個魚死網破了。

但以韓岡的行事為人,肯定還有後手。至少在他啟程南下前,應該能預料得到,韓岡歷年來任用和提拔的官員,也必然都會受到池魚之殃,絕不可能再置身於外。

韓岡所提拔的官員,現如今還遠遠不能為他提供幫助。其中幾乎都找不到一個有進士資格的成員。大部分還沉淪下僚,不知何時才能得到晉升的資格。論起做事的能力,他們都很出色,可缺乏出身是他們的致命傷。可是韓岡既然已經舉薦了他們,就必然要受到他們的牽累,一旦被定罪,韓岡也難以自安。

而且韓岡的表兄李信也受到了波及。在戰爭結束後,便因那場慘敗被奪職後召入京城,甚至連差遣都沒給,直接在京城做起了冷板凳。現在更是受到了彈劾,要追究他戰敗之罪。

一直以來,韓岡與王安石雖有學派之爭,但在朝堂上,卻還是靠得很緊。王安石兩次回朝,韓岡在其中出力甚多。蔡確多年在朝,未曾離京半步,凡事歷歷在目。

如今翁婿倆竟然到了公然決裂的地步,始料未及之余,倒是讓人松了一口氣。

只是蔡確沒料到韓岡會從鑄錢著手,而且著手的角度同樣是出人意料。

朝廷通過加大貨幣發行的力度,將虧空轉嫁給百姓,致使民怨沸騰。韓岡一篇文章淺顯易懂,就算僅僅是粗通文墨,也能看得出來他的用心是要朝廷保證幣值的穩定,以此來維系朝廷的信用。這是在彰顯他的謀國之材。由此來反襯東府的無能顢頇。

要不要派人去報社,蔡確有些猶豫。同意加鑄大錢和鐵錢也有他一份。韓岡的文章如果正式公布,對自家的名聲殊為不利。

只是考慮了一陣之後,他還是決定放棄了。

韓岡對朝廷鑄錢一事的公開宣言,至少在明面上進一步與控制朝堂的新黨分道揚鑣。在朝堂上獨樹一幟,甚至可以說他已經與洛陽的舊黨,開始兩相唱和。靠近舊黨,來保護自己的嫡系。

既然如此,韓岡就肯定有後手。就蔡確所知,洛陽可也是有報紙的。

或許這個時候,司馬光已經看到了韓岡的這篇文章了。